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解读湘人:湖南人是天下的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2页)

为官以后,陶澍还娶了桃花江女子贺氏为副室,在桃花江杨家坳建有住宅,名“陶宫保第”,至尚存。那时的陶澍春风得意,有《咏贺氏夫人》诗为证,“桃花含笑休甘霖,众说江花美绝伦。今日妄从堤上过,为何人不看桃林?”在桃花含笑的美景里,人们不去欣赏桃花,却注目着陶澍身边这位美人。看看,美女伴英雄,何等光耀,喜悦爱慕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水:隐逸性灵显智慧(9)

陶澍“爱屋及乌”,在桃花江浮邱山,捐巨资整修真武祖师大殿,在大殿上亲笔题写“万民生福”匾额,把道光帝所赐御笔“印心石屋”,摩嵌于浮邱寺。陶澍知恩图报。吕翁辞世后,暗中接济帮扶吕翁后辈,并将戴氏,也提了个三品官,以军功超授副镇。数年后戴某衣官煊赫,返祖归家。离弃陶公的崔氏,拄着杖拐在路边乞讨,打听戴氏因陶公而发迹,求戴某传话陶公,重来叙旧,被戴赶走。崔氏是晚号哭,怨自己眼浅命酸,自缢而亡。陶公初恋黄氏,亦几经变,家徒四壁。陶公归里后,念及旧情,周济银子50两。黄女愧悔难当,整天抱着银子流泪。不想一时失手,被人偷走,一时气涌,上吊而亡。闻知此事,陶澍有些黯然,便揽下了黄氏后人的抚育权,算是对初恋情人的慰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湖湘育有高产杂交稻,养有江豚与白鳍豚。水草养眼代表湘女的桃江美女们自是多情,如出水芙蕖,辣焰缠绵,同时也不乏善解人意,心灵手巧。

桃花江出产美女除上述水土环境,还有个地理因素。桃花江是个南北交汇、东西融通的多民族地区。南京城里的太平天国这些美女们,战败后全被抢运回湘。周扬夫人吴淑媛的祖父,当年的长江水师提督吴家榜,一人就带回了八个美女回桃花江。又由于普遍喜辣,辣椒有助代谢,所以湘女们大多身段婀娜。皮肤好了,身材好了,再加上淳朴民风及湖湘文化的影响,使他们有了小处与邻为善、大处忧国忧民的胸襟。

诗人李白来桃花江踏青,实则是踏美女来的。农民兄弟汪伦送别时还携着个泪眼蒙胧的桃江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给汪伦留了诗,感谢他的全方位招待,依依不舍,他说要去邻江边上的桃花源,看看那个陶渊明。

沅水的鱼

他们是沅水的鱼。

湘西山峻,沅水水美。沅水上游的辰溪里有两条鱼,沈从文(1902—1988)与黄永玉,一个表叔,一个表侄。

湖南人经世致用,湖南人相信风水。大人物现身,是顺应风水的。两位大师,一个着墨,一个染色,一个文学大师,一个画坛巨匠,因沅水的煅打,因沅水的穿透。

绿色的衣裳,裹着苗条的身段,有些清瘦,然风韵十足。满载山货和药材的商船,或竹或木的排筏,气派豪华的官船,两岸的桐油篓,吊脚楼里的欢歌笑语,码头翘足迎候的人群,河坡青石板铺就的台阶,青砖灰瓦的大宅院,木制的楼,雕花的窗,上翘的檐,阁楼里的干尸,哀怨的古筝声……

这是曾经的沅江,沈从文的沅水,黄永玉的沅水。

沈从文,湘西凤凰人,一个有着汉苗血统的湘西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谁说又不是一条喜欢在沅水中游走的鱼呢。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古老的渡船被骤然陡涨的山洪卷走了,事关边城风水的白塔坍塌了,忧伤惧怕的爷爷死了,苗族古老的历史链断了。爷爷葬在倾圮的白塔后面,剩下孤独的翠翠在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或许……幸福会在这无休止的等待中降临么,不得而知。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温温软软,丝丝入扣,圆润丰盈。正是这种沅水“中流的平静”,一股暖暖的柔情,毫无滞碍地浸润着每一个人的血液,使每一个走过20世纪的中国人,多多少少有了些许水的特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于水:隐逸性灵显智慧(10)

沅水的鱼,柔情与刚强相济的鱼!

“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

这是一条“智者乐水”的鱼。

沈从文最具魅力的作品都是在水边完成的,他是湘西清澈而溶融多种矿物质养料的沅水中的鱼——“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关系。”他在写于1931年的《自传》中这样坦陈。

1947年,沈从文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中,他这尾湘西山溪中的鱼更是这样述说:“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倾向不可分。……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这条上善若水,万物不争的鱼。

如果说沈从文是沅水中的游鱼,或者更确切地说就像沅水中游的鱼的话,鬼才黄永玉更像沅水下游的鱼,是下游的一条江豚。

沅陵至德山为沅水下游,多为河谷平原,桃源以下可通驳轮。这条自高原驰入三湘大地的江豚,一泻千里,野性十足,直奔洞庭。

只上过初中二年级的“江豚”黄永玉,辍学到社会上四处闯荡,不但走遍了半个福建省,还到过江西、广州、上海、台湾、香港。这期间,他当过瓷场的小工,在码头上干过苦力,在中小学任过教员,在剧团做过舞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