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学兵二连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部分(第1页)

“尼克松要是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呢?我想,我们总不会在街道两旁排着队,高唱‘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吧?”

全场一片“哄”笑声。黄副教导员也随着开心地笑。但他马上又话锋一转:“可是,我们仍应随时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各种动向。现在有人就散布言论说,基辛格不是施莱德,基辛格是要和平的。那么言下之意,施莱德就是要打仗了?施莱德是美国的国防部长嘛。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严防各种反动言论。”

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黄副教导员演讲结束了。可冯援朝听到尾,也没明白,尼克松为什么要来中国。

。 想看书来

千锤百炼  (六)

在所有节日中,“八一”建军节,部队过得最隆重。

为过好学兵二连的首个“八一”建军节,连长特地嘱咐司务长,一定要为连里的几位回族同学搞头牛。

全连总共有###名回族学生,分散在各个班。可怜这几位回族同学,吃饭不能和全班在一起,只能等各班打回饭后,自己单独拿碗去炊事班。因为他们人太少,炊事班也只有做完大锅饭后,再刷锅单独为他们炒个菜。

连里本来就伙食差,副食少。适合改善回民伙食的副食就更少。过春节时,连只羊都没买到。别人吃肉,他们就只能吃牛肉罐头。平时有肉给大家改善伙食时,也只能给他们加炒个鸡蛋粉。蛋粉炒出的菜根本就没有鸡蛋味,可这些同学仍默默地坚守信仰,不逾规,不抱怨。

只有一人例外。

十班长杨文选,黑黑瘦瘦的,个子不算很高,五官长得紧凑。平时话语不多,特别能吃苦耐劳。一次扛柴时,他中了漆毒,全身溃烂,沟股处尤甚。走起路过,两腿蹒跚着,却仍坚持工作。指导员感动得不止一次在全连大会上表扬。但就这么位好同志,来“三线”后不久,突然宣布,自己不当回民了。

民族融合本不是稀罕事,占中国绝大多数的汉族,本身就是多民族融合形成的。只是对他到“三线”后,突然改变民族信仰的决定,许多人疑惑不解。有人理解为,他此举是纯物质的,无非是想和大家一块儿改善伙食,吃大肉;也有人认为他此举是另有目的,是想标新立异,早日入团。不过,连里或指导员从未暗示过,更未鼓励或提倡过,说此举就是进步的表现。他的这一决定,尽管私下里引起些种种猜测,一定程度上于他的形象有损,可也无人对此多说些什么,因为——信仰自由嘛!

倒是几位回族同学,对他的决定反应激烈。

“你狗日的,没良心,回去咋见你的老父亲?”

“想回家?哼哼!那得先用肥皂水给你洗洗肠子,把你那套脏下水洗干净!”

“背叛教规,是民族的败类。死了不许进祖坟,让野狗把你叨了吃!”

马元良更是说的恶狠狠。

杨文选瞪着圆圆的小黑眼睛,似也吓得惶惶然,却又不幡然悔改。

连长虽下了命令,可是,要找头牛,又谈何容易。那年头,私宰耕牛是要判刑的。可司务长仍得硬着头皮,四处去找。

背上背篓,冒着酷暑,司务长又开始翻山越岭地满世界跑。功夫不负有心人,真还找到了一条老残病牛。又跑大队,跑公社,四处开证明,终于在“八一”前夕,买回了这头牛。

尽管瘦得皮包骨头,可毕竟是头牛啊!连长看得欣喜不已,决定这头牛由回族同学按自己的教规宰杀。

杀牛那天,连长严令不许汉族同学围观。自己却不放心,跟了去看。

不知这几位以前是否杀过牛,也不知杀牛是否就是这样的杀法。只见他们将牛腿绑住,放翻,将牛死死摁住。马元良手持刚从营部铁匠炉取回的长刀,紧按在牛的脖子上,快速来回抹动着向下切割,老牛悲哀的“哞”叫声随着快刀的下落“嘎”然而止。血浆如泉,喷涌而出。

连长赶快扭转身,不忍再看。嘴里还念叨着:“也不讲点牛道主义,太残忍了……”

剥下的牛皮,司务长让上士背去供销社卖钱。牛肉煮了一大锅,因天热不敢存放,过“八一”节时,全连人人有份,汉族同学跟着回族同学沾了回光。

最沾光的当属杨文选,他跟所有回族同学一样,每次可领到双份牛肉。

这小子真聪明。

八月的汉江最繁忙。

大小船舶往来如织,各种音响在江谷回荡。最悦耳的,当属无风时,船老三站在船头呼风的叫声。

那叫声既似风的呼号,又似鸟的啼鸣,尖厉而又婉转,细绵而又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