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左手智慧右手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部分(第1页)

一次音乐课上,大音乐家奥尔?布尔告诉学生——不要演奏任何失调的乐器,因为一旦他这样做了以后,他就不会潜心区分音调的各种细微的差异,就会很快地模仿和附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样,他的耳朵就很容易失灵。

说着,奥尔拿过一把看似很普通的小提琴,提醒学生注意听他的演奏,然后判断一下是不是有一根弦松了。拉完一曲,奥尔又拿起另一把做工非常精美的小提琴,告诉大家这是一把维也纳著名的制琴大师刚刚制做的好琴,他用它把刚才那支曲子又演奏了一遍。然后,他问学生:“仔细比较一下,是不是第一把小提琴有根弦松了,是不是音调有一丝的不和谐?”

一位学生站起来:“是的,第一把琴是有根弦松了。”

“没错,是松了一点点,仔细听就能听出来。”另一位学生补充道。

奥尔走到后面的一位学生身旁,问他是否也听出来了有松驰的琴弦,这位学生肯定地点头附和。接着,他又问了其他学生,他们都说听出来了,第一把琴确实有根弦松了,还有的学生说那音都因此有点儿粗糙了。

直到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第一把琴有根弦松了,奥尔才微笑着请大家再听他用这把琴把刚才那支曲子演奏一遍,看看是否能够听出究竟哪一根弦松了。作为对比,奥尔还用那把漂亮的琴演奏了一遍。

学生们仿佛受了鼓励,都向前围了过来,紧紧地盯着奥尔拉琴的手,竖起了耳朵,希望自己能够在名师面前辨别出到底是哪一根琴弦松了。

奥尔刚一演奏完毕,学生们便指着桌上的第一把小提琴,七嘴八舌地争论开了,他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认为松弛的琴弦,并为自己的判断找到了看似很充分的理由。奥尔一直沉默地听着学生们的发言,未做一词评判。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教室静了下来,学生们把目光都投向了奥尔,等待他揭示答案,看看究竟是哪一根弦松了。

然而,奥尔却举着学生们刚才评点的琴,一脸郑重地告诉他们:“大家仔细看好了,这可是一把精制的小提琴啊,3位著名调琴师刚刚把它调试好,根本就没有一根弦是松的。倒是这一把外表做工很精巧的琴,有两根弦都松了,你们看,就在这里。”顺着奥尔的手,大家果然看到了他们没有留意的两根松弛的琴弦。

“啊,原来是这样!”学生们惊讶得一时呆住了。

“你们都轻信了我刚才故意做的那些误导,轻信了那根不存在的虚幻的‘断弦’。其实,我真正的用意是要提醒大家记住了——今后,无论是拉琴,还是生活,都要学会倾听,不仅要学会用耳朵倾听,还要学会用心灵倾听,尤其是在那些需要聚精会神的时候,千万不能松弛了你们心灵的琴弦。”奥尔语重心长地教诲道。

奥尔以其新颖的授课方式,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还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你松弛了心灵的琴弦,轻易地放弃了自我,不自信地盲从于别人的说法,就很有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

只有调试好心灵的琴弦,才能演绎好人生的交响乐。音乐大师奥尔精彩的一课,穿过岁月,至今仍闪耀着睿智的光芒。

只管向前奔跑

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到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骋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运动员们的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心中的苦恼,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一米五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的。”

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信心,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为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距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前还有20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这次一定会放弃比赛。然而,32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面对记者蜂拥而至的话筒,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到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我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没错,大千世界中的我们每个人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病魔、磨难之类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会勇敢地、智慧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就会抵达梦想的前方。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让心灵先到达那里

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有了闲暇时间,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幅已摩娑得卷边的世界地图,年轻的目光一遍遍地漫过那上面标注的一个个文明的城市、一处处美丽的山水风景,飘逸的思绪亦随之上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那上面一次次自由地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力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一笔100万美元捐款……”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单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自己设定的这些远大的目标后,都一笑了之,大家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无当的梦想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扬,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畅快地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出他登临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一次次沉浸在与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得无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的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让他把那么多的绊脚石都当作了登攀的基石时,他微笑着如此回答道——“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里,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让心灵先到达那里”,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临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寻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催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迹……一句话,欲创造人生的辉煌,需首先让心灵辉煌起来。

如此,请我们记住一位并不著名的诗人著名的诗句——“目光无法抵达的远方,我们拥有心灵。”

我华美的谢幕(1)

已经欣赏了春花,经历了成熟的夏天,现在该和秋叶一样平静地走了。还记得我们最初相见时,我曾说过,我们会演绎一段美丽的故事,我没有说错吧?

认识舒欣的时候,她刚刚做过肺癌切除手术,正在接受化疗。那天,她穿着一件漂亮的碎花连衣裙,头上已没有一缕青丝,面色苍白得叫人心疼。而在此前,18岁的她,已经跟病魔斗争一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