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拐了弯的历史长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 满清的最后时光(第1页)

听到这里刘果毅撇了撇嘴“那腐朽的清廷早就应该被推翻,老旧的封建制度根本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情况了”正要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却被武尚安一声长笑打断“你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被武尚安打断刘果毅很是不爽,话语带刺朝着武尚安说道。

“也不能说不对”武尚安想了想,对着刘果毅继续说道“只能说你偏离了中心点,并没有公正的看待当时的时事”武尚安拿起酒杯,一口干下。烈酒下肚,如同火烧“小子我问你,一个国家要想强大,他的前提是什么?”武尚安满脸笑意的看着刘果毅。

“嗯?”被武尚安这么一问刘果毅有点没抓住重点,愣愣的看了武尚安一眼之后又看向自己的爷爷,发现老爷子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于是壮着胆子对着武尚安说道“我不明白你什么意思,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的国家就很是强大”正说着突然刘果毅灵光一闪“等等”刘果毅说完低头沉思着,而武尚安和老刘头等人看刘果毅这种情况,全都两眼精光爆射的看着刘果毅。

只片刻功夫,刘果毅猛然抬头,双眼死死的看着武尚安,嘴里缓缓的说道“统一”

听刘果毅说出这两个字,武尚安老刘头包括怪人郑鑫全都放声大笑。武尚安一边笑着一边对老刘头说道“这儿子我和啸日兄抢定了,有子如此,老怀大慰呀”说完这话又端起已经被漂亮丫头斟满的酒杯,再次一口干下“当浮一大白,哈哈哈”

而那漂亮的小姑娘这时候也用一种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刘果毅,本来刘果毅这人在她眼中就是一个自大的小子,突然她发现这小子身上还是有不少优点的。

武尚安一杯烈酒下肚,吃了口菜,回头看向刘果毅继续说道“一个国家只有统一,那才是在强国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之后才是如何强大。如果统一都没有做到,那其他的都他妈是扯淡”武尚安说完好像有些感慨“阿玛当年和一些朝中重臣曾力劝那老婆子,放政于民,效仿英法,保全皇家地位。那婆子也以大体同意,但阿玛同样也得罪了那些混蛋小人,最后不得善终”武尚安说起他的父亲很是气愤,而老奴才布桑则又留下两行清泪。

老婆子慈禧和倒霉蛋光绪帝回京之后,粘杆处的实际掌权人已经不再是朝廷,武大奶奶在粘杆处一言九鼎。而且不断地招纳新人,在回京半年之后已经扩张到了三百余人。可别看不起这三百多人,个个武功极高,并且为武大奶奶之命侍从。这支小股部队在暗中保卫着紫禁城的安全。

而慈禧为了笼络武大奶奶,对武博更是极尽恩宠。只回京不到两年,武博就已经做到了当朝正二品,已经和很多半百老臣平起平坐了,而此时的武博还不到二十岁。

其实慈禧老婆子也并没有安什么好心,她这种做法在权术中叫做捧杀,很是阴毒。可武博背后有那么一位很是了得的武大奶奶,早已看穿慈禧诡计,教导武博应对之法。于是武博也在朝中笼络了一些志同道合之辈,为振兴大清各自做着努力。但老话说的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慈禧老婆子的毒计武博没有上套,却套住了一帮子满清贵族。

武博他们力劝慈禧效仿英法,放政于民,并且保存皇家地位。而且当时的朝廷可是没什么钱了,于是武博他们建议慈禧。让她和一些满清贵族从自己的腰包之中掏出金银,以解国家燃眉之急。这对慈禧来说没什么,毕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地位,可对那些满清贵族来说可是要了他们的老命了,这也给武博埋下了必死的隐患。

武博他们在朝廷上做着励精图治的大事,布桑则在武府做着老主子交代他的大事。那就是教导武悬的小儿子习武。

励精图治,振兴大清。这八个字当时被武博贴在自己的书房,每日都要仔仔细细的读一遍。之后弟弟长大,武博教给武思悬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八个字。

可正所谓天不佑大清,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一九零六年,十一月四日。光绪帝载湉病逝,老婆子慈禧命溥仪继承皇统。这溥仪可不是光绪的儿子,光绪帝并没有子嗣。这溥仪是道光帝的曾孙,是摄政王载沣的长子。在光绪病重的时候就被慈禧抱进了宫中。而命溥仪继位的第二天,慈禧老婆子病逝,这也为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敲响了丧钟。

民国元年,也就是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光绪的皇后,也就是裕隆皇太后宣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将近四十年的屈辱历史。

溥仪虽然退位,满清皇室还是居住在紫禁城,粘杆处同样还是负责紫禁城的安全。这时候布桑已经成为粘杆处的统领,也就是粘杆侍卫。武博自打老婆子慈禧死了之后也并没有在升官,从一品的官职。但武博还是一直辅佐这位溥仪帝。按着武博等一心振兴满清之人的意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本事你就攻进紫禁城。我武家带着粘杆处四百条汉子的性命,再加上那几千御林军。依仗着紫禁城的城高墙厚,来多少杀多少。粘杆处的人晚上再去暗杀敌军将领,看你们能围紫禁城多长时间。可裕隆皇后再加上那些满清贵族担心自家性命和金银珠宝,并未采纳。可这满清的“逊清小朝廷”也没逍遥多长时间。

最开始无论谁占了北京城,还是对这个小朝廷很是礼貌。期间因为世道太乱,武家也搬进了粘杆处居住。布桑一边负责紫禁城的安全,一边教导武思悬好好习武。就这样过了十多个寒暑。这一年到了民国十三年,也就是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这时武悬的小儿子武思悬正好二十有四。

武思悬的确为练武奇才,仅仅二十四岁武功造诣直逼其父武悬,手上一把朴刀少有人敌。武大奶奶在其身上经常能看见夫君的影子。

这一天,直奉二次战争中,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软禁了总统曹锟,导致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垮台。但是冯玉祥很快发现他又处于旧势力的包围之中,于是索性于十一月五日,无视当时清廷逊位时订立的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进入紫禁城。

当时的紫禁城已经没有了御林军的护卫,只有不到三百人的粘杆处侍卫在武大奶奶的坚持下还保护着这座皇城。武大奶奶一直坚持着她当初和慈禧的约定,慈禧不再追究武家任何的责任,而武家必须带着粘杆处保护大清皇室。

一场大战浑天黑地,三百多粘杆处的汉子在砍翻了那一千多人的军队之后。仅剩不到五十多人护着溥仪等人,还有各自的家眷杀出了紫禁城。先是逃进了北府,也就是载沣的居处,之后溥仪又跑进了日本公馆。对于溥仪这么做武博是极其反对的,他还是那句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死则死耳,岂能庇护于异族之下。无奈溥仪主意已定,只能和这位皇上约定,先到天津为其打前站。于是带着剩下的粘杆处侍卫以及他们的家眷,奔赴天津卫。

而最可惜的是武悬的小儿子武思悬,这位年少的英雄在护着武大奶奶离开紫禁城的时候,为了给自己的老娘和自己的嫂子,也就是武博的媳妇断后。抄刀独自面对五十多名士兵,一阵砍杀之后,撂躺下将近四十人,被一颗子弹打中左腿,之后那些本来被他杀怕了的丘八一哄而上,把他砍成了肉泥。

当武大奶奶得知小儿子惨死,连吐三口心头之血,之后从马上一头栽倒,气闭而亡。

冯玉祥的本意现在已经没人知道,可能是为了赶走溥仪,也有可能就是想弄死他,以便得到大量的清宫宝物。不过最后的结果是溥仪跑出紫禁城,而冯大将军也得到了大量的宫中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