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虎出南亚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杜聿明没有扫校长的兴,最终遵从了蒋介石的意愿。他精心地安排好沿途的警戒,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卫队,小心翼翼地陪着蒋介石,前往国军的几个防区走了一圈。蒋介石夫妇走到阵地上,询问官兵们入缅后的情况,与前线军官们在一起合影留念。将士们见委员长和宋美龄亲临前线问长问短,备受鼓舞,士气大振,也坚定了杜聿明好好地打几个胜仗的信心。

目送蒋介石、何应钦一行人乘坐的飞机消失在天际,杜聿明坐上自己的吉普车匆匆赶回军部。他还没有落座,挥手叫来副官:“去好好地弄两杯咖啡来,记住少放糖。”

参谋长看军座的样子,已然明白了,主动说:“我去请史迪威将军吧。”

俩人算是老朋友了,直奉大战那会儿,史迪威在冯玉祥领兵的大西北,组织官兵和百姓在西安附近修公路,俩人就已经交往过。杜聿明非常尊重史迪威将军,请他尝一尝咖啡的味道,诚恳地对史迪威说:“将军,按蒋委员长在三方会议上定夺的思路,我想凡与日军接触的中国远征军,就地坚决阻敌,尽可能缠住敌人,一则掩护英军有序地撤退并在其防御区域积极布防,二则为远征军战略展开创造战机和条件,三是要争取五十天的时间,抢运腊戍城贵国政府援助的近十万吨战略物资。”

“好啊,杜将军的考虑切合实际,我没有异议。我们得尽快寻找战略机会,中美英三国联合起来,把日军赶回泰国是可能的。”史迪威的字典里没有“退却”两个字,他就是想战斗。他向杜聿明补充一个意思,催促作为总预备队的66军行动快一些,这样才能在总兵力上真正占据优势。

“谢谢将军提醒,我会电告张轸所部,日夜兼程地行军,尽早到达指定位置。”

杜聿明没有忘记蒋介石的忠告,从保卫上海到南京会战,日本陆军作战略攻击的单位就是师团。日军一般情况下是以师团为独立的集团作战单位,师团下有联队、大队和中队三级。有的主力师团下面还设有旅团的建制。一个满员的日军联队,五六千人,几乎是国军的一个师。你不信,入侵越南的日军38军三个师团达八万之众。杜聿明放心不下沿曼德勒至仰光铁路向仰光开进的200师,虽然在国内战场上,第200师是一支打不垮的铁军。但在国外情况瞬息万变,前后方相距三百多公里。为应付万一,杜聿明决定从自己的第5军调拨军骑兵团配属给戴安澜,加强第200师机动作战能力。

同古城不大,几万人口,紧紧地挨着曼德勒至仰光铁路。前方几十公里处分了一条专线到同古,火车站就设在同古城东北两公里的地方。全城四条街道井字形交错,大有中国北方城市按经纬线设置街道,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韵味。

要打大仗了,全城百姓,尤其是当地华侨早已疏散了许多,留下老弱病残掩门不出。满大街军车往返,全是急匆匆跑动的中国远征军士兵。第200师少将师长戴安澜,科班出身,是国军中三十冒头这一茬儿高级军官中的佼佼者,深得蒋介石器重。他稳重地把师部安置在同古城内,让副师长和参谋长好好地守着,主要任务是组织供给、调遣预备队、救助并向后方转运伤员。自己的指挥所却搁在前方靠近阻击阵地,便以临阵指挥作战。他有这样做的道理,同古地处方圆三百多平方公里的盆地中央,几乎没有大一点儿的山势屏障。作为前进的基地尚可,如果是战略后撤,将是一个不易防守的地方。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拯救英军(2)

“师座,军部配属的骑兵团已经赶来,在城外等候命令。”参谋长走进指挥所报告说。

戴安澜喜上眉梢,丘陵地区打大场面的仗,骑兵快速出击有时候远比坦克来得快。他满意地说:“参谋长,你代表我去迎接军骑兵团,把他们妥善安顿在城南外那一片树林里。”

军长杜聿明想得周全,戴安澜心存感激,骑兵团应该是第200师与日军拼命的秘密武器了,得好生伺候着。城南林子周围有一些上好的荒草地,可以好好地喂一喂军马,蓄积力量。骑兵是攻击性兵种,用来打阻击显然不合算。再说了,坦克部队依然没有到位,万一急用非骑兵团莫属了。

中午的时候,有两架日机飞临同古上空绕了几圈,看样子是搞侦查的。

戴安澜心里预感战斗很快会展开了,亲自带领军部增派的两个工兵营,往200师布防的城南方向赶去。向南二十多公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又是曼德勒…仰光铁路必经之地,这里地势开阔,有平坦的缓坡,有前后错落的山包,实实在在是一个设伏阻击的最佳地段。戴安澜走遍四周,决定把保卫同古主战场设在这里。第200师在昆明作过短暂停留,补充兵源和装备,清一色美式武器,正式担当起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的美誉。戴安澜感到双肩压力巨大,尤其是在国外作战,弄不好将无颜见江东父老。他这几天,抽空把抗战以来200师与各路日军面对面鏖战的战法,仔仔细细地进行总结回味,除重装备外,全师满员,轻重武器齐全,阻击一个日军师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他毅然决定摆开正规战的阵势,拿出中国军队的气度,兵对兵,将对将地与北进日军一决雌雄。

太阳偏西了,第200师担任第一阻击任务的两个团,正在铁路两侧的半山坡挖野战工事。方圆三四平方公里的区域,几千士兵五六人一组,头戴斗笠,穿着短袖衬衣和短裤,挥铲抡镐,干得火热。野战工事呈梯次状延伸,交通壕将经洞、崖孔、护壕、堑壕串起来,如果从高空俯视,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蜘蛛网。戴安澜领着军官们走了一圈,来到铁路上。他对一个团长说:“沿铁路一线埋设反坦克地雷,再往前一公里多的铁道栈口处设置警戒阵地,安排一个加强连好好地把守。记住了,不要死守。战斗一旦打响,到达扰乱敌人视线,让敌人暂时止步的目的就及时撤退。”

戴安澜接着对军属工兵团的两个营长说:“拜托两位兄弟,让工兵弟兄们好好地指导各营连,在阵地前沿挖一圈掩体,对射、跪射和立射的掩体都要挖,最好相间得当,彼此可以接应。”

“是,长官。”两个营长听命道。

“此外,”戴安澜看了一眼身后,指着几个山包说,“你们是行家了,帮我们在那些山包的背面,尽可能地多挖一些掩蔽部和装配式的工事,用交通壕连接起来。”

“为什么呀?”一个工兵营长不解地问。

“隐蔽部是给增援部队藏身的地方,要不然鬼子的飞机和大炮动起来,还没有行动就可能少了一半了。同样的道理,装配式的工事是存放备用武器、弹药的地方。你总不能把它们统统抬到阵地上去吧。”戴安澜是国军中第一个把美英阵地战的模式运用于具体战役的将军,他有心得而且有骄傲的本钱,以军事家的口吻耐心地解释,这是一种正规的战法。

2

自打昆明与范一林分手,肖娜再没有心思返回重庆了。一来国军要远征缅甸,中央社还得增派人手随军采访。二来若是去重庆,心里总是怕见到军政部那位中校参谋。那人出身高官家庭,自己留学美国,一表人才。他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一门心思地追求肖娜,几乎是死皮赖脸了。这不是条件不好,是心灵无论如何都激不起一丁点儿火花。碰上了他,肖娜像一个高傲的公主,可以呼风唤雨,但丝毫没有半点情趣。母亲觉得大户人家子弟,女人嫁过去生活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唠唠叨叨无数次。肖娜是越听越不对劲儿,二十六七怎么了,姑娘我还真不想嫁人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拯救英军(3)

当了记者以来,走访过全国各个战区,可国军第200师始终是肖娜重点采访的部队。这一次,肖娜粘上了戴安澜。她一路跟随着200师,过大理进缅甸,几乎每天要写一篇通讯稿,碰到县城就急急忙忙地往电报局钻,发报向重庆报道这支铁军的一举一动。全国民众就是通过肖娜发回的报道,了解关心中国这支唯一机械化部队的近况。仰光局势日益严峻,已经风雨缥缈了,刚刚到达腊戍的第200师等不了辎重装备,马不停蹄地轻装继续前进。肖娜放弃了在曼德勒等着见暂17师的机会,吵吵嚷嚷地说服戴安澜将军,终于获得随军往同古采访的机会,但她也答应不到战斗第一线上。

晚上,戴安澜疲惫不堪地回到同古城师部时,肖娜已经在师部等候已久。

“肖记者久等了,不好意思。”戴安澜拍打着身上的灰尘,来到小会议室。

“戴将军,你不够意思。”肖娜有一点儿撒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