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部分(第1页)

个火炉,一张白木桌,一张厨房里用的椅子,一个脸盆;还有一盏煤油灯,上面罩着简单的灯罩;一个水桶,她用来到楼梯平台的水龙头那里去装水;一个碟子大小的酒精炉,三年里她就用它做饭;两个碟子,一把刀,一把叉,一个汤匙,一个杯子,一个有柄平底锅;最后是一把开水壶和三个玻璃杯。

姐姐夫妇来看她的时候,她就照波兰规矩,用这三个玻璃杯倒茶。她没有仆人,一天一小时打扫屋子的女工费用,已远远超过她的支出预算。但其实,琐碎的家务事当她并不擅长,她只会一件事——缝纫。

玛丽不承认自己会冷会饿,她不去烧那装着弯曲烟筒的火炉。在写数字和方程式的时候,她不知不觉地手指渐渐麻木,两肩也颤动起来。只要有一碗热汤,有一块肉,她的体力就可以恢复,但是玛丽不会做汤!

她不能用一个法郎再费半小时的工夫去做肉片!她差不多没有进过肉铺,更不用说饭馆,那太贵了。一连几个星期,她只吃抹了黄油的面包,喝茶。当她想打一次牙祭的时候,就到附近的一家小饭店去吃两个鸡蛋,要不然就买一块巧克力糖,或者一个水果。

这种饮食,使这个健壮的女子很快就患了贫血。她时常由书桌前一站起来就头晕,刚刚到床前躺下就已人事不省。醒过来的时候,她还常常自问为什么会昏过去。她觉得自己有病,但是她对于疾病也和对于别的事情一样,极为轻视。她一点没有想到,她是因为身体虚弱而晕倒的,也没有想到她唯一的病乃是饥饿。

她也从不向姐姐夫妇说起这种生活。每次她去看他们,他们问她烹调手艺进步如何,问她每天的食谱,她总是以简单的话回答。若是她的姐夫说她气色不好,她总坚持说是因为用功过度。然后,用一个表示不关心的手势,推开这些忧虑,开始和她的外甥女玩。这是布罗妮亚的女儿,她很爱这个小孩。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巴黎岁月(3)

可是有一天,玛丽在一个同伴面前晕倒了。一小时后,玛丽的姐夫登上楼梯,进了顶楼。面色苍白的玛丽,已经在读第二天的功课了。他检查她的住所,尤其注意察看那干净的碟子和空的平底锅,在全屋子里他只找到一种食物:一小包茶叶。

最后玛丽不得不说实话了:从前一天晚上起,她只啃了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她用功到清晨三点钟,睡了四小时,就到教室里去了。她回到家里,吃完剩下的小萝卜,然后就晕过去了。

20分钟后,玛丽一口一口地咽下姐夫卡西密尔命令给她的药:一大块带血的烤牛肉和一盘油煎的脆马铃薯。好像奇迹一般,她的脸上有了血色。当晚十一点钟,布罗妮亚亲自给她妹妹熄灯。几天工夫,因为吃得好,照顾得好,玛丽经过适当治疗,体力恢复了。然后,牵挂着快要举行的考试,她又回到了楼顶,答应他们说她从此会好好照顾自己。

但是,第二天她又开始了喝风过日子。

知识点:卢布、法郎

卢布,最早为沙皇俄国时的货币单位,其名称依然沿用至今。法郎,法国货币单位。

救命的奖学金

一个学士学位是不够的!玛丽决定考两个学位:一个物理学学位,一个数学学位。她以前订的要求很低的计划扩大并且充实起来,其速度快得她都没时间、更没有胆量向远方的父亲透露。

但无论玛丽如何不爱交际,每天总不免要遇到一些人。有些小伙子对她很友善而且真挚。这个波兰女子被包围了。玛丽一定很美,因为她的朋友迪金斯卡小姐有一天甚至于威胁着要用她的伞,打开那些围着这个女学生的过于殷勤的爱慕者!迪金斯卡小姐是一个很可爱的热情女子,自告奋勇充当了玛丽的护卫。

玛丽让迪金斯卡小姐去抵御那些她不感兴趣的追求者,她自己则去接近那些不献殷勤并且可以一起谈功课的人。玛丽没有工夫结交朋友和谈情说爱,她爱的是数学和物理学。她的头脑很精确,智力惊人地清晰,没有任何事情的混乱能破坏她的努力。支持着她的是一种铁石般的意志,一种求完善的狂热情趣,一种追令人难以置信的固执。她有步骤地、耐心地达到她自己的目标。1893年,她先得到了物理学学士学位。1894年,她又得到了数学学士学位。

没有人猜想得到她的激动。她从同伴的贺喜声中脱了身,从人群中逃脱,跑远了。现在假期已经开始,回波兰的时候到了,回家的时候到了。

贫寒的波兰人回家,是有固定的规矩的,玛丽都一一遵行了。她把床、火炉、用具都存放在一个在巴黎留着住屋的同胞那里。她退掉自己住的顶楼,在永远离开它之前,她把它完全打扫干净。她买了一些预备在路上吃的食物,然后,计算一下她还剩多少钱,再走进一家大商店去买一点小摆设和一条围巾。在波兰的风俗中,出国的人带钱回家是可耻的!要用完所有的钱给家里的人购买礼物,然后一文不带在巴黎火车站上车。

2000公里之外,在铁轨的那一端,有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约瑟夫和海拉,有一个家,有饿了可以任意吃饱的食物。对于玛丽来说,那里是世界上最为温暖的地方。

但是,回家之后到哪里去筹钱回巴黎呢?40卢布接着40卢布,她的积蓄已经用完了。而且她一想到她的父亲为了要帮助她,连很多人生的享受都放弃了,就觉得十分惭愧。这时,忽然出现了一个奇迹。

第二章  巴黎岁月(4)

那个曾经用伞保护她、使她不受爱慕者包围的迪金斯卡小姐,现在又给她一次更适当的保护。她确信玛丽的前途不可限量,在华沙用尽一切办法,替玛丽请求“亚历山大奖学金”,这种奖金是供给成绩好的学生在国外继续深造用的。

600卢布!够用15个月了!玛丽虽然很知道如何替别人求助,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求这种补助,尤其没有勇气去办必需的手续。现在,亚历山大奖学金来得正好!玛丽刻意节省,试着使那600卢布能*持一些日子,以便在教室和实验室那种天堂里可以多留一段时间。更令人钦佩的事,发生在多年以后:

几年之后,全国工业促进协会约请她进行一项技术研究,她又同样刻意节省,从这第一次收入中省出600卢布来,送交亚历山大奖学金委员会的秘书。这个秘书大吃一惊,因为委员会的纪录中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玛丽为什么要归还这笔奖金呢?原来,玛丽接受这笔奖学金的时候,是把它当作对她的信任的证据,当作信用贷款来用。在她那坚毅的灵魂里,她觉得把这笔钱留得太久是不诚实的,因为这笔钱此刻也许可以成为另外一个贫寒女学生的救生圈。

寒窗苦读

这英勇奋斗的大学四年,并不是玛丽·居里最快乐的日子,但是在她的眼里是最完美的日子,离她仰望的人类使命的极峰最近。这个26岁的波兰女子能够无视她所忍受的贫困,能够安于她的贫贱生活,这绝对是一种奇迹!

巴黎,也记忆下了玛丽寒窗苦读的每一个日子——

每当天一黑,她就跑到图书馆那个幸福的“收容所”去避难,那里有煤气灯和暖气,不用担心寒冷的煎熬。她端正地坐在一条长凳子上,贪婪地翻着一 页又一页书刊,直到晚上 10 点钟图书馆关门。

“小姐,该回去了。”一个温和而熟悉的声音把她从思索中拉回来时。她才惊奇地发现,偌大的一个图书室,只留下她孤伶伶的身影。

在一片“对不起”的道歉声中,她仓促把书放回架上,夹着笔记本急急忙忙地跑出图书馆。回到家里,冰冷刺骨,毛巾和水都结成了冰, 刺骨的寒风偏偏挤进这密封度差的小阁楼,冻得她牙齿咯咯作响。她点上煤油灯,躲到被窝里,继续畅游知识海洋。直到凌晨两点,她硬是自己熬得两眼通红,疲惫得无法打起精神时才入睡。寒冷使她无法入眠。床上的被子不足以御寒,她便把身上的衣服压在被子上,还把箱子里所有的衣服翻出来,盖在被子上保暖。然而,冬夜的巴黎,温度在零下几十摄氏度,寒冷仍然像幽灵一样缠着她。她只好把那个椅子也利用起来,椅子的腿朝上压在被子上面,来抵御寒冷的袭击,给自己一种重量和暖和的幻觉,挨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