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道德的兴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部分(第1页)

显得更加重要,更利益悠关,对我的影响更重,我对他们的依赖更直接更深。这类圈内人是得罪不起的;另一些人与“我”没有感情利益上的直接瓜葛,在单位中、生活中是并列不相交关系,彼此在地位、权势、财富等方面不相上下,互不依赖,这一类是互相平等的关系,偶儿互有所求,但所求是以被求为基础的,不是一味的单方面的给予或索取;第三类人是那些地位、权势、财富等不如自己的人,自己在这些人面前往往处于被依赖的地位。

面对圈内人的这种现实,“我”相当清楚地知道,谁对我重要,谁得罪不起,对哪些人依赖深,对哪些人依赖浅,哪些人可有可无、可以置之不理。从生存和发展起见,这是稍有理智就能分辨出来的。于是乎,自然而然,各色人等在我心中的位置就有了差异。依赖深的,如孩子的父母、幼时的老师、工作后的上级主管领导,追求的意中人、雇主等等,他们对我的评价,他们的观点、看法、他们的喜好期望等就有了无上的价值,成为衡量我自己言行是非对错的标准,成为我努力追求的方向。受到他们的首肯、表扬、喜欢,我就会莫名其妙地高兴,就会心花怒放;受到他们的呵责、批评、谴责、蔑视,令他们难堪、失望,我就会痛苦不堪,坐卧不安,悲观失望,忧虑抑郁。对于那些不如我的,有求于我的,或地位、势力不相上下的各类圈内人,他们的观点看法离重要性就越来越远了,我的独立性就增强了,自由就不受这些人限制了。在他们面前,我就有了充分表现自我意志的权利与机会了。

基于这种现实,比较聪明的处事之道应该是这样的:

一些向上爬的人,在领导或顶头上司面前,在有用人面前,笑脸相迎,前倨后恭,表现得像个奴才哈巴狗,一转身,面对那些尚在自己之下不如自己的人时,立马目空一切盛气凌人睥睨一世,将耍派和骄横彻底进行到底。一些擅见风使舵的人,今日你在台上,势力强能耐大地位高,能用得着,立马像待亲爹式的套近乎,有事没事跑前跑后,你不求他,他都会主动献殷勤,实在跟你套不上近乎,他会想办法从你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下手,以达到攀上你这个高枝的目的,你一旦下台,没用了,他连正眼都不会瞧你,别人落你一石,他会落你一石再加两脚,作为晋见礼去抱新贵人的大腿去了。这种人一旦得势,就不可一世,就没别人的活路,一旦失势,立马奴颜婢膝。这种人当他对谁突然莫名其妙地热情时,肯定是因为对方不知在哪方面有了价值或可能会升迁而被他看出了眉目;他与人品好为人仗义的人攀哥们,不是因为他喜欢这种人,而是觉得跟这种人好会有用。如果他突然行侠仗义信佛做善事,关心起别人尤其是那些不如他的人的疾苦的话,那肯定是他情况有了变化:或者势力大降形势可危,或者要民主选举、群众推荐,等等类似的情形。诸如此类的人,诸如此类的事,层出不穷,五花八门。概而言之,势利小人。

撇开高尚与否不谈,这种人在社会上混,若想吃得开,成为他人羡慕效仿的楷模,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从经济学角度说,谁有用就把谁当祖宗,没用的就不理,属于投资少见效快的手段,往往本小利大,容易达到目的。缺点就是这种手段坚持不了长久。在偶然性交往中,彼此不熟悉,对一个人的了解,只能通过语言交流。这么短的时间能做什么行动呢?只有表演和语言了。这对势利小人来说,就扬了他们的长,避了他们的短。木讷寡言、不会溜须拍马、想以行动取胜的,在这里就倒了霉,几乎是一无是处了。通过一次偶然的接触,谁能了解谁呢?即使了解了你的诚实又怎么样呢?时间一长,那点好印象也忘光了。即使不忘,但谁又知道何时还会打交道呢?不打交道,印象好坏又有什么分别呢?既然印象好坏无所谓,就不如聪明点,使用短平快手段,怎么利大怎么合算怎么来。

但是,换一个环境,在圈内熟人之间,这种做法就不聪明了,就短视了。在亲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在同事邻居之间,在自然村落、国营工厂、政府机关、院校、部队等稳固的人群及环境之中,这种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总是表现为事与愿违、聪明反被聪明误、越混越难混,逐渐被淘汰出局。

在熟人圈内作势利小人,绝对不可行吗?一年之内不行,一月之内不行,一日之内一件事中势利一下都不行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但后果确实很严重。你偶尔做了一件势利的事,让一个人不满或少数人不满,如果这些人是分散的,互不相识的,这些分散的印象就无法集中汇总,就不会造成太大的不利影响。可怕的是,在你周围的这些熟人,他们大部分彼此之间是熟悉的,你对一个人做了一件势利的事,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人都是自私的,你做好事他不一定记得住,但你做一件坏事或一件有伤于人的恶劣的事,他却会记住不忘。既然能做出第一件这样的事,第二件同样的事就不是不可能的,对你能做出这样的事,对我就不是不可能的。既然彼此分不开,我对此就不能不防,以后就没人愿意与你来往,就没人真心与你作朋友,好事就很难靠上你的边。这是自然而然的,人的本性决定了这一点。所以,那些太势利太能钻营的,一旦被众人得出公论,受到鄙夷,就将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感觉犹如逆水行舟,使出浑身的力气也很难向前挪动一小步,稍一松懈,就会被冲出主流的队伍。当你黔驴技穷的时候,就彻底被边缘化了。

现在虽说钱好使了,没有什么难事了。但是,钱从哪里来呢?绝大部分人还得以劳动谋生。既然谋生,就有一个工作好坏的问题,发展前途的问题,总而言之是一个仕途能否光明、前途是否远大、一切能否如意的问题。你若两眼只盯着上面,谁有用就笑脸相迎,逢迎拍马,竭尽所能献媚,套关系走门子,以求得到赏识,对没用的不如自己的就带搭不理、阴奉阳违、虚情假义、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你在这里不是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就走,而是要长期居于此地,在此单位谋生,与这些人都是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辈子的关系。这么做会是什么下场呢?只有当一个人面对不如自己的弱者或有求于己的人时,即只有在一个人完全独立自由的情况下,流露出的才是真情,暴露出的才是自己的真品德。在有所依赖的人面前,自由受到限制,表现出来的都是在理智控制下的虚情假义,难有真情。势利之人也不愿被人称为势利小人,但一做出事来,就是这个味儿,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时间一长,事情经历的一多,你的本质就通过点点滴滴暴露无疑,群众自会给你一个公论,得出一个对你的恰当评价。位高权重的,也不是住在孤岛上,也有家人朋友邻居同事,也生活在群众之中。虽然,人都是平凡的,都有情感有缺点有虚荣心,被人看重,被人追随,整日被人前呼后拥,没有不浑身舒坦的。时间一长,对经常出现在身前身后的亲随都会产生感情或好感。但是,谁都不是傻子,你对平头百姓怎样,你本性如何,不可能不清楚,你为什么对我好,我也不是不知道,我更能预料到,如果我立马不行了,先踩上一脚的会是谁。如果我连这一点都分不清,陶醉在你的甜言蜜语中,岂不会被聪明人耻笑?各级政府机关、各种企事业单位,选择干部领导人,委以大任的,极少见到老百姓痛恨的不满意的、民望特差的能笑到最后,往往是那些上面喜欢下面的人也中意的人才能最终问鼎。这种势利小人能成为帮手被委以重任,只能说明两种情况,一个是你愚昧,一个是你阴险,知道想循私舞弊,就必须与这样的人狼狈为奸。

俗语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太快,这句话应变为: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三十年不变早已成为梦想)。这句话说的就是财势地位的不可靠。世事无常,谁知哪一天自己拼命巴结的有权者突然东窗事发,一个倒栽葱就下去了,突然之间就什么也不是了,自己的一切投资都将付之东流,即使不是如此典型,位高权重也没有一辈子的事,总有指望不上的那一天,每一个势利小人都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步调一致,在原来的主子身上狠揣一脚,作为晋见礼去抱新贵人的大腿。这也是他们唯一的明智选择。但这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新贵人的大腿要让你抱。一个原来不被你尊重受过你的白眼被你伤害过的人,一旦上台得势,会给你好脸色吗?即使是一个与你无过节表面上与你还过得去的人,虽不至于拒你于门外,但会跟你这类人成为朋友吗?几十年的关系,还能不清楚你的为人。自己得势了,才想起上前套近乎了,原来离得那么近都干什么去了?原来的主子对你那么好你都能落井下石,何况与你关系一般的我了……谁知道在我下台时,你要揣我几脚呢。这种人在圈内社会中混,真如逆水行舟,越混越难混,时间越长,处境越惨。

在雇佣制企业中,一般来说,一切唯能是举,品德没有地位。但你若想在此干长久有发展受重用,情形就不同了。首先必须获得上司赏识和认可。他们会赏识什么样的人呢?才能就是一切吗?绝对不是。无论正人君子也好,势利小人也罢,都不喜欢手下人是势利小人。因为这类人没有作人的原则,什么屎都能拉出来,无法依靠,他们唯一的原则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这种人无论与上司有何种关系、能耐有多大都不可能被重用。一旦错用了这种人,自己得势时怎么都好,自己的事业一旦遇到困难或要垮台,这种人作鸟兽散就是对自己的帮助了。他们往往不会提供这种帮助,而是起反作用,加速企业的垮台。这种人不作顶梁柱,作一个部门领导怎么样呢?照样行不通。擅于伪装,会溜须拍马,会做事,可能会在上司面前表现良好。但难在同事下属面前不流露出本性。时间一长,待同事下属都看透你的势利觜脸再不买你的帐不与你配合时,你的苦日子就到了。彼此不能融洽相处、默契合作,一切都靠行政命令,能有效率吗?能干好什么事呢?今天跟这个发火,明天跟那个吵架。即使上司喜欢你,也没办法了。这叫“协调能力太差”,“合作精神不强”。当然了,如果你不想在这种环境中呆长久,不想高升,品德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太势利,太自私,功利太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家里人、亲戚也不会与你患难与共。人这一辈子,再有能耐,也需要机遇、需要伯乐。关键时刻,也还需要别人的鼎力相助。这一切都不是钱能解决的。没见到一个自私鬼能被朋友委以重任,以命相托、以家相托、以事业相托。机会,无论是亲戚的还是朋友的,都只会给予那些他们完全能信得过的人。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只有利益没有情义,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人,谁会喜欢谁能信任你呢?

在圈内人这个江湖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事,才能受到上下人等的一致认可?才能让无论贫富、贵贱、各色人等都能赞赏有加?提到你的为人不论喜欢与否都会竖起大拇指呢?也就是怎样才能获得舆论一致好评、赢得好名声呢?想达到这个目的,一个自私自利的势利小人是不可能的。那么与此相反,一个放弃了自我与人人为善、对哪个人都好的人能实现这个目的吗?不能。与人人为善,每个人认为对的,我都支持,每个人的观点我都接受或即使有异议也不表示反对,每个人需要帮助我都鼎力相助。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人吗?没有了。但这种好人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现实总是复杂的,社会中人在观点上不可能一致,在利益上不可能没有纷争与矛盾,在做法上也有好坏之别。言而无信、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鸡鸣狗盗之徒何时何地都有,若不分好歹、没有是非,不论好人坏人、好事坏事一概接受同等对待,超然于物外,一个好好先生,这只能说明:要么你是有险恶用心,要么是虚伪到家了。即使你是出于真心这么做,也只能赢得一个蠢人懦夫的称号。想让公众瞧得起你、赞赏你,根本就不可能。你缺乏做人最起码的正义感是非感哪。如果你是一个忠实的奴隶,这么做是合格的。如果你是文革时期的地、富、反、坏、右份子,这么做也是现实的。对一个正常的公民来说,对一个有着自我利益、喜怒哀乐、正义感、亲戚朋友的人来说,一个好好先生是绝对做不到的。到头来,可能会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

以财聚友,广结天下英雄的,可以达到目的,但无法维持长久。让人以利、散人以财、慷慨大方的,每个人都不会不欢迎。是获得别人喜欢的比较快捷、有效的手段。与别人好,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除了老婆,几乎一切不分你我。与兄弟姐妹是这样,与亲戚朋友是这样,与自己喜欢的人都是这样。如此慷慨、豪爽,当然会一时相从者众多。但这种做法维持得了一时,维持不了一世。首先,这么做,自己要有物质基础,否则实行不了。穷得锅都揭不开,慷慨大方地请人吃一顿糠咽菜,根本就没意义了。其次,这么做,可能会结交到不少朋友,但却交不到真正的好朋友。经济上不分彼此,亲如一人,这能做到。但每个人在思想上、是非观念上却无法做到一致。有了不一致,就会有矛盾有分歧,做法上就有了不同。朋友对你的某些做法就可能会不喜欢不认同。但由于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缘故,或已喝了血酒发了毒誓,无法对你进行应有的谴责或批评。从而也就丧失了立场。朋友就以这种方式被你挟持了。如果你的所作所为引起公愤,朋友即使有正义,但一方面碍于情面,批评不了你,另一方面,在公众面前,不表明立场,就会被视为帮凶同伙,享受与你同等的待遇。对朋友而言,真是难言的痛苦。心里会一千个后悔……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哪。结果是,要么与你决裂,要么忍受痛苦与你同流合污。忍受一次两次还可以,次数一多谁能忍耐住呢?最后还是要分道扬飙。即使朋友之间品德都优秀,没有不端的行为,这种关系也长久不了。感情上亲如一人,彼此间亲密无间,但性格上价值观上却各自独立各有不同,你看上的朋友我看不上,怎么办?我结交的朋友你不喜欢,怎么办?你讨厌谁,我也不能与其来往,更不能结交。你对某人赞赏有加,我即使有不同看法又怎么说呢?如果坚持原则,率性而为,就不可避免要伤害友谊。这种不现实的过高要求将双方都绑架了,将失去自我。所以,有经验的聪明的正直的有识之士,无论如何不会搞利益同盟,不会与某人特别亲密。别说人品不怎么样的人,即使是品德高尚情投意合的知己,为了长久友谊起见,也不会走得太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啊。这句话不是白说的。

友谊结于利,也必将葬送于利。昨天你请我吃饭了,今天为什么请别人而不请我了?上次给了我好处,这次为什么不给?以前对我那么好,现在为什么这么冷淡?。。。。。。,只要你稍有疏忽,就要得罪人。以利为善,得人快,失人也快。所以,让人以利,散人以财,所得的善缘及友谊,维持不了长久。一旦与好朋友闹翻脸,分道扬镳,友谊没了不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