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部分(第1页)

随后,北洋舰队又击中日舰西京丸,导致其甲板渗水,舵机损坏,西京丸用人力舵才勉强得以航行。不久北洋舰队的福龙鱼雷艇迫近向其发射鱼雷,西京丸躲避不及,船上桦山资纪中将惊呼:“我事毕矣!”以为就此完蛋,但谁知因相距过近,鱼雷从舰下穿水而过,西京丸这才侥幸逃脱。

但日舰第一游击队依旧凶猛。激战中,定远忽中一炮并引起大火,火势极为猛烈。日舰见机便群起向定远扑来。为给定远争取扑灭大火的时间,镇远、致远急忙上前掩护。当时致远以一舰对四舰,结果枪炮几尽,身受重伤。致远管带邓世昌见吉野横行无忌,危害巨大,便下令直冲吉野,准备与之同归于尽,挫灭敌焰。正当两舰迫近,敌人惊呼逃避时,致远不幸被敌方鱼雷击中,全舰沉没。邓世昌落海后,其爱犬凫到身边,“衔其臂不令溺”,邓世昌用力按爱犬入水,与舰同沉,意在殉国。

后人吊唁邓世昌说,“炮石攻击乱如雨,血肉激射波涛红,呜呼人生谁不死,死亦要贵得其所”。(缪钟渭吊邓世昌诗)

致远沉没后,左翼的济远、广甲二舰处境孤危,济远也是累中敌炮,伤亡惨重,管带方伯谦见致远被击沉,便挂“本舰已受重伤之旗”,脱离战场,广甲也随之而逃。济远后来半夜遁回旅顺,广甲则驶至大连湾三山岛外触礁搁浅,管带吴敬荣下令纵火,船员全部登岸(包括后来的大总统黎元洪在内)。两天后,广甲被日舰发现并开炮击毁。

济远撤出后,吉野等四艘日舰死死咬住经远不放,在管带林永升的率领下,经远以一敌四,顽强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林永升在炮战中“突中敌弹,脑裂阵亡”,大副陈荣、二副陈京莹也先后阵亡。经远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士兵们仍旧坚守岗位,继续开炮击敌,最后在烈焰中沉没。全舰二百多人,除十六人外,全部壮烈殉国。

此时,北洋舰队只剩下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舰,而日本舰队尚有九艘战舰,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双方舰队开始分为两拨厮杀,日舰本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五舰死缠定远和镇远;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则专攻靖远和来远两舰,力图击沉两舰后全军合力围攻定远和镇远,全歼北洋舰队。此时,北洋舰队形势相当危急!

面对日本四舰的围攻,靖远、来远二舰临时结成姊妹舰,彼此互相依持,虽然都已经中弹数百,但仍旧顽强作战,后为了修补漏洞和扑灭烈火,两舰冲出包围,驶至大鹿岛附近占据有利地势,背靠浅滩,并用舰首重炮对准尾追而的日本四舰,敌舰也无可奈何。

在最开始的作战海域,北洋舰队只剩下定远和镇远两舰还在同日舰本队五舰激战。定远和镇远配合默契,在定远管带刘步蟾和镇远管带林泰曾的指挥下,两舰官兵发挥了大无畏的精神,终于顶住了日本五舰的猖狂进攻。战至下午三点半,定远一炮击中松岛右舷下甲板,轰然爆炸,松岛舰体倾斜,烈焰冲天,当场杀死杀伤八十四人。松岛被击中后,已经丧失了指挥和战斗能力。

下午五时,靖远和来远扑灭大火并恢复战斗力后,并召集广丙诸舰及鱼雷艇归队,北洋舰队的声势益振,战至下午五点半,海面上落日将沉,浓烟四起,日舰司令伊东祐亨见本队各舰多已受伤,又怕北洋舰队的鱼雷艇袭击,便下令向南驶逃。北洋舰队尾追数海里后,因日舰开足马力逃走,一时难以追赶,便也转舵回航。

鏖战了近五个小时后,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终于以日军先撤出战场而宣告结束。

此时,海面上已是暮色苍茫,残阳如血,海风吹来的,尽是刺鼻的硝烟和死亡的气息。

此役,北洋舰队被击沉五艘,日本舰队则被重创五艘,北洋舰队的损失要大于日本舰队,主要原因是器不如人,而非技艺和精神不如。最可叹,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在李鸿章的命令下,保船避战,虽说也是无奈之举,但客观上将海上主动权拱手让人,但这到底是李鸿章之错呢,还是五年不备战之错,后人自有公论。 。。

5.6、辽东鏖战枪炮急

平壤失手、黄海失利,李鸿章脸上无光,只得上奏朝廷,引咎自责(换现在该引咎辞职了),光绪小皇帝心里恨得牙痒痒,但没有老李又不行,只好就坡下驴,下令将李鸿章“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以示惩罚。

日本这边则是旗开得胜,好不得意。在攻占了平壤后,日军经过短暂的休整,便于九月底向朝鲜北边的义州进发,十月下旬即在义州集结完毕。

义州的对面,隔着鸭绿江,就是中国的九连城了。

在中国明朝中后期,日本的丰臣秀吉曾经侵略朝鲜并占领过平壤(1592年“文禄之役”),但就此止步,没有再往北去。日军这次进驻义州,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怪不得日军司令山县有朋进抵鸭绿江畔后,心情激动的吟诗一首:

“奉天城外三更雪,百万精兵渡大河。”

隔江相望的,则是人称“白发将军”的宋庆和满人将领依克唐阿所率的淮军和镇边军,加上从平壤撤退的部队,也有八十一营三万多人。这些部队对着虎视眈眈的日军,沿着鸭绿江布防几十里,正焦急又无奈的困守九连城。

近一百年的历史已经非常清楚的证明,在现代战争中没有不成功的登陆,海防和江防都是靠不住的。鸭绿江防线太长,这点兵力根本就防不胜防,而一旦分兵,反更加危险。战争的关键,还在于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在于两军主力的对决。

可叹的是,大清帝国当时的部队体制,仍旧停留在三十多年前打太平天国的水平,指挥体制上各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后勤没有保障,当兵只为军饷,将领自大而昏聩无能,这样的军队,打打农民起义军还可以,对付日本的近代陆军,岂有不败之理?

当年10月24日,日军选择安平河口渡过鸭绿江,首先冲进了中国的国土。次日凌晨,日本工兵营又在另一处架起一百五十米的浮桥,在浓雾的掩护下,日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鸭绿江,杀奔九连城的外围阵地虎山。

经短暂的战斗,日军夺取虎山并在山下露营一夜,次日向九连城进拔。日军本以为在九连城会有一场大战,来到城前只见浓雾四起,城中悄无声息,诡异非常,一下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日军司令官山县有朋熟读中国兵书,心头一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空城计?!

这时,日军探子来报,说城内已经不见清军,山县有朋不信,心想定有埋伏,便下令炮兵向城内开炮。放了十几炮后,只见城中鸟雀惊起乱飞,却无人烟反应。山县有朋还是不放心,再次派人去城内打探,最后确定清军已撤走,才令日军进城。

原来,在听说日军已经渡过鸭绿江后,宋庆等军心大乱,急匆匆的放弃了九连城,退守凤凰城。日军当然不会善罢甘休,随后就开始进军凤凰城。这次,又有侦探来报,说凤凰城内已无清军,山县有朋听后,这次却下令急速进军,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凤凰城。

在此之前,宋庆和依克唐阿所率之军,早已逃之夭夭。由此,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在黄海海战后,日本开始组织第二军,准备在辽东半岛登陆,进攻旅顺和大连。行前,日本天皇亲自为日军将领大山岩、乃木希典等人饮酒送行,并赠以骏马和名刀。少将乃木希典激动得眼泪哗哗的,当场赋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