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代魏成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部分(第1页)

曹操反手把宝剑投入剑鞘,冷冷的说道:“伯奢到家,见家中我所杀众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你我必遭其祸矣!”

陈宫愤愤的说道:“知而故杀,此大不义也!”

曹操不以为然的说道:“我曹操欲成大事,自当果敢。当作必做,不可脱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当夜,二人又行进数里,方得夜宿。喂饱了马匹,曹操先自睡下。

陈宫因伯奢之事久久不得安生,暗自寻思:“我以为曹操乃是仁人君子,故弃官追随于他;哪知他亦是一只狼子野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想罢多时,便欲拔剑斩杀曹操。

正有道:

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本一路人

第148章 孟德归乡行义举,圣举闻信先发兵

第148章孟德归乡行义举,圣举闻信先发兵

且说陈宫欲斩杀曹操,忽又一想:“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想罢多时,把宝剑放回鞘中,悄然牵马而上,不待天亮,径自往东郡而去。

半夜,曹操一觉醒来,寻不见了陈宫,暗自寻思:“此人定是见我说了那两句,就怀疑我之不仁,故弃我而去;吾当即刻起程,尽快离去,此地不宜久留也!”

他遂起身,急忙穿戴一番,带好宝剑,策马连夜赶往陈留,寻找父亲曹嵩。

曹嵩已知曹操之事,见曹操归家,又详问之。

曹操如此这般如此这般细说前事,独掩盖了吕伯奢家中一事。

曹父听完,问计:“我儿,你此番归家,当如何处之?”

“逢此乱世,大丈夫当替天行道。父亲,儿欲散尽家资,以筹钱财,招募义兵,方可行此大事!”曹操一副正义盎然的说道。

曹父闻听,便知曹操之志,便说道:“家中资产贫少恐难成大事。陈留有孝廉卫弘,仗义疏财,且其家巨富;若得其相助,大事可图矣!”

曹操听罢,心中甚喜,言道:“那我就于家中摆宴,敬请卫弘。席间谈及此事,其仗义,定可说其相助。”

曹父以为然,便亲往卫府延请卫弘。曹操在家中置酒张筵。

酒宴摆置刚好,那卫弘便知曹父的陪同下来到曹府。曹操热忱相邀,先后入座。酒过数巡,曹操叩打哀声:“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谋之,奈何其侧追随吕布;操难敌其手!此番归来,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

“孟德,向来有大智谋,定成大事!”卫弘善言之。

“某欲募义兵,发诏文,聚天下诸侯共讨董贼;然舍下财虚,不足成事。公乃忠义之士,操恳求相助也!”曹操离席,来到卫弘近前,深躬施礼,久久不起。

卫弘见状,急忙离席相搀,言道:“吾有心久矣,只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此大志,某愿将家资相助。”

曹操闻言大喜,便与卫弘一起商议,撰写矫诏,又广派信使,以快马送往各路诸侯之处。又在陈留城内,设台张榜招募义兵,更是竖起招兵白旗一面,旗上书写“忠义”二子,好不严肃。

百姓闻之,无不称其功!陈留乡里更是四下流传,曹操之义举;更甚者传遍了兖州大半个州郡。一时之间,那应募之人,自四下乡里蜂拥而至、如雨迸集。不数日间,曹操便募兵万余,可见百姓之信服,亦是曹操此举之威德也!

话说阳平卫国有一勇猛之人,姓乐,名进,字文谦。其年三十余,身材短小,然甚有胆识;幼年熟读兵书、武艺纯熟,实乃上将之人选。他连日里听闻传言曹操举义兵以抗董卓,甚是好奇。这一日,他见周围乡民皆奔向陈留,终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便前往陈留以作试探。

这一日,他来到陈留,径自见那曹操,曰:“进闻公欲行义举,以抗*耶!此时可真?”

曹操见此人虽其貌不扬,但双目闪烁精光,知乃善于之辈:“然!不知兄台来此何意?”

“某乃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于乡中传言之公自洛阳而出,归乡下筹义兵,发矫诏聚诸侯,以谋大事,故来探之!”乐进说道。

“汝应该早闻京师董贼之祸也。吾便不多说。某于京师事贼,本欲伺机借司徒宝刃斩贼。哪知那贼人多诈、甚是小心,又有吕布那厮时常守护身侧。谋刺之事败露,某借试马之机,方才逃遁归来。”曹操闻言,心中豁然,说道,“然乡中孝廉卫弘肯出资助我成此大事,故某便集钱财募义兵,发矫诏聚诸侯,方有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