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0章(第2页)

啊……

原来幕中女子的不喜是因为这个啊。

好似确实如此啊。

【整个传说是陆游两人结了婚,因为唐婉没能怀孕,所以被陆游的母亲赶走了,唐家人就很生气啊,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世交的后辈,两人关系也处得不错,几年之后,唐婉和丈夫同游,结果和陆游意外重逢。】

【再遇旧人自然各自都有万般情绪,于是唐婉在征得丈夫同意之后上前敬酒,陆游便写了那首《钗头凤·红酥手》,唐婉回以《钗头凤·世情薄》。】

【如果只当个故事来看,合情合理,be美学,但是很多地方确实有点不太符合现实,所以这个故事,也很有可能是后人为了给这两首诗一个合理的出处所半真半假地编造的,可是有时候对于故事咱们没有必要去追求真实,我们可以抛开现实因素去享受这个故事,也还是不错的,也就更能体会两首词的感情了。】

唐,元和年间。

元稹也觉得这个故事是不错的,值得一写。

但是若是说非要写,或许两人没有成亲已有了婚约相逢会不会更好呢?

想要重聚,可是碍于世俗伦理,最终也还是遗憾分离。

元稹也不知不觉地被幕中女子的想法带走了,也认为两人既有了家室就该好好过好当下的生活,不必再执拗于过去。

而他要写的不是两人的恋恋不舍,而是两人的释怀,只需让看的人不舍就够了。

【公元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陆游在临安参加进士考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因为秦桧觉得陆游的成绩超过了自己的孙子大为不悦,甚至想降罪考官,第二年更是指使主考官不要录取陆游,陆游因此仕途不顺。】

【陆游应该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因为秦桧作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他真的太不可一世了,太猖狂了,根本不怕被陆游知道,陆游除了无语似乎也确实没有办法,后来他自己也在诗中写到过这件事情,直到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离世,陆游终于看到了阳光,说来咱们也算是为陆游捏一把汗,他这但凡再早几年参加科举,我估计也是在朝堂上受欺负的,不过没有人能知道真是那样的话是什么结局。】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当然知道这件事情。

哪怕自己会在朝堂之上受到欺压,那也不是自己的考试被人随意践踏的理由。

即便那么多年过去了,陆游心中依旧是介怀的。

他认为若是没有秦桧,南宋朝堂说不定早就稳定下来了。

【我这样猜测的依据是他在官场的一些做法,站在秦桧的角度来说可能就是他的话是没一句想听的,当然了秦桧并没有让这样的事情有机会发生。】

【一开始还好,他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深受百姓爱戴,像他这样的就很适合待在基层,在基层做比较大的官,这样一来,能做实事,也不怕得罪人,尤其是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后来他就被调入了京师,他也不怕得罪人,但现在面对的对手可不是他能对抗的了。】

对抗?

怎么听幕中女子的意思,他好像很爱跟人对抗似的。

陆游觉得自己从来也没有要把谁当作自己的对手过,他只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难道做错了还不能让人说吗?

事实是,似乎许多人都是不愿意听到自己的错的。

【他上书说不是宗室外戚的,就算是有功也不应该被随意加封王爵,这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就是异姓王的那种吧,但是大家想一下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呢,还是宋高宗的时期,南宋的局势其实还并不怎么好,靖康之难的时候,很多人都被俘虏,宋氏皇室可能折了大半,而宋高宗的身边就剩了当年的一些可能并不是很受宠的官员。】

【而那些官员好不容易有了出头的机会,在古代,谁不希望加官进爵呢?陆游随随便便一句话就想断他们的一条路,不管陆游有没有成功,我想他们都会对陆游不喜。】

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能理解陆游。

若是谁都能封王,那天下不是乱了套了吗?

尤其是秦汉时期的人们,他们早已经见识过那些诸侯王的威胁,最是能体会。

然而对于刚开国的帝王来说,封王封爵是最好拉拢的手段之一,确实能省不少的事情。

【后来又因为高宗喜欢玩一些珍惜玩物,陆游又说高宗“亏损圣德”,就估计又得罪了大领导,很多时候这样的谏官碰上好面子的皇帝可能不会有什么事,皇帝甚至会虚心接受他的建议,但是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的,你要么别有一点点错,要不然就只有被踢走的份。】

【古代帝王真正因为爱才容忍这样谏官的太少,甚至不如咱们现代社会的霸总们,大概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啊,古代君权至上,皇帝就是最大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但是霸总们虽然地位也很高,可思想上来说应该接受性还是要强一点,毕竟皇帝只有一个,但霸总却有很多。】

【更何况,他可是赵构诶,我从不觉得赵构是一个多好的皇帝。】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