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河长公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部分(第1页)

皇帝又道:“鸾凤的婚事也有变故。”

皇后麻木的问:“什么变故?”

“母后看中了淑妃娘家,想把福安嫁过去。”

“福安……”福安这个公主皇后对她没什么太大的感觉,过去的十多年里福安一直都像个隐形人一样的存在,除了因为她的缘故鸾凤遭到了太后的训斥引起了皇后的注意外,“那鸾凤怎么办?”

“就惠妃那边吧,惠妃在宫里一向安分守己,她说的人选也不错,就给她这个恩典吧。”

皇后点点头:“臣妾知道了。”

“鸾凤性子不好,当公主的时候不会有人说什么,等嫁到别人家这性子是要压制一下的,你到时候和鸾凤好好说说,不要把公主的脾气带到婆家去。”

“嗯。”

次日上朝,皇帝忽然下旨要把刚刚守孝的清河大长公主下嫁给定国公盛昭,这圣旨一下,惊得朝堂内外言语不断,盛昭手下一派纷纷出言反对,皇帝早已下定决心,况且圣旨以下断没有反悔的道理,唯有盛昭镇定的站在大殿上一言不发,等朝臣吵完一通后他淡然跪下,领了皇帝的旨意。

盛昭如此顺从,令他人百思不得其解,旨意盛昭已经接下,其他人有其他的想法也说不出口,只能往后徐徐图之,要知道盛昭从来都不是什么好对付的人。

下朝后,与盛昭有过节的官员都笑呵呵的向他道喜,言语中不乏讽刺的意味,等人全都散去,盛昭身边的幕僚团团围上来,张口预问盛昭心中有什么样的想法,盛昭抬手,阻止他们发问,带头走出宫门,幕僚无奈,跟在盛昭身后。

皇帝下旨盛昭尚娶清河大长公主的消息很快传到女眷的耳中,盛太夫人听到这则消息手中茶盏直接落地,不敢置信的问站在她面前的丫鬟此言是否属实。

盛太夫人脸上的表情太过骇人,丫鬟年幼,吓得哆嗦一下身子头低的更低,小声道:“回太夫人,外面都传遍了,今天早朝的时候圣上的确下了这道圣旨。”

“那昭哥儿可有说什么?”

“国公爷没说什么。”

盛太夫人无力靠后,深感头疼,摆手让跪在她下首的丫鬟退出去。

王嬷嬷走到她的身后,按摩她的脑门,边按边劝道:“太夫人不用着急,国公在官场多年,这些年来多少人给他下绊子都没有成功,不过是尚娶一个大长公主罢了,国公一定会有办法的。”

“要是这样就好了。”盛太夫人头疼道,“怕就怕这清河大长公主真的嫁进来,云太妃的死与我盛家有一半的关系,皇上哪个公主不下嫁,为什么非要把清河大长公主嫁过来,里面的意思不说也知道了。”

王嬷嬷的眼界不宽,盛太夫人这么一说,她也有点着急:“皇上都把旨意给下下来了,我们断没有反悔的道理,除非清河大长公主现在不在了……”王嬷嬷说着赶紧闭上嘴巴,小心翼翼地看了眼盛太夫人,不想盛太夫人竟是眯起了眼睛,点头道:“你说的有理,清河大长公主无论如何都不能娶进门,唯一的法子就是在嫁过来之前就不存在了。”

王嬷嬷陡然一惊,连忙道:“太夫人,此事万万不可啊,现今国公本来就身处风尖浪口上,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是这事传了出去,对国公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盛太夫人道:“那又能怎么办,总不能让昭哥儿娶一个祸害回来的好。”

王嬷嬷道:“国公还没有回来,太夫人就等一会儿,等国公回来了在商讨一下。”

盛太夫人之前着急的忘记了分寸,王嬷嬷这么一说她反应过来,她还不知道昭哥儿的意思,她不过是个内宅妇人,眼界只能放在内宅,所以知道事后只能干着急,不如再等等,看看昭哥儿是怎么说的。

这边刚安定,那边段姨妈抹着泪进来,盛太夫人看见段姨妈那个样子,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她是为了什么来,她朝王嬷嬷使了个颜色,王嬷嬷过去扶着段姨妈坐下。

段姨妈坐下后哭着道:“太夫人,你说这事还能怎么办呢,我们可是说好了,等熙语及笄后就嫁过来,现在皇上要把大长公主嫁过来,我们家熙语可该怎么办,这门婚事大家可都是知道的啊。”

段姨妈哭得盛太夫人头疼不已,这门婚事是她做的主,大多数人都知道这门婚事的存在,驸马是不可以纳妾的,盛昭要是娶了大长公主,这辈子就不能再有其他女人,那么段熙语想要作为妾室嫁进门都不可能。

也不怪段姨妈着急,盛昭这么好的女婿就这么跑了,换谁都觉得抓心抓肝的难受。

盛太夫人无法,只得小心安慰,过了一会儿,段姨妈不哭了,对盛太夫人不好意思道:“太夫人,刚刚我丢人了。”

盛太夫人摆手:“没事,这事你着急是自然地,说实话我也在着急啊。”

段姨妈叹息:“我这辈子就这么一个闺女,从小如珍如玉的捧在手心里长大,一心想要她这辈子能找个好人家嫁了,不愁吃不愁穿,早早的嫁过门生个白胖小子,以后也就没什么可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