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假如光绪不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部分(第1页)

日,实惟此之故。”

康有为认为围颐和园是袁世凯捏造的,捏造的目的是为了离间慈禧和光绪,而光绪之所以遭幽禁、受苦难,都是因为袁世凯的无端捏造。

看来康有为和袁世凯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

让人颇为好笑的是,康有为的另一个弟子梁启超,他也是事件的当事人,他在“谭嗣同传”里,认为他们一伙虽然没有“围园擒杀慈禧”的计划,但谭嗣同要求袁世凯杀荣禄,具体计划是,当慈禧光绪在天津阅兵时,由袁世凯在兵营内杀掉荣禄。梁启超的文字节录如下:

初三日夕,君(指谭嗣同)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诘:问)袁日:“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日:“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君日:“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袁曰:“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赋,则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竭死力以补救。”君曰:“荣禄遏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袁笑而不言。袁幕府某曰:“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慰帅就是袁世凯)者。昔某公欲增慰帅兵,荣曰:‘汉人末可假大兵权。’盖向来不过笼络耳。。。。。。。君乃日:“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袁怒目视日:“若皇上在仆营,则诛荣禄如杀一狗耳。”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第九章 光绪是否准备发动针对慈禧的政变(7)

梁启超的这段话,将围园擒杀慈禧变成了在天津阅兵仪式上杀荣禄,把慈禧太后轻轻的放过了,一句不提。可是,阻挡光绪变法的主要人物是慈禧,而不是荣禄,荣禄最多只是慈禧的帮凶、狗腿子而已,那么,杀了荣禄,将慈禧怎么办?难道是杀鸡给猴看,杀荣禄吓唬一下慈禧,让她从今以后乖乖的不许乱说乱动?可是以慈禧的性格、能力,慈禧岂会乖乖的就范,她的狗腿子多得很,绝不止荣禄一人,谭嗣同在朝当军机章京,怎能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么,是梁启超隐瞒了什么,忘了?还是故意隐瞒的?

好在知道此事的不止康门弟子,谭嗣同的好朋友毕永年也与闻其事,他是谭嗣同叫来当帮手的,与康梁等一起密谋策划。

毕永年在阴历七月二十九日的笔记里,说康有为晚上叫他进了康的居室:“夜九时,召仆(毕永年对自己的谦称)至其室,谓仆日:“汝知今日之危急乎?太后钦于九月天津大阅时弑皇上,将奈之何?吾欲放唐朝张柬之废武后之举,然天子手无寸兵,殊难举事。吾已奏请皇上,召袁世凯入京,欲令其为李多祚也。”仆日:“袁是李鸿章之党,李是太后之党,恐不可用也。且袁亦非可谋此事之人,闻其在高丽时,自请撤回,极无胆。”康日:“袁前两日已至京,吾已令人往袁处行反间之计,袁深信之,已深恨太后与荣禄矣。且吾已奏知皇上,于袁召见时,隆以礼貌,抚以温言,又当面赏茶食,则袁必愈生感激而图报矣。汝且候之,吾尚有重用于汝之事也。””

康有为说袁世凯“离间”慈禧与光绪,在这儿,毕永年却说康有为“离间”袁世凯和荣禄,康有为将所有罪过全部推给袁世凯,显然有失公允,那么毕永年的日记写的是事实吗?

毕永年在八月一日的日记里,又说了谭嗣同对此事的态度:“仆见谭君,与商此事。谭曰:此事甚不可,而康先生必欲为之,致使皇上面谕,我将奈之何!”

按毕永年的说法,是谭嗣同反对武力政变,而康有为要极力行之,所以谭嗣同才焦躁发急。

毕永年八月初三的日记说:“初三日。但见康氏见弟及梁氏等纷纷奔走,意甚忙迫。午膳时钱君告仆日:“康先生欲弑太后,奈何?”仆日:“兄何知之?”钱日:“顷梁君谓我云,先生之意,其奏知皇上时,只言废之,又俟往围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未知毕君肯任此事乎,兄何不一探之等语。然则此事显然矣,将奈之何?”仆日:  “我久知之,彼欲使我为成济也。兄且俟之。”是夜康、谭、梁一夜末归,盖往袁处明商之矣。”

看来去袁世凯寄居的法华寺,不是谭嗣同一个人去的,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三人同往。毕永年在这儿提到了围园杀慈禧的话,与梁启超之说矛盾,而与袁世凯日记暗合。袁世凯的日记写成后一直处于秘密状态,他与毕永年素无交往,两人无法串通作弊,那么,是梁启超在说谎,故意把要围园杀慈禧说成只在天津杀荣禄?

毕永年初四日的日记内容:“初四日。早膳后谭君归寓,仆往寻之。谭君正梳发,气恹恹然曰:“袁尚未允也,然亦未决辞、欲从缓办也。”仆日:“袁究可用乎?”谭日:“此事我与康争过数次,而康必欲用此人,真无可奈何。”仆日:  “昨夜尽以密谋告袁乎?”谭日:“康尽言之矣。”仆日:  “事今败矣,事今败矣,此何等事,而可出口中止乎?今见公等族灭耳。仆不愿同罗斯难,请即辞出南海馆而寓他处。然兄亦宜自谋,不可与之同尽,无益也。”午后一时,  仆乃迁寓宁乡馆,距南海馆只数家,易于探究也。” 。。

第九章 光绪是否准备发动针对慈禧的政变(8)

这儿,这一句“袁尚未允也,然亦未决辞、欲从缓办也。”也与袁世凯日记暗合,暗合得巧妙无比。

戊戌政变发生前康、梁、谭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他们干了些什么?对这个问题,我更倾向于相信毕永年所说。毕永年没有撒谎的必要,好友谭嗣同已死,毕永年加入了革命党,谭嗣同策划并实施擒杀慈禧,在革命党看来,那是很光荣很勇敢地行为,毕永年不需要将这光荣勇敢的行为强加给康有为,而毕永年也不需要借此事为自己开脱什么,因为他本身什么也没干。

而康、梁却有撒谎的必要,康有为要组织保皇党,就必须将自己的形象塑造起来,如果在慈禧发动政变前,他们自己也准备发动政变擒杀慈禧,这性质就不一样了,他们就不是无辜的受害者了,只能说是失败者而已,且不说在那个年代,这以下犯上,本身就是大罪过。

康有为认为光绪帝被幽禁的悲剧全由袁世凯一手造成,王照却认为康有为也是制造光绪悲剧的人物之一,王照在“复江祥云兼谢文江书”中说康有为:“揭宫闱密事,大半捏造”,又说梁启超著《戊戌政变记》,“捏造景帝(就是光绪)口出恨那拉(指慈禧)之言,因此景帝几造不测之祸。”

6.无辜遭囚的光绪皇帝

现在看来,应该是康有为催促光绪加快变法步伐,而光绪帝感觉不能得罪慈禧,否则别说变法,就是皇帝的位子也难以保住,所以才下密旨给杨锐、谭嗣同等,要他们妥商既能使变法顺利进行,又不致得罪慈禧的办法,这个密诏不颁给康有为,那是因为康有为对得罪慈禧根本就不在乎,他既然策划并实施围园杀慈禧的武力解决方案,那就表明他不准备向慈禧妥协,而按密诏内容,光绪帝显然是准备妥协的。

康有为在外面策划围园擒杀慈禧,光绪似乎并不知道,如果知道并且默许,那便不会再发诏督催他去上海办报,后党人物杨崇伊、刚毅等向慈禧进谗言,主要是说光绪受康有为蛊惑。其实光绪要康有为南下上海,那是要他离开北京这个政治漩涡,以缓冲越来越剑拔弩张的帝、后矛盾,那料康有为前脚走,后脚慈禧就发动政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