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海外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部分(第1页)

于是乎朱棣将其夺爵幽禁,给他换了个小房子,这原来赐予的大宅子也收了回来充公。

虽然这徐家失势了,但公道自在人心,父子两代人都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此刻在民间还是有很大的主流思想是为建文帝抱打不平的,一些迎合朱棣的文人被民间传作了奸贼,而那些忠守原则的大臣虽然被砍了脑袋,但一个个被私下里四处传诵。

此刻这些平民一见一个南洋归来,谁知道你是哪根葱来的人竟然一下住进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魏国公的府邸时,一个个瞬间把朱明和投机取巧之辈挂上了勾画上了等号,无不以为这厮肯定是从南洋弄了些什么海狗鞭海龙鞭之类的讨好了皇帝,结果住进了这么一座有着光荣传统的府邸。

一时间原本看热闹的猎奇心理瞬间变成了不忿的心态,不少人对着朱明的方向摁鼻涕的摁鼻涕,吐口水的吐口水。

朱明当然也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此刻他还没有特别弄明白状况,只得开口向这李少卿问道:“敢问原本这是哪位公爵的府邸?”

“魏国公徐达、徐辉祖父子。”

哦~明白了,彻底明白了,不傻的朱明很快想明白了为什么风向转变的如此之快,朱棣啊朱棣,果然是个狠人,这一道摆的够惨,朱明可以想象,至少这大明的百姓在心中把徐达徐辉祖与自己朱明一比较,完,自己这下算是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

跟随着朱明的花都还是没弄明白状况,兴高采烈的大声说道:“这宅子够大,快赶上国主你半个王宫的大小了,我们这趟就算再多带一两个营的弟兄们也能住的下啊!”

摇头苦笑的朱明随口问道:“不知魏国公现今何在?”

“可不敢再称魏国公了,徐辉祖如今戴罪之身,侯爷你知道他在哪也见不上了。”

在礼部鸿胪寺官员的带领下朱明走入了府邸之中。

“侯爷,这位是羽林左卫百户张斌,圣上知道侯爷初来乍到,特拨禁军一队充当侯府护卫,日常也供侯爷驱策。”李少卿满脸堆笑的介绍了身后一员全副披挂的武官道。

虱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的朱明全盘收下,估计这些人里倒有一半应该是锦衣卫的人马,但咱也不在乎这点监视了,这贴身的安全,自然还是交给李亮带来的那些精锐子弟兵了。

接下来李少卿又介绍了皇帝皇恩浩荡给安排的府内采买,佣人头头,车夫把式等等,这吃喝拉撒睡无不包括其中,朱明不得不感叹安排此事之人的细致周到,以后要让他知道了是谁出的这馊主意,非得“好好”的感谢一下。

就这样朱明住进了自己的新家,当官差散去后,看着这空空荡荡的宅邸,得,还是先把这个暂时的小窝给整明白吧。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太子受挫】………

时间过去了两天,此刻在天子寝殿之中,太子正在被他的老爹狠狠的训斥着,大意就是你老爹我花了无数的钱粮,派了舰队出海,好不容易弄回了十个国家的使团,你这个败家子可好,让你专责接待之事,结果还弄出事情来死了一个,偏偏死的还是个王子,要我怎么相信你的办事能力?

天子之怒可是要伏尸百万的,朱棣这下威虽然没有伏尸百万,但也让朱高炽这个帝国二号人物惊的瑟瑟抖,二号人物毕竟是二号人物,他也有可能永远坐不上一号人物的宝座,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有过太多太多,尤其是现在……

在这殿内不光有朱高炽在,还有一人也陪侍在侧,那就是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凶悍英烈颇似朱棣自己,长的也比胖子朱高炽要顺眼的多,尤其当年靖难时更是冲锋在前,小小年纪就为自己老爹的皇图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年竞聘太子之位时,那呼声也不是一般的高啊,可惜后来因为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而没有上位成功,但仗着朱棣的喜爱,朝廷之中又有众多当年一起“扛过枪”的战友撑腰,此时他的气焰是十分的嚣张,不放过任何机会打击自己的这位“太子哥哥”。

“父皇,我看皇兄腿脚不便,这查案一事不如交给儿臣来办,自然要查他个水落石出。”朱高煦说道。

朱棣想了一想后,便点头答应道:“也好,查案一事交由汉王,太子从今日起,闭门读书,没有朕的同意不得外出。”

说完便要两人退出了寝殿,两人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朱高煦趾高气扬,再次斩得一阵,狠狠的打击了自己皇兄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而情绪低落的朱高炽则是默默的品尝这这杯苦酒,当年起兵靖难时自己就因为腿脚不方便留在了北平城中,虽然也有保障后方的功劳,但比起自己的弟弟斩将夺旗还曾挽救朱棣于危难之中的功劳就小的微不足道了,现在身登太子之位,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好不容易迎接十国来朝的盛事,还办砸了,失败,太失败了。

但有什么法子,皇帝的金口玉言都说出来的,自己只能乖乖的闭门谢客,刻苦读书呗。

朱高煦得到了最高指令后,马不停蹄的找到了直接侦缉此案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两人早就是老熟人了,在战火纷飞之中建立起来的战友感情岂是一般的寻常关系可比,所以朱高煦很随便的与纪纲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案情情况。

案件自然是没有太多的进展,因为最关键的三个宦官的线索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