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青春往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部分(第1页)

这才去通知在ⅹⅹ处干活的大叔大婶。大叔大婶回家后,这才将她抱放在椅子里,为她找来床单盖上,又找来风扇……”

其他妇女或坐,或站,或倚着房门静静地聆听着。孟林又环视屋子,只见面带痛苦的紫娟正坐在屋子东面的一张藤椅上,身上盖着床单,在她那裸露的细嫩的手臂上,一个个汤圆般大小的棕色水泡让人触目惊心;在她身旁,一台精致的台扇正呼呼地转来转去。

杨婶讲玩,又夸奖了紫娟几句,说紫娟由始至终是如何的镇定、坚强。其他妇女听了,脸上都吃惊地回头瞧了紫鹃一眼。但紫鹃却无动于衷的,此时她的神情已经麻木了。

接着,大家便关于是否应该让小孩子干家务一事各抒己见。

“我家的栋,我是从不叫他干家务的。再说了,即使叫他做,心里也不放心。所以现在都十二岁了,连扫帚也没有用过。”张婶得意地说。

“我倒是不赞同你的作法。小孩子,你不让他做,他永远都不会。再说了,假如有一天,你老了,他怎么办?总不能一辈子都依靠着大人。”程婶说。

“我也赞同程嫂的说法,我们不能不让他们做,只是那些危险的活要让他们少做。”才结婚两年的刘婶说,“对小孩子,才不能自小就娇惯了他们。”

屋里的大部分人都赞成这种观点。

“我家鸿,你不叫他,他不动;你叫他,他又极不耐烦。现代的小孩子,听话的太少了。”吴伯母一面将紫娟身上滑落的床单往上理了理,一面感叹地说。

其他人听了,都笑了笑。

孟林往屋里瞧一阵,唯独不见紫娟的奶奶,就回头问旁边的小男孩:“娟姐的爷爷呢?”

“去街上给娟姐的爸爸妈妈打电话了。”小男孩说。

从他们村到镇上来回一趟,大约需要四个小时。孟林就没有再问了。不一会儿,他母亲从屋里出来,见孟林就说:“看到了吧,所以你们小孩子做事,就是那么让大人们不放心。”

孟林本想说什么,但又熟知母亲的性子,便索性不言了。

晚上,他们一家又谈起紫鹃烫伤一事。

“都怪她的奶奶,谁叫她安排紫娟去干那些危险的家务活?”率性的孟萍愤愤不平地说,“平日里,她对紫娟就像使唤一个丫头似的,不让她随便出门,不让她与邻里的孩子玩。”

孟涛则认为这件事的主要负责人不是紫鹃的爷爷奶奶,他说:“若要怪,我觉得更应该怪紫鹃的父母。谁叫他们如此狠心地将紫鹃姐弟三人扔在家里呢?钱,钱,钱,难道钱真是那么重要吗?”

孟林的母亲也感慨地说:“还是紫鹃的父母才忍心,若是我——”

孟林听了母亲的话,想:这次紫娟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

第二天,紫娟的父母便从广东回来了。到镇上,又叫了一辆面包车,准备将紫娟送到县里的公立医院治疗,这时正值暑天,下午阳光异常炙热。当紫娟的爷爷与父亲抬着椅子将紫鹃送出家门时,紫鹃身上的水泡犹如一个个气球似的,不断地晃来晃去。

半个月静静地过去,一天傍晚,孟林听说紫鹃出院回家了,便和父亲前去探望。这时紫鹃手臂上的水泡已经不见了,只是嫩弱的皮肤仍不胜阳光的灼热。

又过半个月,紫娟的伤便康复了。随后他的父母又抛下她及其弟弟妹妹去了广东。而紫鹃康复之后,她的爷爷奶奶就再没有让她干那些危险的活了,也她也有了更多的与邻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机会。

7。孟涛的日记

自紫鹃被烫伤之后,众人就渐渐忘了孟林的事。一天中午,阳光炙热,屋檐下的母亲一面做针线活,一面慢慢地向孟林谈起前段时间家里的情况。

编者:为了让读者更详尽更真切地了解和感受那段时间里孟林家里的情况,以下内容是编者摘自孟涛的日记。

二月二十一日     星期二    阴

早上,父亲说,大哥已经离家三天了,无论如何现在也该到学校了,于是便上街打听大哥的消息,但一无所获。母亲说,兴许是他初到学校,忘了她嘱咐他打电话事了,便建议父亲过两日再去街上问一问。

二月二十四日     星期五    小雨

父亲又上街打听大哥的消息,但依然一无所获。为此父母都为大哥感到十分担忧。母亲说:“当初他离家时,我曾嘱咐他,到了学校后,就先打电话到镇上叶ⅹⅹ家,而今却没有一丁儿音信……”。我说:“大哥既然没有打电话回来,那他或许是改为写信的方式了。”于是一家人就盼着大哥的来信。

二月二十七日    星期一   阴

开校了,早上刚起床,母亲就吩咐我放学后,去邮递员家里看一看有没有大哥的来信。我照办了,但空手而归。

三月二日   星期四   小雨

春寒料峭。父亲又上街打听大哥的消息,但依然一无所获。

三月四日  星期六   小雨

比大哥晚几日离家的都写信回家了,可是大哥却仍然音信全无的,为此父母都感到十分担心,又惶恐。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我说:“这是你大哥第一次单独出远门,身单力薄,而他性格又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