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之万万想不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3章 宋庆骂子(第1页)

家里小孩多的家庭,其实大多小的时候,家里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成亲,分家。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导致兄弟姐妹间出现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从而引发矛盾的事情多不胜数。

宋庆小时候也羡慕过自己的大哥,一路科考顺利考上进士,进京当官多么大的荣耀。可家里总得有一个人守着,家里的生意总要有一个人接着,不是他还能是谁?

不过随着这些年的经历积攒,他慢慢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每个人都想要让自己的人生既成功又圆满,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想要就能得到呢,都是有得有失的取舍罢了。

看着小儿子回家,一家人享天伦之乐,母亲也开心,自己也开心,可偏偏家里总有些不和谐的声音,虽然这几年慢慢放权给两个儿子,但是家里的大权其实还掌握在他手里。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他觉得很好,毕竟不能庇护孩子们一辈子。只是兄弟不和谐的事,却是他没有想过的。

让小儿子回房,两个大的叫到书房里,站在半天都没有给他们下一步的指示,宋庆心里想了很多,想当初小儿子上京读书,两兄弟是如何不舍弟弟离开,想他们小时候三人是如何的兄恭弟敬的。

树大要分叉,业大要分家。

这可能就是他们家目前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在小儿子还没有成家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两个大的孩子从小带在身边,读书不成,成亲也早,如今也都是当爹的人了。媳妇娶的也都是当地富商的女儿,自然眼光也是盯在家产上了。

其实关于家产,他早就和他爹和哥哥商量好了,如何分配,早就有定论,除了老家的祖宅不分,其他的产业都规划好了,兄弟俩一人一半,谁也不吃亏。虽然哥哥没有参与生意,但是这些年如果不是宋耀在京城里做官,他也没办法在京城里那么顺利的开展生意。

而他自己的这一份,他也已经想好,兄弟三人一人三成,自己和媳妇拿一成养老和准备一份给小女儿,也不用孩子们担心,让他们各过各的就是了。清泉肯定是要离开家的,老家除了分给他一个小院,其他的产业全部折换成银两给他在京城置业或者到任上用。

当然,分家怎么分,虽然和哥哥爹已经商量好,却没有打算告诉孩子们,待他爹百年后,这些事才会拿出来摆在台面上说。

“叫你们过来,知道什么事吗?”宋庆终于开口,两个儿子已经站到胆战心惊,今日小弟的出花园仪式,二人本来被委以重任,在门口迎接贵客,谁知二人也不知道有意无意,竟把林春生给漏了,让人在院子中晾了老半天。

“爹,儿子不知。”大儿子宋清山道。

宋庆道:“不知,今日让你们门口接人,接到哪里去了?”

二人你看我,我看你,倒是不敢反驳,自己确实没接到人,更多的解释都是狡辩,不如不开口。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道理还用我再说吗?我看你们二人翅膀还没长硬就想飞是吧?”宋庆厉声问道。

“爹,我们就是漏过了林家小子,其他客人都接待得挺顺利,他穿着普普通通的,还带一个老头,送的一方砚台,就平平无奇的,您对他未免太过礼遇了。”二儿子宋青河嘟嘟囔囔地吐槽道。他没见过林春生,也不认识这小子,只知道他爹原来是自家米店里的掌柜,前几年撞了大运,被认回了京城做官去了。

宋青山听了,连忙扯了扯弟弟的衣服,别说了离谱,爹都喊人家林世子,请他上主桌了,你还在这里大言不惭真是一点眼见力都没有。

宋庆都气笑了,他都没想到二儿子竟是如此的嚣张,官大一级都压死人,更何况是国公府,在儿子嘴里成了林家小子,这不禁让他想起媳妇说的林家那丫头。再不济,还是皇帝亲封的县主,世子,到了自家,好像这些都是不值一提一般。这井底之蛙的眼见实在可笑。

“你弟弟不好了,对你有什么好?我是有什么大本事,还看不上人家了?”宋庆问。

“爹,那林家本来就是我们家的学徒掌柜而已,只是运气好被认回去了。老三跟这小子关系也未免太好了,整日嘴里都是春生哥春生哥,不知道谁是他哥。”宋青河还不为自己错了,叨叨了几句。

“我是不是还听到你在背地里,说林春生又来打秋风了?”宋庆道。

宋青河一不做二不休地口气生硬地道:“难道不是吗?爹,龙坑村里都是穷的叮当响的,那老头是林春生的老叔吧,裤子上居然还有补丁,也不知道怎么让你看上眼的。这些人对我们能有什么用处啊,我们还要扶持他们村子的人读书,我看读了几年也没读出什么名堂来。”

其实他是冤枉老叔了,老叔家的生活并不差,只是勤俭一辈子,裤子上有个小洞对他来说,缝起来就是了。今日来吃席,已经算是选了一套比较周正的衣服了,只是裤子那么不显眼的地方还让宋青河给看出来了也是好笑。

宋青山还是眼见力不错的,见他爹都已经快冒火了,这些话心里想可以,但是却是不合适说出口。“清河,你少说两句,胡说八道什么。”

宋庆冷笑一声,"我今日才知道,你口才了得,让你管田庄可真是屈才了。说吧,你还有什么想法都说。”

“爹也别怪我心直口快,今日筵席可不少人都在讨论,说我们家为什么要去巴结那林家。他家就是如今在京城做官又如何,在我们这可差的远了。就连他做官那红薯,还是咱们商队找到的,给他顶了这个名额。”宋青河不服气地道。

“老大,你说说。”宋庆朝大儿子示意。

“二弟休要胡说,家里这几年的收益增长,都依赖荣叔在京城的关系,特别是公主府和威武候府,三皇子府,相府都是看在国公府的面子上与咱们家做的生意。更何况也是荣叔帮我们牵成了江城的粮食采买。咱家这粮食这一块多少年了,一直得跑江南收粮。如今路程省了一大半,每年节省好几万两的费用。你以为靠你田庄里那些收成能满足咱么这生意轮转啊。我们今日确实是不小心漏掉了林世子和他老叔。刚好那会来的人太多,我没注意。”宋青山道。他比弟弟早接触家里的生意,宋庆带着他也跑了不少地方,见识还是广一些。赶紧自己先承认错误,总比他爹大发雷霆的好。

“没有清泉,你那两百亩地每年要还多少税你算过吗?你弟弟哪里碍着你了?你还有脸说他认别人为哥哥。他回来这两个多月,你带他出去过吗?你带你小舅子大冬天的还去游河喝茶听小曲,怎么不带你自己弟弟去?你怪他不把你当哥哥,你看看你自己做的是哥哥的事吗?”顿了一下,又道:“老大你也是,嘴里说的带回来的刚出炉的点心给清泉,你媳妇一声咳嗽你就带回了房。在你祖母面前你们演的什么戏,你们心里有数,以为你祖母老眼昏花了看不清了是吧,清泉不同我说我就不知道了吗?老子还没死,你们一个个惦记家产不够分是吧?”

“爹,我们没有那个意思。”二人纷纷表态。

“我不求你们兄弟三个关系有多好,但是在背后使绊子的事,再有一次,都给我收拾了滚蛋。”宋庆气呼呼地把两个儿子赶走,自己一个人在书房中生气。

两个儿子自己从小带在身边,明明平日里也言传身教的,还不如远在京城没有管教的小儿子,这不是变相证明,他教的不如他爹吗?

越想越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