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0章(第3页)

赵构:“……”他不要脸面的吗?

他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这个皇帝也太难当了,不想当了。

看到那么多禅让的帝王,赵构心中已经隐隐有了这样的想法,这烂摊子谁爱要谁要。

【当时南宋有个名将杨存中,他和岳飞同样对宋朝忠心不二,但是那时候他恩宠正盛,于是陆游就上书说他掌管禁军权力太大,这种不管是谁,帝王一听到权力太大多半心里都会不舒服,会有所猜忌,于是高宗听了陆游的话,就罢免了杨存中,给他降了职。】

【从这儿可以看得出来,陆游在官场上真的是个不管不顾的人,就是不管对方是什么人,他只看事情的对错,他认为这事情影响到了君权,他就上书,我很有理由相信,要是他和秦桧同朝为官恐怕他也会这样跟秦桧硬刚,然后下场可能比岳飞还要悲壮。】

秦桧已死,岳飞想自己不会再有那般结局。

如今他便扎根在这战场,北方一日不收复,他就一日不回朝。

终有一日,不是他死,就是他带着好消息回到朝中。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若是能像岳飞那般悲壮的死去,陆游觉得或许也不枉此生,虽然是很可惜。

想了想,他又觉得,或许岳飞都并不想那样死去吧,他宁愿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而死。

秦桧还真是可恨啊!

【对方可正是受宠之时,他也敢说,这就是陆游,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评价他呢?他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官,但是他却很难做好这个官。】

【这个时候他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三十多岁,但在朝堂上,也算是初出茅庐,效果也还不错,高宗很快给他升了官,他为什么这么乐于提意见呢,可能还是当时高宗的一个决定,那就是广开言路。】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扬了扬眉,不是说他不是个好皇帝吗?

居然还广开言路,难道是没有做到?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也纳闷呢。

自己这些年也做了不少的事吧。

换句话说,没有自己哪来的南宋?

女子之言当真是想气死他!

不行,他不能禅让,不是觉得他不行吗?他偏要行给这些人看!

【陆游写了一首《新夏感事》讲述了自己对于高宗广开言路这个事情的欣喜。】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百花落尽,四处是绿树成荫,伴着熏香,作者在晴和的黄昏安然入睡。这两句一种很平和的氛围,他不同于陶渊明的那种悠闲,给我的感觉就是,陶渊明就是乡村农民,而陆游就是住在小院的公务人员,他们在闲适的那种感觉也不同的,大家意会。】

东晋。

最近桃源村已经初具规模,大家的日子也慢慢地闲了下来,已经有功夫酿酒玩乐了。

只要有得吃有得地方住,他们这些人是最容易满足的。

但是陶渊明却有点烦。

这些村民也不知怎么回事,突然一个个地都想跟着他学写诗,字都不会认还怎么写诗,无奈他还得教众人认字。

而有些村民比小孩子还难教呢,一点也不悠闲。

不如种豆子。

【但是呢,你要说完全不同,那也是有相似之处的,就是读到他的这样的诗句我们就能很快地想到陶渊明,而陆游也是有很多的田园诗的,这大概跟他多次的被罢免又多次的被起用的经历有关,当然了这肯定也跟他爱读的书有关系。】

“陶先生,这又是爱读你的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