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奥姆珊蒂之天龙八部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大理见公主6(第1页)

次日醒来,已是红日当头。用罢早膳,忽闻段誉见召,萧永宁随侍监来到一处大殿,正中匾额上写着“御书房”三字,笔酣墨饱,气势磅礴。

入得殿中,空无一人,侍监引萧永宁来到一处房间,只见排排书架,竖立其中,满室檀香,直冲入鼻。一人背负双手,正在书架间徜徉,听得有人到来,转过身来,正是段誉。

萧永宁躬身拜见。段誉道:“宁儿,你昨天的表现很好啊。凌波微步运用得法,可见修习得甚是用心。”萧永宁道:“陛下传授之恩,没齿难忘。”段誉点点头,道:“武学一道,在于强身健体,而非多所杀伤。佛学教人弃恶向善,修心养性,乃安身立命之本。武学习练到一定程度,须有德行辅佐,方可继续精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学乃是末途,佛学方是根本。这个道理,你日后自会体悟到。”在佛教徒眼中,佛学至上至大,其它一切均是细枝末节。

段誉指着书架,又道:“这里佛经典籍,收藏甚丰。你佛学已有一定造诣,日后无事之时,可来这里遍览群书,再增进境。你随我来。”

萧永宁跟着段誉,穿过一段长长的走廊,忽听得人声鼎沸,不绝于耳,仔细一听,竟是诵经之声。萧永宁一愣,心想:“难道皇宫里也有和尚?”

来到一所房间近处,侍监高叫:“陛下驾到!”诵声顿停,众人涌出房间,纷纷拜倒。段誉微微一笑,道:“众卿平身。”众人站起身来,中间让开一条道,让段誉等进入。大理僻处南疆,君臣之礼甚是宽松,不似中原那么繁琐严苛。

房间极大,能容百余人。上有讲坛,下设桌椅木鱼等物,桌上放着佛经、文房四宝,甚是不伦不类。段誉指着众人道:“这些人都是朕的顾问臣工,入值南书房,参与机要,无事时便读书学经。他们佛法精通,有些人不下于天龙寺高僧。你在大理这段时间,闲暇时也可到这里或是天龙寺。他们对前来听经礼佛之人,是极欢迎的。”天龙寺是大理历代皇帝退位为僧之所,号称“佛都”,寺中高僧云集,参禅修佛、开坛讲经之事极盛。

段誉道:“今天是谁主讲?题目是什么?”一人恭恭敬敬地道:“回陛下,今天由下官主讲如何认识佛陀之‘苦’。”段誉道:“愿听学士高论,请开讲。”说着在房间中间一个座位上坐下,招呼萧永宁坐在旁边。那人道:“遵命。”段誉时常来此听讲,众臣习以为常,虽有君臣之分,并不如何客气。

那人快步走上讲坛,道:“佛陀圣谛第一条即是一切皆苦。生亦苦,死亦苦,生命处处是苦。那么,佛陀是否认为苦无穷无尽,贯穿生命始终,生命就是悲观消极的呢?臣以为不然。”下面即是长篇大论,讲到什么是苦、苦的根源与终结、如何战胜苦等等。

段誉见萧永宁听得饶有兴味,附耳低声道:“你且在此静听,我有事出去。”萧永宁点点头。段誉起身离座,讲经之人停了下来,目送段誉离开,方才重新开讲。

这人滔滔不绝,直讲了一个多时辰。众人纷纷站起提问,也有人质疑甚而诘难,气氛十分活跃。那人一一作答,有时互相诘辨,又折腾了一个时辰方才结束。萧永宁意犹未尽,他以前阅览佛经,多有所悟,此时听人讲经辩经,所悟既多,兴趣又浓,竟有些恋恋不舍。

见众人散去,萧永宁信步在宫中城内闲逛。他从未来过南方,只觉处处透着新鲜。国都所在,高城厚墙,守卫森严。举目所及,绿树成荫,河水潺潺,街道敞直,纵横交错。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百姓安居乐业,处处歌舞升平。

如此习武听经,日子过得甚有趣味。段誉不时考较一番,见他进境甚快,心中不胜欣喜。

忽忽数月已过。这日萧永宁梳洗完毕,忽闻皇帝召见,便随小宦来至玉清宫。段誉见萧永宁来到,道:“此间的饭菜,与中原口味颇有不同,可还吃得惯么?”萧永宁道:“饭菜丰盛极了,多谢陛下盛情款待。”段誉笑道:“宁儿不必客气。我和你父辈亲如骨肉,情同兄弟,早就是一家人了。”萧永宁闻言一愣,正不知如何应答,王语嫣微微一笑,道:“宁儿有所不知,早前皇上即与你父辈、吴帮主有婚姻之约,许为儿女亲家。此次拜会吴帮主,即有考察之意。这一路下来,皇上和我对你人品武功,甚为满意。你比芮儿大两岁,正当婚配之龄。你来大理时日也不少了,该当回去知会父母师父,说明此意。”萧永宁吃惊不已,想起路上段芮种种情状,心想段芮恐怕会有不同想法,道:“公主金枝玉叶,我乃布衣百姓,怎敢高攀?还请陛下娘娘三思。”

段誉正容道:“婚姻大事,岂是儿戏?此事我同娘娘商量已久,决心已定,你大可放心。”王语嫣道:“芮儿是女儿家,我们自有安排。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就不要推辞啦。”她知段芮另有所想,嫁给萧永宁未必甘心情愿,萧永宁多半对此有所察觉,所以出言打消他的疑虑。萧永宁闻言,知道事已至此,不便拒却,扑地拜倒,口称:“多谢陛下娘娘成全。”段誉王语嫣满心欢喜,扶起萧永宁,段誉道:“你准备一下,即日起程。朕和娘娘恭候你的消息。”萧永宁躬身应是。

次日醒来,已是红日当头。用罢早膳,忽闻段誉见召,萧永宁随侍监来到一处大殿,正中匾额上写着“御书房”三字,笔酣墨饱,气势磅礴。

入得殿中,空无一人,侍监引萧永宁来到一处房间,只见排排书架,竖立其中,满室檀香,直冲入鼻。一人背负双手,正在书架间徜徉,听得有人到来,转过身来,正是段誉。

萧永宁躬身拜见。段誉道:“宁儿,你昨天的表现很好啊。凌波微步运用得法,可见修习得甚是用心。”萧永宁道:“陛下传授之恩,没齿难忘。”段誉点点头,道:“武学一道,在于强身健体,而非多所杀伤。佛学教人弃恶向善,修心养性,乃安身立命之本。武学习练到一定程度,须有德行辅佐,方可继续精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学乃是末途,佛学方是根本。这个道理,你日后自会体悟到。”在佛教徒眼中,佛学至上至大,其它一切均是细枝末节。

段誉指着书架,又道:“这里佛经典籍,收藏甚丰。你佛学已有一定造诣,日后无事之时,可来这里遍览群书,再增进境。你随我来。”

萧永宁跟着段誉,穿过一段长长的走廊,忽听得人声鼎沸,不绝于耳,仔细一听,竟是诵经之声。萧永宁一愣,心想:“难道皇宫里也有和尚?”

来到一所房间近处,侍监高叫:“陛下驾到!”诵声顿停,众人涌出房间,纷纷拜倒。段誉微微一笑,道:“众卿平身。”众人站起身来,中间让开一条道,让段誉等进入。大理僻处南疆,君臣之礼甚是宽松,不似中原那么繁琐严苛。

房间极大,能容百余人。上有讲坛,下设桌椅木鱼等物,桌上放着佛经、文房四宝,甚是不伦不类。段誉指着众人道:“这些人都是朕的顾问臣工,入值南书房,参与机要,无事时便读书学经。他们佛法精通,有些人不下于天龙寺高僧。你在大理这段时间,闲暇时也可到这里或是天龙寺。他们对前来听经礼佛之人,是极欢迎的。”天龙寺是大理历代皇帝退位为僧之所,号称“佛都”,寺中高僧云集,参禅修佛、开坛讲经之事极盛。

段誉道:“今天是谁主讲?题目是什么?”一人恭恭敬敬地道:“回陛下,今天由下官主讲如何认识佛陀之‘苦’。”段誉道:“愿听学士高论,请开讲。”说着在房间中间一个座位上坐下,招呼萧永宁坐在旁边。那人道:“遵命。”段誉时常来此听讲,众臣习以为常,虽有君臣之分,并不如何客气。

那人快步走上讲坛,道:“佛陀圣谛第一条即是一切皆苦。生亦苦,死亦苦,生命处处是苦。那么,佛陀是否认为苦无穷无尽,贯穿生命始终,生命就是悲观消极的呢?臣以为不然。”下面即是长篇大论,讲到什么是苦、苦的根源与终结、如何战胜苦等等。

段誉见萧永宁听得饶有兴味,附耳低声道:“你且在此静听,我有事出去。”萧永宁点点头。段誉起身离座,讲经之人停了下来,目送段誉离开,方才重新开讲。

这人滔滔不绝,直讲了一个多时辰。众人纷纷站起提问,也有人质疑甚而诘难,气氛十分活跃。那人一一作答,有时互相诘辨,又折腾了一个时辰方才结束。萧永宁意犹未尽,他以前阅览佛经,多有所悟,此时听人讲经辩经,所悟既多,兴趣又浓,竟有些恋恋不舍。

见众人散去,萧永宁信步在宫中城内闲逛。他从未来过南方,只觉处处透着新鲜。国都所在,高城厚墙,守卫森严。举目所及,绿树成荫,河水潺潺,街道敞直,纵横交错。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百姓安居乐业,处处歌舞升平。

如此习武听经,日子过得甚有趣味。段誉不时考较一番,见他进境甚快,心中不胜欣喜。

忽忽数月已过。这日萧永宁梳洗完毕,忽闻皇帝召见,便随小宦来至玉清宫。段誉见萧永宁来到,道:“此间的饭菜,与中原口味颇有不同,可还吃得惯么?”萧永宁道:“饭菜丰盛极了,多谢陛下盛情款待。”段誉笑道:“宁儿不必客气。我和你父辈亲如骨肉,情同兄弟,早就是一家人了。”萧永宁闻言一愣,正不知如何应答,王语嫣微微一笑,道:“宁儿有所不知,早前皇上即与你父辈、吴帮主有婚姻之约,许为儿女亲家。此次拜会吴帮主,即有考察之意。这一路下来,皇上和我对你人品武功,甚为满意。你比芮儿大两岁,正当婚配之龄。你来大理时日也不少了,该当回去知会父母师父,说明此意。”萧永宁吃惊不已,想起路上段芮种种情状,心想段芮恐怕会有不同想法,道:“公主金枝玉叶,我乃布衣百姓,怎敢高攀?还请陛下娘娘三思。”

段誉正容道:“婚姻大事,岂是儿戏?此事我同娘娘商量已久,决心已定,你大可放心。”王语嫣道:“芮儿是女儿家,我们自有安排。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就不要推辞啦。”她知段芮另有所想,嫁给萧永宁未必甘心情愿,萧永宁多半对此有所察觉,所以出言打消他的疑虑。萧永宁闻言,知道事已至此,不便拒却,扑地拜倒,口称:“多谢陛下娘娘成全。”段誉王语嫣满心欢喜,扶起萧永宁,段誉道:“你准备一下,即日起程。朕和娘娘恭候你的消息。”萧永宁躬身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