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奥姆珊蒂之天龙八部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大理见公主5(第1页)

大理君臣正自观赏歌舞,哪注意到李仁友暗生不悦之色。直到最后一曲终了,众人齐声叫好。李仁友躬身道:“大理国乐,当真非同凡响。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大夏也有一套剑舞,虽比不上国乐之优雅动人,还算赏心悦目,欲求陛下允为一观。”

段誉哈哈一笑,道:“如此甚好,有劳殿下了。”李仁友转头向李翊文使了一个眼色,李翊文会意,向段誉躬身行礼道:“此舞须由两人领舞,就由我和座下兄弟李翊武献丑。因系武舞,须有剑器配合为佳,殿堂之上舞刀弄剑,还请陛下勿怪为幸。”

殿堂之上动用兵器本为大忌,西夏人又来者不善,欲求结盟未达其愿,难保不会另生风波,群臣正在疑虑之际,段誉哈哈一笑,道:“今日只谈风月,不论国事,务必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你们只管尽情起舞,不用管什么刀枪剑戟。”群臣一凛,均道段誉艺高人胆大,自是不惧大夏人再生事端。

李翊文手一划拉,李翊武等人鱼贯而出,列成一队。李翊文拔剑在手,竖立在前,两眼紧盯剑尖,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致礼指挥。众人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只道他是在说大夏语。只听到一阵叽哩咕噜声音过后,余人躬身行礼,随即跟随着李翊文,两脚交替踩地,手掌互拍,有人口中高声念诵,另一人回应两句,第三人再行念诵,余人依次念诵回应,似乎互相唱和。一队人不停纵高伏低,间以旋转跳跃,跳得不亦乐乎。

众人见这舞蹈甚是简陋,像是踏歌而行。忽然一队分作三队,各人身子齐齐转向西北,将剑高举过顶,缓缓放下,直至脚尖,类似躬身行礼,口中高声歌唱。有人惊呼一声:“万国来同之舞!”

大理君臣一惊,这万国来同之舞乃大辽取自《霓裳羽衣曲》,借鉴大宋乐制,揉和本族歌舞乐器而成,取一统四方,庆贺万国来朝之意。后流传到各族各地,又依各族特点有诸多变化。大理群臣中有识得此舞的,但见前面序舞部分煞是热闹,并未瞧出什么门道,待到躬身行礼一节,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队人在向大夏皇帝作礼庆贺。此舞改编甚多,有的已改的面目全非,但核心部分却从未改过,识得此舞的只要见到这躬身行礼一节,就能认出此乃万国来同之舞。

段誉脸色一变,他其时面南背北,正襟高坐,西夏人偏偏不向正北行礼,齐身转向西北,乃是明明白白庆贺大夏一统天下之意。但他生性平和,雅不欲多事,只装作不知。

忽然队形一变,又变成一队,李翊文带领众人旋转一圈,来到下席,正对着萧永宁手舞足蹈。萧永宁初时以为西夏舞蹈本来如此,也就不以为意,哪知剑尖寒光闪闪,离身体越来越近,直是要刺入体内,只得站起躲闪,猝不及防,不禁手忙脚乱。西夏诸人齐声大笑,笑声中充满藐视之意。原来李翊文见李仁友与大理君臣话不投机,心有不忿,有心要挑个人戏耍一番,以为王子出气。他见群臣依次而坐,前面几位衣饰华丽,显得颇有城府,只有坐在末席的萧永宁年纪甚轻,一望而知是群臣中最不起眼的角色,便转到萧永宁身旁,装作舞剑,却剑剑不离萧永宁左右,要逼得他左支右绌,狼狈不堪。

数剑之后,萧永宁已明其意,运起凌波微步,那剑再也刺不到身上。李诩文一惊,抓住剑柄,加紧施为,只见剑花飞舞,在萧永宁周身倏忽来去。萧永宁微微一笑,看准剑势,前趋后退,左挪右闪,离那剑始终有尺许左右。李翊文心中一急,初时还以舞剑为主,借机刺上一剑,要令萧永宁出丑,哪知萧永宁毫不慌乱,步法灵活,游刃有余。他越舞越急,舞到后来,哪还顾得上舞剑,纯是递剑出招,以武相博了。这万国来同之舞由一人领舞,余人跟随,大家各有章法,动作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观之甚为有趣。但李翊文这般舞法,已经远远脱离了动作标准,余人越跟姿势手法越不对,不禁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两个头脑机灵的人已看出端倪,停了下来。

眼见各人动作呆滞,不成连贯,队形亦是混乱不堪,这哪里是什么万国来同之舞,简直是诸人不同、各比各划之舞,舞到后来,只有李翊文一人以剑相博,余人皆停了下来。大理君臣哈哈大笑,西夏诸人摇头苦笑,李仁友脸色铁青,闷坐不语。

李翊文心中更急,他与李翊武号称“白高双雄”,乃西夏最有名的武士,颇得皇帝信任,位列御前侍卫正副统领。如今当着王子殿下,却被大理一名不起眼的少年戏弄,这脸如何丢得起?情急之下,一套《妙音神剑》施展开来。这套剑法模仿西夏神鸟妙音鸟的动作,倏然而起,倏然而止,神出鬼没,迅疾无伦。萧永宁周身都笼罩在剑光之下。他心无旁骛,暗运真气,脚下更加灵活,李翊文剑招虽快,他躲得更快,剑如电闪,却剑剑落空。

李翊武见兄长额上汗珠细密而出,情知兄长不敌,大喝一声,拔刀冲上。他与李翊文乃是孪生兄弟,心意相通,只是兄长长于谋略,他在武功上却更胜一筹,平时都是李翊文出谋划策,他照计施行便是,从来没有二话。一招“力士开山”,从萧永宁身后猛劈下去,势大力沉,风声呼呼,威猛无筹。萧永宁听到身后风声响动,心念电转,身随意动,脚步疾向前趋,长刀刀尖贴着他的衣衫划过,同时向右一侧躲过李翊文刺来的一剑。

众人惊呼声中,萧永宁更不停步,弯腰转身,瞬间窜到李翊文身后。猛听得“叮”的一响,刀剑相击,李翊武的刀砍到了李翊文的剑上,两人功力相弱,虎口大震,同时撤刀回剑,转身再战。萧永宁自学得凌波微步以来,日日习练,步法灵动之极,二人合力,分进合击,竟是碰不到分毫。

便在此时,只见扎嘎站起身来,拱手道:“启禀陛下,吐蕃也有一舞,要请诸位一观。”说完不等段誉回答,向座下搭巴一挥手,叽哩咕噜说了一句话。他见李翊文兄弟二人竟然拾夺不下大理一个少年,心中对李仁友颇不以为然,暗想大夏只是气势逼人,动起真刀真枪来还不是如此不济,有心显示一下吐蕃武功,便命搭巴上场。

段誉不动声色,他知道凌波微步的神妙之处,便是有数人同时攻上,也能在瞬息之间找到空隙破绽,以萧永宁现在的功力,对付三人应不成问题。搭巴一声大喝,抽出铁鞭,顺势斜挥,劈向萧永宁右肩。他天生神力,鞭梢所指,呼呼生风,当真不可小觑。

萧永宁身形一侧,避过来鞭,顺手抓住李翊武刺来的刀向前一带,只听“咣”的一声大响,刀鞭相革,火星四溅。搭巴手一哆嗦,铁鞭几乎脱手,急忙退步转身,大叫一声,凝神再战。

斗得百余招,众人眼见萧永宁纵横穿插,尽是在刀缝剑隙间来去,虽是未处下风,却较三人相斗时平添几分凶险,有数次刀剑堪堪贴衣而过。

搭巴铁鞭飞舞,鞭鞭落空,不是与刀相碰,便是被剑格开。他力大如牛,鞭法精妙,尤其铁头功打遍吐蕃未遇敌手。此时久战不下,不禁心下焦躁,猛然大喝一声,乘着萧永宁躲避刀剑之机,一头撞去。

众人吃了一惊,眼见这下避无可避,萧永宁定要遭殃。岂知他右手前伸,已按住李翊武胸前“膻中穴”,顺势一带一侧。李翊武胸前一麻,身不由已地向前一冲,“嘭”地一声大响,肩头正撞上搭巴的铁头。萧永宁夹身其间,一个翻身已转在一边。

两人只觉天旋地转,身上剧痛,各自退出了六七步方才站住。李翊文吃了一惊,赶忙上前扶住李翊武。

忽听得李仁友叫道:“胡闹,还不退下!”他见三人刀剑鞭齐施也奈何萧永宁不得,再闹下去不好收场。三人见王子呵斥,不敢有违,退到一旁。

李仁友拱手道:“大胆奴才,竟敢在陛下面前无礼。请陛下看在小王薄面,让小王带回去再加惩治。”段誉微微一笑,道:“今天宾主兴致高得很哪,尤其是剑舞助兴,令人大开眼界。歌舞既毕,宴会继续进行。来人,添酒加菜,大家不醉不归。”

侍女听命端上酒菜。李仁友、扎嘎本想一显神威,未料合二国三人之力,竟未奈何得大理一名后生小子,心中虽怒,却也不敢再生事端,略饮几口,便假意不胜酒力,扶醉而归。众人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