足迹
红色图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部分(第1页)

“立正!”

空旷的大厅内传来值日官的命令,原本吵闹的军官们立刻就安静下来,迅速排成队列,肃立一旁。布琼尼三人缓步走来,冲着军官们行了军礼。“唰”的一声,军官们整齐划一的给三位委员回了一个有力的军礼。

“稍息!”

值日官又大声吼到,军官们照作了。

伏罗希洛夫向前走了一部,随着他的一句“同志们”,军官们立刻立正挺胸。

伏罗希洛夫挥了挥手,继续道:“你们都是勇敢的也是出色的红军中层指挥员,在国家对于芬兰的解放战争中表现的异常出色。因此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国防人民委员会一致决定,授予你们苏联英雄的称号。”

军官们在三位委员面前不敢造次,在心里高声呐喊“乌拉!”的同时,只能以掌声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伏罗希洛夫示意安静之后继续说道:“你们将会是红军的将来,将会是苏联红军的骨干、基石,国家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另外,”站在一边的铁木辛哥开口了,“相信你们也都发现了,这次被召集到莫斯科来的,基本上都是40岁以下的中级指挥员。为了你们今后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决定让你们进入各个军事学院进修。希望你们之中能够出现一批优秀的高级指挥人才,成为军队的中流砥柱!”

三人很满意的看着这些年轻的军官们,铁木辛哥接着说道:“你们解散后将会有人把你们各自要去的学院的入学通知发给你们。学院里可不是那么好待的,你们将会定期接受考核,不合格的将会被无情的淘汰。而能否经受住每一次严格的考验,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坚决完成任务!”习惯性的从盛杰的嘴里蹦了出来。

大家讶异的看着盛杰,而一直未曾发言的布琼尼乐了,说道:“说的好!告诉我你的名字职务,同志?”

盛杰一挺胸,毫不犹豫的高声回答道:“第九集团军摩托化步兵第四十四师第三零二团指挥员彼得罗·伊里奇涅夫·沃斯克列先斯基,国防人民委员同志!”

“哦,那么你能把你刚才说的再说一次吗,沃斯克列先斯基同志?”

“是的,我说,坚决完成任务!”

“呵呵,很好,沃斯克列先斯基同志,红军的军官就应该有你这种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老头夸奖完,冲着其余的军官们问道:“你们呢?”

军官们先是一愣,紧接着就齐声喊道:“坚决完成任务!”

“哈哈哈哈!”老头捋着自己的大胡子,高兴的笑了起来。

拿到了入学通知,大家都争相询问起各自的归属起来。去的地方还真是不少,有人去捷尔任斯基军事技术学院,有人被分去第三国际工农红军指挥人员高级步兵战术学校,还有人被分到了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红军军需学院、工农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等等。博尔孔斯基被分配到了列宁政治学院。盛杰知道,那里是从苏联武装力量军官中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和军队教育工作者的高等军政学校,也是社会科学与军事学科领域的科研中心。像叶廖缅科、铁木辛哥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而盛杰自己则没有被分去自己原先进修的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而是到伏罗希洛夫总参军事学院去学习。究竟是根据什么原则分配的呢?难道是因为沃斯克列先斯基原先是隶属总参情报部的吗?天啊!什么乱七八糟的!连盛杰自己都嘲笑起自己这个奇怪的念头。

回到临时住地,盛杰和博尔孔斯基互相道了贺,交流了点看法后,就各自回房作起了第二天去学院报道的准备了。

吃过晚饭,躺在床上,盛杰辗转反侧,满脑子都是和伏罗希洛夫总参军事学院有关的信息,林林种种诸如学院历史、出版著作、历任校长教员此类,兴奋的直到半夜里才沉沉睡去。

※※※※※※

由于笔者自己从未去过莫斯科,因此有关于红场和列宁墓的描述基本上是根据其他资料或是影视片断的印象来写的,如果有什么不太正确的地方,希望给予指正。谢谢。

斧钺忠魂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与T…34之父的会面

第二节与T…34之父的会面

伏罗希洛夫总参军事学院,专攻战役学和战略学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苏联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问题的军事理论中心。校址在莫斯科。在该院学习的是苏军各军种毕业于其他军事学院并担任战役战略一级指挥工作、政治工作或司令部工作的将官和校官,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将宫和校官。此外,苏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军队的领导干部也在这里进修。

总参军事学院的历史与苏军的发展,与苏联党和政府为巩固国防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密切相联的。遵照列守的指示,1918年10月创办了工农红军总参学院。在苏军建设的初期,该学院负责培养来自工农的指挥人员。工农红军总参学院后来于1921年8月5日改为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高级指挥干部的培训工作先由1921年8月8日开设的高级速成班负责,而从1931年起则由该院战役系负责。1925年,工农红军总参学院以伏龙芝的名字命名。

1936年,为了培养高级领导干部,根据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决定重新组建了总参学院。1940年,该院以伏罗希洛夫的名字命名。一些高级军事首常和其他学院的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员被派往该院担任教研室主任和主任教员。其中M。И。阿拉富佐、Я。И。阿尔克斯尼斯、巴托尔斯基、A。И。戈托夫采夫、Г。C伊谢尔松、A。И。卡尔贝舍夫、基尔皮奇尼科夫、克拉西利尼科夫、列维茨基、梅利科夫、莫尔德维诺夫、斯韦钦、希洛夫斯其、AИ。施特龙贝格等。在培养学员的同时,学院还很重视军事理论工作。苏德战争前,出版各种著作、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100余种,其中有Г。C伊谢尔松的《大纵深战役原则》、希洛夫斯基的《突破和发展突破》,集体编写的《战役学词典》和《集团军进攻战役》等等。1940年开始出版学术论文集,探讨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领域的各种现实问题,研究苏军作战经验。着重研究了在西班牙(1936…1939)、哈桑湖(1938)、哈拉哈河(1939)和苏芬战争(1939…1940)的作战经验。

有很多毕业生包括成为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成员的华西列夫斯基和A。И。安东诺夫,还有И。X巴格拉米扬、H。Ф。瓦图京、。格列奇科、Л。A。戈沃罗夫、扎哈罗夫、M。И。卡扎科夫、库拉索夫、П。A库罗奇金、A。П。波克罗夫斯基、Л。M。桑达洛夫、C。Г。特罗菲缅科、沙罗欣等30多人担任过方面军司令员、集团军司令员和方面军参谋长。有1千多名毕业生曾在总参谋部、国防部(国防人民委员部)各直属局担任过领导工作,主持过战役军团或兵团的司令部工作,指挥过各兵种的兵团。有347名毕业生因在复杂情况下巧妙指挥战役军团或兵团作战而受到场高统帅的通令嘉奖。A。И。安东诺夫、AM。华西列夫斯基、Л。A。戈沃罗夫三人由于成功地实施大规模战役而荣获高级统帅“胜利”勋章(华西列夫斯基荣获两次)。

盛杰刚刚报道后就听说这里不但来了许多新学员,连校长莫尔德维诺夫中将也刚就任不久。而学院也给自己安排了寓所,就在莫斯科市内的一栋公寓楼内一个小小的“窝”。

学习生活非常简单,使得盛杰就如同回到了从前: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制学、军队指挥学、战争动员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这些原本以前耳熟能详的东西又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不同的是理论上稍嫌落后了那么一点点,不过似乎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

这些对于自己根本没什么新鲜的内容,因此所有课程中最让盛杰感兴趣的就是武器装备的介绍课程。而上这些课程的是苏联当时不少从事军工设计的设计师,他们来这里的还不仅是上课,更是来收集那些武器在真正的战场的有关情况的。

刚上完步炮协同战术课,无聊的盛杰正在翻看伊谢尔松编写的《大纵深战役原则》,忽然教研室主任梅利科夫忽然走了进来,叫上了几个包括盛杰在内的学员,说是去见几个人。叫去的人基本上都是指挥过装甲部队的军官学员,当然这也是盛杰事后才总结出来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