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拐了弯的历史长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章 西入陕西(第1页)

“之后呢”美丽的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有些哽咽的问道。她没想到武悬最后就这么死了,没有什么太激烈的场面,就是一颗子弹。

“没有什么之后了”老布桑早已泪流满面,站起身形端起一杯烈酒跪在地上。自己喝了一半,另外一半倒在身前“老主子,布桑对不住您,没保护好少主子”说罢棒棒棒的连磕了三个响头。

武尚安赶紧过去搀扶,他实在是怕这个老奴才太过激动。毕竟布桑岁数太大了。

“武叔叔不就是少主子吗?”小姑娘略带不解的继续问道。

“我是小主子,少主子是我阿玛”武尚安鼻子发酸,转过身悄悄的擦去一行清泪。阿玛是满语,也就是父亲的意思。

“冯玉祥这个王八蛋,要不是最后他跟小日本干起来了,老子早就把他弄死了”布桑提起这个爱国将领居然恨得咬牙切齿,这让刘果毅很是好奇。

“还有慈禧那个老妖婆,居然还想学孝庄老祖,结果搞得清末是民不聊生,最后选的那个宣统帝,更他妈是个废物,没有一点豪气”布桑对当时的朝廷是失望以及,借着酒劲是破口大骂。

因为段阴山也算是给武悬报了仇,所以布桑也断了抓他归案的念想。看着段阴山消失在视野里之后,转身背着老主子武悬的尸体朝着北京城快速跑去,他要送老主子回家。

可结果到了北京城外却给布桑难住了,他背着个死尸怎么进城?又不敢亮他粘杆处的身份,毕竟当时是奉旨出京查案,结果案子没破还背着死尸回京,这要是亮了身份,绝对会被传到慈禧耳边。更何况慈禧就是想找他老主子的麻烦。

没奈何,布桑只得先找了个地方把武悬的尸首藏了起来,之后又想扮作客商进城。可结果城门居然关闭,禁止出入。这时已经是七月份了,那武悬的尸首已经开始腐烂。布桑无奈,只能找了副棺木先把老主人装殓起来,等进城通知主母再要主母做主。

在城门等了几天,没有任何的消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让人进出,布桑心里很是焦急。

这一天他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是开始想办法进城。也算是他运气好吧,正没奈何间,居然让他碰到了同为粘杆处的一队侍卫。于是几人一商量,找了一挂大车,将武悬的棺木藏在稻草之中,而布桑则混在队伍中,就这么偷偷摸摸的进了城。

回到了武家,也不敢大张旗鼓,在主母的安排下秘密的发了丧。

这布桑的主母,也就是武悬的老婆是个厉害的人物。听布桑讲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就写下了一封书信,让布桑亲自送到当时的粘杆处的几位副统领手中。邀请这几位副统领来家中密谈,同来的还有粘杆处的几位重量级的人物。

几人在屋中商议了半天之后散去,第二天主母就吩咐武家上上下下开始悄悄的打扮成粘杆处的侍卫,混入粘杆处的队伍中,慢慢的全都离开了北京城。而粘杆处此时就还剩下不到二十人。

但是这帮人虽然离开了北京城,可是并未远去,而是在京西潜伏了下来。布桑不知道主母是什么意思,但是他无条件的服从。

暂时有了落脚之地,布桑也开始研究武悬给他的那本笔记,慢慢的照着研习。

这一天一名浑身是血的粘杆处侍卫跑到了他们的驻地,向主母禀告,北京城破。那天是一九零零年八月十四日。

第二天主母就带着所有粘杆处的侍卫到了京西的官道上,等了没多长时间,就看见一支部队从京城方向仓皇逃来。布桑定睛一看,前面带路的正是那些留在城里的粘杆处侍卫。而后面一辆车中坐的就是那老太婆慈禧和倒霉蛋皇上光绪帝,在后面就是那些外国兵鸣枪紧追。

看见要等的人来了,主母赶紧吩咐一些人去阻拦后面的追兵。布桑看见那些外国兵眼睛都红了,提着朴刀二话不说就往那些士兵扑去。布桑后面也跟了三十多个粘杆处的侍卫,不到四十人在一人轻伤的代价下,很快就解决了后面那一小股追兵。

等反身回来,布桑发现主母好像已经跟慈禧那老婆子定下了什么约定,于是主母带着粘杆处一百多条汉子护送者慈禧一行人继续往西逃去。而慈禧那老太婆也就没有再提武悬的事情。

这一行人员还是挺多的,粘杆处的人因为早就得到武悬老婆,也就是武大奶奶指点。有家人的全都被接到了城外京西安置,所以这次逃离北京的人中还有很多粘杆处侍卫的家眷。从这件事情之后,粘杆处为武大奶奶之命是从。

一路走走停停,追追打打。不止一日,武夫人带着粘杆处的侍卫保护着老婆子慈禧和倒霉蛋皇上光绪帝,这天就来到了陕西西安府。而老婆子慈禧也决定就先停在这里不走了。

这一路上有追兵有土匪,粘杆处的人还剩下不到一百人,这让武夫人觉得很是对不起那些死掉的侍卫。于是把他们的家眷全都接到武家,不过当时武家啥都没有。反正武夫人是把那些未亡人都庇护了起来。

布桑本来想按照老主子的吩咐,教小主子也就是武尚安的父亲练武。无奈此人实在不是练武的材料,而且年龄有些大了。于是和主母武夫人商量了一下之后,武尚安的父亲便不再习武,不过此人自幼饱读诗书,做个文官也是不错的。而武悬的小儿子,当时还没有满岁。于是布桑就决定自己先照着那手札练习,等小儿子长大一些,再看看是不是练武的材料。

武悬的大儿子单名一个博字,当时武悬给他起这个名字本就是想让他博学多才。而武博也没辜负他这个名字,纵览群书,的确博学。而当时小儿子刚刚出生武悬就领命离了京,并没有起名,当初武大奶奶也说等武悬回来再说。可之后变故丛生,一直都没有顾上。现在在西安暂时落脚,也就有了功夫。

武大奶奶给小儿子取名武思悬,不言而语,思念武悬的意思。也是希望小儿子可以像他父亲一样,练得一身好功夫。

一直到第二年的十月,京城谈判有了进展,武大奶奶才带着粘杆处和那些御林军,护送着老婆子慈禧离开了西安返京。

这段时间布桑一直在研习武悬的手札,功夫有了很大的进境。武思悬也满岁了,根骨奇佳,这让武大奶奶和布桑很是高兴。就等武思悬再大一些,布桑就可以把一身功夫倾囊而授,完成武悬的临死嘱托。

慈禧在西安实在是没干什么好事,两手空空而来,居然带了三千大车的物品而去。一路走了三个月,这才带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回到了紫禁城。

不过回京之后慈禧好像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之处,返京途中就开始联固邦交,修明内政,兴利革弊,君臣上下,同心协力,切实讲求。

武博这时候已经入朝为官,在西安的时候慈禧为了笼络武家,直接就给了他一个三品的官衔。本来武家上下是极其反感慈禧的,武大奶奶当时也是被逼无奈才向慈禧妥协,毕竟慈禧代表的是朝廷。

武博本来对那封赏根本是嗤之以鼻,不过为了不让慈禧再起杀心,也是伪心接受。但当听得慈禧颁布的那些法令之后,武博长叹了一口气“我大清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