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假如光绪不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部分(第1页)

老太后吩咐我,说要在莫正时刻召见珍妃,让她在颐和轩侯驾,派我去传旨。。。。。。

崔玉贵嫌一个人带珍妃不合规矩,又给自己叫了另一个太监王德环做伴儿,他俩带了珍妃从北三所出来,朝颐和轩走。

我在前边引路,王德环在后边侍候。。。。。。小主(指珍妃)一个人走在甬道中间,一张清水脸儿,头上两把头摘取了两边的络子,淡青色的绸子长旗袍,脚底下是墨绿色的缎鞋。这是一幅戴罪的妃嫔的装束。

珍妃当时二十五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她本身又长得漂亮,穿着一袭淡青色的长旗袍款款而行,那该是一幅十分动人的图画,可惜的是,她这是一步步走向鬼门关,只是她自己并不知道。

慈禧早在颐和轩等着慈禧了,珍妃对他叩完头,还要道吉祥,然后慈禧就阴沉着脸开口了。

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的,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面,也对不起列祖列宗。。。。。。”老太后下巴杨着,连眼瞅也不瞅珍妃,静等回话。。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 崔玉贵的嫌疑(3)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就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子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应死之罪。”

老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

就这样,我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掀,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

崔玉贵自己这样说,那他是杀害珍妃的帮凶无疑了。

一.崔玉贵频繁进出太医院

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常常做恶梦,梦中珍妃不时吵闹,搅得她心里害怕,睡不安稳。想来慈禧做了这件恶事,心不自安,所以才常做噩梦,别说她一个老婆子,即便是崔玉贵,常年练武自称胆大,提起害珍妃的事,也说:“我不会忘掉那件事,那是我一生经历的最惨的一件往事。”

慈禧心不自安,却丝毫不说自己残忍,她将责任推到了崔玉贵身上,说:“我当时只是一时生气,就那么说了句气话,谁要你真的将珍妃子塞到井里去了!”为了表示自己真的没有杀害珍妃之心,慈禧不但命将珍妃的尸体捞上来安葬,还将崔玉贵撵出了宫,说是一看见他,由不得就想起了珍妃,所以必须赶他走。

但崔玉贵是慈禧娘家弟弟桂祥的干儿子,又和庆亲王奕劻关系极好,这两个人不断向慈禧求情,没过多久,慈禧就由将崔玉贵弄回宫,让他继续当差,做原来的二总管。

崔玉贵是练武出身,身高力大,身体一直很棒,即便是清亡之后很久,他的年龄已相当大了,仍在北京城里走来走去,坚决不肯坐车,这证明他的身体素质极好。但是奇怪的是,从光绪二十八年起,也就是珍妃死后的第二年,他就常常往太医院跑,得的病却不是什么大病,按《清宫医案研究》的记载:

光绪二十八年,张仲元看得总管崔老爷祛暑平胃化湿饮

藿梗三钱   葛根两钱   泽泻三钱     车前子四钱包煎    赤苓五钱

炒白术三钱扁豆三钱      厚朴三钱   陈皮三钱     生粉草一钱五分

按这个方子,崔玉贵并没有得什么大病,只是寻常的肠胃不舒服,但崔玉贵不断地去看病,大概一月就去一次,当然,病也不断的变化,由胃肠病变成咳嗽,又变成鼻出血。更为奇怪的是到了光绪死的这一年,崔玉贵进出太医院的频率更高了,几乎是一天一次,有时甚至是一天数次,如该年*、六月五日、六月六日,连着三天每天去太医院两次,这三天,第一次给崔玉贵看病的都有他的儿女亲家张仲元(张仲元,字午樵),而第二次给他看病的都是陈秉钧一个人,陈秉钧就是陈莲肪,是从江苏征召来给光绪帝看病的,崔玉贵似乎总想见到他,这令人好生奇怪,百思不得其解。

六月份,崔玉贵的病只不过是咳嗽吐痰,不是什么大病,更不是急病,这有医案为证:

六月初五日,陈秉钧看得总管玉贵诸恙就平,尚留咳嗽薄痰,现在胃纳渐开,脾未健化,神倦气怯。脉左部寸关微有弦像。再清养肝肺而和脾胃,以继鼻血部为后发。

这儿说的“诸恙就平”,就是各种病基本上都好得差不多了,看这个医案,崔玉贵也能吃饭了,就是咳嗽还没有完全断绝,喉咙还稍微有点痰,这根本不算什么大病急病呀,却为何要一天两次去看病?

第六章 崔玉贵的嫌疑(4)

还有一个巧合,在崔玉贵与陈秉钧频繁接触的六月,陈秉钧也频繁的给光绪帝诊脉看病开药方,六月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这三天都有陈秉钧给光绪诊脉开方的记载,这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巧合?

陈可冀编的《清宫医案研究》中,或许没有收录全部医案,所以看不到崔玉贵在六月份之后进出太医院的情况,无法知道他此后是否还是这么频繁的去找医生,最爱找的又是哪个医生,但仅仅就六月前期的情况来看,崔玉贵的行为是反常的,这很可能和谋害光绪帝有关。

二.崔玉贵敢私自就谋害光绪帝吗?

李莲英是谨慎而且老练的,他唯慈禧之命是从,没有慈禧的命令,他绝不敢私下里就去谋害光绪,那样的话,若让慈禧知道了,没有他的好果子吃。可是崔玉贵呢?崔玉贵没有李莲英的谨慎,也没有李莲英的老练,他爱称能,胆子大,也莽撞,他敢不敢在未得到慈禧命令或者暗示的情况下,就去害光绪呢?

周简段著的《神州名人录》中有一段崔玉贵的故事,说的是在清亡之后,崔玉贵已经六十多岁了,常常到北京鼓楼光庆轩茶馆听评书,有一天评书开讲之前,众人忽然喧哗起来,大声请崔玉贵讲一讲珍妃落井的事,崔玉贵喜欢卖弄,当即就讲了起来,讲他怎样弄珍妃下井,珍妃怎样哭喊,可当他一讲完,茶馆的人就纷纷喝骂起来,指着崔玉贵的鼻子,说:“你真缺德,你竟敢害死珍妃!”

崔玉贵却毫不示弱,振振有词地说:“老佛爷的旨意,我能违反吗?”

这段记载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崔玉贵也知道将珍妃硬塞到井里很缺德,但那是老佛爷的旨意,所以崔玉贵对此毫无自责感,他觉得执行慈禧的命令是理所应该的,要说缺德,那也是慈禧缺德,和他崔玉贵毫无关系。

事实上,崔玉贵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四肢发达脑子简单的人,他的羞恶感并不强,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在宫里当惯了奴才,觉得奴才奉主子命令行事,那是天经地义的,无可指责的。这样的一个脑筋僵化死板的人,要他自己动脑筋,偷偷摸摸的设法想法去害光绪皇帝,的确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