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残花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部分(第1页)

康泰来却压低声音道:“你还不知他的身份吧,你侧耳过来。”

秦昭依言凑过去,听完耳语却是愕然半晌,好一会才道:“这是真的?”

康泰来笑笑:“你已可以看出有多严重了吧。这荆轲可不是好当的。”

秦昭深吸了口气缓缓道:“泰来。我开始有点怕了。”

康泰来笑了:“惹上这些事情,莫说我们,谁能不怕。当前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秦昭呼出口气道:“泰来,这碗饭可真不好吃。你也后悔当初了吧。”

康泰来笑笑:“是啊。有时我真想退出来,也象你们一样自在快活去。”

秦昭苦笑了下,想到那慈大爷一时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难道他真要自己做荆轲么?

十二。新年元夕

正月初九,昊天皇帝诞。宜斋醮、祈福、入殓、安香、合寿木。忌移徙、订盟、嫁娶、入宅、会亲友。煞南。冲狗。

正值新年,街面上热热闹闹,衙门里却是冷冷清清。薛剑陆飞两人也不见踪影,整日里就是康泰来与秦昭两人,不禁有些孤单。两人启了一坛新酒相对而饮。秦昭道:“这些年你都是如此过的么?”

康泰来笑笑:“是啊。不然能到那里去。”

秦昭心颤了一下,是啊。康泰来无父无母,也无妻儿,能到那里去呢。他孤身一人在这京城地面上,也不知受了多少苦,才捱到现在的位置,这些年是怎么挺过来的。正想婉转的劝慰他几句。康泰来却道:“初九朝天宫中会开祈祥道场,那位沈府千金大约也会去瞻观。”

秦昭道:“你是想要我去探探她的虚实,顺便熟悉下朝天宫的地形吧。”

康泰来笑笑:“朝天宫的道场影响甚大,一向是京城里的盛事。便是没事去看看也好。”

“好。我初九去看看。”秦昭道。

果然初九这天沈府就忙碌起来,一早就整备车马轿子,众多家眷陆续出门向朝天宫而去。秦昭也在后远远跟随。到得朝天宫外但见好不热闹,达官显贵士子名流,文人墨客善男信女各色人等不知聚了有多少。朝天宫已宫门大开,门旁还有不少道士迎候。一见沈府人等过来,立刻就有道士迎上前接引。秦昭也忙赶上前随着人流走入朝天宫。这沈家人等只在三清殿,通明殿几处走了一走就走到正殿外等候。秦昭不便乱走便在后拣了个地方立脚。

不多时斋醮开始,众人肃立。一群道士穿了华丽法衣鱼贯而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又是念咒又是诵经。除了主坛还筑了数个分坛,各色道士来来往往,各行其职,看起来规模极大。秦昭看了一会,见这群老道又是礼拜诵经又是步虚进表程序甚多,听来听去都是些赞颂之词,秦昭既不信教对这些也不感兴趣,便转而注目沈府人等,见那沈小姐到是颇为虔诚,低首垂眉,口中念念有词。一群善男信女也是各怀虔诚,可让秦昭大有些不自在起来,便起身到各坛口转了一转发觉也差不多少,一时颇觉气闷。这道场时间甚长,由早晨直作到中午,才算稍歇。除了守坛的道士继续诵经拜忏外,余人便都散了。沈府中人与有身份的名流在殿中,秦昭等百姓只有在殿外观看。此时到了饭口殿中之人陆续出来,秦昭便闪过一旁,只是盯着沈府中人。

中午朝天宫内有斋饭供给,那些如沈府等达官贵人就被道士引至偏殿中用斋。秦昭等普通人众便随些一般道士进了斋堂。又是敲磬,献斋,念供,好一通折腾,秦昭跟着装模作样忍了半晌才等得一声“大众请斋。”秦昭不由心道:真不知道士们吃个饭如此麻烦,自己真不如省了这一顿。虽心中不耐秦昭却也不敢做声,胡乱扒拉了些斋饭,便学别人样子拱礼而退。

出了斋堂秦昭松了口气便又走到沈府等人用斋饭的偏殿外,而那沈小姐也正自殿中出来,一侧目间便看到了秦昭。两人四目相对,沈小姐微怔了下就微笑着走了过来:“秦公子,您也来了。”秦昭装着有些意外的样子笑道:“真巧,您也在啊。”

“是呀。”沈小姐道:“朝天宫每次道场我都会来的。公子怎么也会来的?”

“我只是来观瞻一下。”秦昭道:“京城最近颇不宁静。原该多开祈祥道场。”

“是么。”沈小姐道:“这些我却不清楚。”

秦找道:“那天真是多有失礼,还请小姐恕罪。”

沈小姐一笑道:“秦公子太多礼了,您也属公事所急。何怪之有。”随即问道:“秦公子是如何来的。”

秦昭一笑:“自然是走路来的。”

“那可辛苦了。”沈小姐道:“秦公子那日追寻的夜行人可捕到了。”

“真是惭愧。还没有什么线索。”秦昭顺着意思问道:“小姐怎知在下在查案。”

沈小姐凝了凝眉笑道:“秦公子那日不是取出腰牌要给我看么。又是追踪夜行人,我想秦公子应该是在查案吧。”

秦昭笑笑:“小姐心思真是细密。”

“只是不知秦公子何时已为官府做事了呢。”沈小姐道:“令尊的事迹我从朋友口中听得不少,似乎素不喜与官府来往。”

“在下也是受朋友所托,助些力而已。”秦昭笑笑:“怪不得小姐认得留情剑。您的朋友看来于江湖中事甚是熟悉。”

“是。他以前就是江湖中人。”沈小姐一笑:“公子能为朝廷出力自然不错,不过怕会觉得拘束一些吧。”

秦昭笑笑:“是。小姐果然敏锐,在下帮朋友处理完事情就走了。”

沈小姐笑笑:“公子淡泊名利洒脱不凡,真令人心折。只是在京城错踪复杂,有些事情非常人可以把握,公子也不必过于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