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叩问中国经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部分(第2页)

创业板还有没有投资价值?

近期宏观调控会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现在调整印花税合适吗?

怎样才能杜绝庄家?

第二章叩问股市:熊市何时是劲头?

【问题导读】

3000点的挣扎

2010年1月26日前后,对于股市来说,是个动荡的阶段。

先是传闻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在2010年1月剩下的时间里停止发放贷款;接着又传出了央行对工行等四家银行实行惩罚性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多调个百分点。这些紧缩信贷的风吹草动很快反映在股市上。

2010年1月26日,上证综指出现了一百多点的振幅,最高到了点,最低触及到点,尾盘有了一定回升,却留下了一条大阴线。传闻继续不断变更,上证综指在27日呈现倒V型走势,轻松突破3000点。在经过三个月后,上证综指再次退回到2字辈的时代。接下来几天A股市场经过多番较量,在震荡中却难以再次稳固地冲上3000点,直到2月9号,沪指收于点。

直接主导这一幕纷争的则是信贷资金的大批撤离。现在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人动辄几千万投入股市,听起来很吓人,以为他们是千万富翁,其实都是虚的。这几千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也许只有三四百万。其他的资金哪里来?都是银行贷的。2008年11月,宽松信贷政策开始落实。只要按揭几套房子,就可轻松获得银行的贷款。当然,银行业不会过多追查你把这些资金用到了哪里,因为银行不敢这样做,一做客户资源就会大量流失,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正是这些庞大的资金不断涌入股市,才把一千多点的股市拉上来。也就是在2008年11月,当月信贷4769亿元,同比增长446%,上证综指也在这个月筑下了1664点的最低点,随着11月以后贷款持续暴增,股指也逐步上扬。2009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新增人民币贷款万亿。2009年1月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亿元,一季度平均每月新增贷款万亿,反映在股市上,上证综指从年初的点上涨到12月底的点,涨幅几近一倍。

现在,当央行和银监会释放出信贷收紧的信号时,全年计划新增贷款万亿,增速下降,央票利率走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个百分点,并采取区别化实施,定向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一系列信号引发了投资者恐慌,那些主要依靠信贷资金进行炒股的股民不得不将大笔资金撤出股市,成为最先出逃的砸盘者。而商业银行2009年发放最多的就是1年期贷款,2010年一季度将有超过4万亿贷款到期,银行催收力度加大,贷款炒股资金被逼卖股还贷,这就会造成股市大量信贷资金流出。据统计,2010年1月份,沪深两市总流入资金22913亿元,而流出资金达到23103亿元,净流出190亿元。这股暗流,明着就体现在股市的不断震荡中。

虽然在总体信贷政策并未放松的情况下,股市在2010年3月份结束了这种在3000点附近徘徊的状态,转而扭头向上。至2010年4月15日,达到了3160点。然而,3200点附近似乎还有相当阻力,股市能否在短期难以顺利突破3200点继续上行。特别是4月16日期指期货的上市,更是引发人们更多的猜想。虽然股指期货是人们管理风险的一种交易工具与手段,其本质是“中性”的,但也不能否认当我们拥有的股指期货,人们做空的动力将会更大。此外,楼市新政出台之后,股市应声大跌,重新跌入2时代。随着金融和地产板块下挫,市场亢奋情绪消退,市场缺乏兴奋点,大盘出现了涨难跌易的态势。(2010年4月中旬以来,沪深股市在经历了半年多的振荡整理之后,开始加速下行。以4月15日高点计算,上证综指从点一路下跌至5月12日的点,最大跌幅超过18%。)这更是给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股市能否站稳3000点?股市未来将走向哪里?。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叩问股市:熊市何时是劲头?(2)

【相关政策】

紧缩政策初现

为提前遏制由银行季节性发放贷款、贸易顺差形成超额储蓄以及境外热钱流入所造成的新增超额流动性,进入2010年,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开始大量回收货币,同时对央票发行部分票据利率进行试探性上调,并且宣布在1月18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随后连续两次上调1年期央票中标收益率,二级市场超过2%。商业银行面临着回收2009年发放的大笔贷款的巨大压力,催收力度加大,资金从市场上回流。

货币紧缩政策已经初现,证券市场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动荡反应。人们都在关心和预测,接下来中央银行和银监会是否还会进行行政性信贷调控、对特定银行指向性惩罚准备金以及进一步升级到加息等措施的出台。

另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升,导致了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升,2010年1月份PPI将同比上升;据有关专家预计1月份PPI涨幅会扩大至,比上月提高个百分点。影响1月份PPI最大的因素仍然在采掘类工业品的出厂价格,而与PPI密切相关的CRB指数,1月同比上涨幅度高达25%左右,这将明确带动PPI继续上涨。

由于以上这些因素,最近央行可能再次上调准备金率,而加息也可能会实现。中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2010年2月份在印度演讲时也提出为了抑制资产泡沫,央行有加息的可能。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

【专家声音】

《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叶檀:收紧流动性似成定局

加息的传闻,足以撼动股市过敏的神经,2010年1月20日股市剧烈震荡,两市股指分别大跌和,上证综指连续击穿5日、10日、20日以及60日均线,半年线支撑面临严峻考验。

加息是一个方面,更为危险的是在加息背后所显露出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按照宏观经济学家宋国青的推测:“估计年末的通货膨胀率会超过3%,甚至有可能到4%,还有一定的可能超过5%,就跟2004年、2007年差不多。”如果贷款数据保持预计的七八万亿不变,那么2010年通货膨胀率很有可能超过4%,超过了3%的警戒线。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提出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如此庞大的资金在利用实施过程中并非兼顾各类企业,主要是投向了金融机构、大型机构、资源型企业,而大多数人中小企业却无缘分享这一诱人的蛋糕。导致的结果是,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实体经济进一步衰落,而分得政府大笔资金的国企则把资金投入股市、楼市,谋取丰厚的利润。大量资金的涌入,又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催生泡沫。如果不及时实行紧缩的信贷政策,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银行业2009年放出的天量信贷,也大多流入了股市和楼市,房价的飙升越来越让我们担心泡沫破裂的一刻。那时,银行面对的是大量无法收回的信贷,大面积出现坏账将不可避免。

因而,我国在最近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