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道德的兴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让人以利,散人以财,所得的善缘及友谊,维持不了长久。一旦与好朋友闹翻脸,分道扬镳,友谊没了不说,又会多结怨缘和仇恨。实在是得不偿失。从长远来说,这种举动只能是一个生活中的小插曲、小浪花,无助于公众对你的评价,却有助于你渐增仇隙、渐添怨友,徒惹聪明人耻笑。

想获得别人一致好评,赢得荣誉,成为德高望重的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如此稳固的环境,面对如此熟悉的人,对人不对事不行了,不坚持原则不行了,想坚持原则、想持之以恒地对事不对人,靠理智是做不到的,只能靠品德了。

诚实。每个人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不希望被骗,都希望别人能坦诚相待。但是,诚实,就意味着不完美,往往意味着与对方的希望有差距,自己的目的一般也就难以达到。不仅如此,把自己的不为外人所知的短处揭出来给别人看,意味着耻辱,意味着自尊的伤害。从当时来看,诚实的代价相当大,有百害而无一利。做到诚实实在不易。若不是品德本性的驱使,按理性的有奶就是娘的性格,永远不会说实话。牺牲如此之大的一个举动,却并不具有绝对的价值。既,诚实是可贵的,但诚实的可贵也不是无条件的。在圈外人之中,诚实已经落伍了,真诚实就是傻子的代名词,装诚实才是能耐,夸夸其谈、瞎呼悠、昧着良心坑蒙拐骗的得意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了解太少,接触太短,都是一面之缘。这种情况下,吃香的是那些能说会道的、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撒谎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人。即使你拆穿了他的谎言,他也有能耐把这个破绽圆了。反正你不跟我共同生活,你怎能判断我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呢?既然无法判断,说谎话就比诚实有用。你说实话,别人也以为是谎言。你怎能证明自己呢?

诚实在圈外人中间吃不开,但在圈内人中间,在熟人中间,它却散发着金子般的光辉。一时半刻短时间内,诚实的人吃亏,看起来损失很大,但时间一长,大家都看出我说的话是真实的,是符合事实的,没有骗别人。为了不伤害大家,自己宁可忍受耻辱,能不让人感动吗?能不产生好感吗?有了好感,能没有信任吗?在熟人圈子里,在长期的相处中,考验人的地方太多了,想维护自己在朋友亲人中的信任,就必须诚实。只有诚实,才能让你表里如一,也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诚实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没有诚实,赢得不了人们的信任,其他一切好评就免谈吧。有了诚实,才有可能逐步获得大家的认可、喜欢、赞赏,才有可能获得最高美誉,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不诚实的人,最大的失误就在这里。永远获得不了别人起码的信任。在圈内社会中,只要骗了一次人,说了一次谎话,以后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消除人们对你的恶感、不信任感,诚实的头衔永远别想得到了。在这种基础上想获得公众的赞誉,势比登天还难。一时的虚荣、一时的好处与一生的名誉相比,孰轻孰重谁都看的清楚。那为什么不诚实的人何时都有呢?这就是秉性的问题。利字占满心田,撒谎就不是痛苦,而只是恐惧。既想撒谎,又怕别人知道,在两种力量的冲突中,本性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于是恐惧感就退却了,侥幸心理就浮出水面。殊不知,在这种常年累月的面对面的相处之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何异常,立马就会被看出来,从而露出破绽。谎撒得再圆,瞒得了外人,瞒不了家里人。即使瞒得了家里人也瞒不了自己的心哪。在这种由琐碎的小事构成的要一分一秒地打发的日子里,理智稍微打个盹,就会露出马脚,出现异常。谁的神经能成年累月一个劲儿地绷着呢?这是一。其二,这个环境里到处都是熟悉的眼神,它们就像监视器一样遍布各个角落。这种待遇又不是短期的,而是无尽头。你的德性如何,平时表现怎样,习惯如何,而最近有何异常之处,稍一留意,就会发现。只要心里有鬼,没有不露破绽的。所以,古语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古人讲究“慎独”,就是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只要心一歪,别人就能发觉,更何况实际行动了。

正直

一个人是正直的,做事才能公正。在公正做事获得自己亲人朋友邻居等要好之人一致称赞的时候,正直人人都能做到。如果是这样,正直就不是什么好品质了。当自己的亲人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纷争且自己亲人理亏的时候,你能不偏不倚凭良心做事吗?当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与一个你喜欢的人争吵且前一个有理时,你能给他一个公道吗?当一个地位卑微的人被一个财势强大的人欺负时,你有胆量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吗?你极其尊敬的人犯了错,你能一视同仁该批评批评该处理处理吗?当你跟某人有仇正闹矛盾时,在关系到对方重大利益的关键问题上能说一句公道话吗?总而言之,你能为了正义为了良心置爱恨情仇、利益、亲情、权势于不顾吗?你能为了一个空洞的信念而得罪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未来至关重要的关键人物吗?且能持之以恒,而不是一时一事这样?谁能做到,谁才真正称得上是正直的。正直一直被大家视为一个优秀的品质,但它想成为聪明人的追求,真的有价值,就必须表现在圈内人之间。从上面所例举的每一个例子中,任谁都能看的很清楚,正直太难做到了。难就难在它没有好处而只有坏处,且这坏处怎么说都不过分。人的感情不允许这么做,人的理智也不允许这么做,彻头彻尾就是一件傻事。如果我们只在这群人中呆一年,呆一个月,或者,只呆一天,这么干确实没意义。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个在自己的家乡如何正直的人到了亲戚那里或出门在外,遇到什么不公的事,一般都会一忍了之,不会再按捺不住而仗义执言。为什么一忍了之呢?因为有坏处而不值得吗?在家里遇到这种事挺身而出就没坏处了吗?根本的原因是,这里不是自己的家,自己只是短住而已。在短暂的时间内,做正直之人是傻子,这不承认也是不行的。但时间一长,情形就改变了。你在这里呆两年,呆十年,呆一辈子,世世代代在此居住,正直的价值就显示出来了。你与某人有仇或正闹矛盾,或某人比你强,而你正与他争夺同一个位子,或某人刚伤害了你,背后对你使了小人伎俩,此时此刻,你还能为对方说一句公道话吗?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刻?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相反会说坏话。做不到公平公正,你就报了仇了吗?你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吗?能否达到目的暂且不说,你不能说一句公道话,这只能使疙瘩越结越大,矛盾越来越深,以后你来我往的明争暗斗也就会越来越精彩,此种作法,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不了之局呢?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就是这种作法的必然结局。如果你能说一句公道话,又能带来一种什么局面呢?你压抑了自己的感情,说出了该说的公道话,好象是服了软,怕了对方,会让自己人瞧不起你,但,对方会这么想吗?跟你处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你?你是一个容易被欺负的人吗?你为什么这么做他能不清楚吗?你即不是为了他,也不是为了自己,只是出于公正,为人正直而已,这样的人不令人佩服还什么样的人令人佩服?一个正常人谁愿意天天找别人麻烦与别人闹矛盾?心胸再狭窄的人遇到这样的人也没话说了,再也找不到跟这样的人较劲的理由了。你出于本性,为人正直,坚持了公正,化解了仇怨,使矛盾消失于无形之中,增进的不再是仇恨与矛盾,而是增进了友谊和信任。一反一正,天壤之别。当自己的亲人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纷争且自己亲人理亏的时候,你不偏不倚凭良心做了决断;当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与一个你喜欢的人争吵且前一个有理时,你坚持做人的原则为前一个人主持了公道;当一个地位卑微的人被一个财势强大的人欺负时,你不计得失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你极其尊敬的人犯了错,你一视同仁该批评批评该处理处理不给一点情面。。。。。。毫无疑问,你将得罪亲人、朋友、自己尊敬的人,不可避免成为孤家寡人,毫无疑问,你将受到财势强大之人的敌视,处处找你的茬,为你的难,让你为你的愚蠢行为付出代价,总之,你替那些被欺负的人抗了所有的压力,你为他们而牺牲了你自己,你确实倒了大霉。但是如果你不傻,你不出来主持公正,而是在调解矛盾的过程中心术不正,自己的亲人朋友欺负了别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势力大的人为所欲为欺负了别人就打哈哈,就下不为例,就网开一面,会是什么结果呢?没有得到解决的不公行为会自行消除它的影响吗?未得到公平的人会忍下去从此以后跟对方和睦相处吗?弱者受了不公的对待就只有忍受的权力了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既然从你这里得不到公平,那就只能自己争取公平。自然而然,你的不公行为,就会成为导火索,引起报复反报复,且会愈演愈烈,最后将所有的人都卷进去,两败俱伤,会有赢家吗?整日将心思花在这上面,能有心干正事吗?如果每发生一次不公之事,都不能得到公正解决,长此以往,这个集体还能不分崩离析?每一个有历史的人,每一个有历史的家族,每一个有历史的村落,都明白这个道理。谁受惩罚时,都不高兴,尤其跟自己关系好的人这样不给一点面子时,就更要生气,但气归气,当气消了后,当自己跟那些受自己不公对待的人能和平相处时,当自己晚上睡觉不必提防别人会报复自己时,当自己能像往常一样安然享受幸福和谐的生活时,不明白理解这个傻瓜的良苦用心是不可能的,不从内心感激他是不可能的。到了此时此刻,这种傻,就有了价值。为了解决别人的矛盾,为了消除别人的仇恨,为了避免别人的痛苦,自己宁肯被亲人恨,被朋友抛弃,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宁肯得罪有财有势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处处不如意,这不能让人感动,还什么事能让人感动?这种行为不让人佩服还什么行为让人佩服?随着时间流逝,当大家都认识到你的无私正直时,你不给情面、主持正义,令其下不来台时,谁还会恨你呢?谁还敢埋怨你呢?还有谁敢不听你的话敢跟你对着干呢?再豪横的也不敢跟你争了,大家已打心眼里信任你了,对你早已心服口服外加佩服了。这就叫威望。这样的人就是德高望重的人。

言而有信。在正常情况下,偶尔言而有信人人都能做到,在一生中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能信守诺言的,凤毛麟角,难有几人。面对重要的人物、重要的客户,信守诺言容易,对不重要的人物、不重要的客户,对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对那些对自己有依赖的人,讲信用得不到什么好处,不讲信用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此时能舍得财富、牺牲利益去信守诺言吗?在能找到借口、找到正当理由能得到谅解的情形下,能为了承诺不惜牺牲事业、家业、财富、甚至生命吗?经受住这种种考验的,凭理智是绝对做不到的。从利益的角度考虑,那也是断断做不出来的。只有以高尚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做保证,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遵守诺言,是人的一项宝贵品质,与诚实同等重要。但这重要性也只能体现在圈内熟人中。你对朋友不信守诺言,朋友会喜欢吗?会瞧得起你吗?会再跟你来往吗?你对客户言而无信,客户会再与你做生意吗?你对员工不遵守诺言,员工还会有忠诚吗?还会有积极性吗?手下人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话,企业还能有竞争力吗?你对家里人屡屡失言,亲情也将淡薄。在生死关头,在巨大牺牲面前,如果言而无信,只得罪一个朋友、一个客户却保住了巨大利益的话,还是划的来的。但可怕的是,这个错误犯的不是地方。只要有一次言而无信,不论对谁,不论情形如何,圈内人就都会知道。你对他能言而无信,对我就不能了吗?不可抗拒的意外原因导致的毁约,可以理解、谅解,但下次你再做任何庄然承诺别人还会相信吗?若再出现什么情不得已的缘由,你的承诺不又理直气壮地打了水漂了吗?一次失言,丢掉的不是一个朋友,丧失的是全部熟人的信任。失言一次,你再做一百次一万次信守承诺的事都无法挽回人们对你的信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如果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千金难买,万金难求啊。16世纪的荷兰出现过一个船队,曾作出过为了庄然的承诺不动客户一点东西、致使许多商人被活活饿死的壮举,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感动了多少人。不能说,他们对这个商业帝国的形成有多大功劳,但他们为荷兰商人赢得了巨大荣誉,赢得了千金难买的信誉,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客户无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纷纷自己找上门来要求与其做生意。试想想,只为了践行诺言连命都不要了,这样的人靠不住什么样的人还能靠得住?这样的人信不过什么样的人还能信得过?凡是聪明的人,谁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做生意?谁不想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你生意想垮都垮不掉,你家业想不发达都难哪。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品质需要具有,像仁慈、懂礼重义、平易近人、自制、忠孝等主张,都是圈内人想在熟人圈内活得好不同时期不同情形下必备之品德。这类品行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无法一一尽数。即使你举尽了到目前为止人之当行之品行,也还无法确知将来环境中应行之品行。所以,就不往下一一探讨各种具体德行之重要性,而将它们综而合之,概括一下这些当行之行共同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及如此重要的缘由在哪里。

第五节  善恶行为的特征

诚实、正直、言而有信等品质之所以具有了价值,成为人们的追求,就在于这圈内熟人的稳固性和长期性。由于是永续相处,不可分开,这使你的行为再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了。别人为了自己就要关注你的言行。不知哪一天就要与你打交道,这不可避免,所以,你对你的朋友、亲人、家人、邻居的表现,对我来说也同样重要了。你对你的朋友家人有情有义,对别人就差不到哪里去,你对一般关系的人能鼎力相帮,对朋友就更不会袖手旁观了,何种场合下都能做到诚实,在什么人面前都能始终正直,即使搭出性命也能坚持言而有信,我与你打交道,还用担心被骗吗?还用担心吃亏吗?任一个精明的人谁能不对你充满信心呢?相反,如果你是一个势利的人,有用朝前,没用朝后,谁有用就对谁极尽恭维,谁还敢理你这样的人?总而言之,由于时间的漫长,打交道的不可避免,这使你的言行在别人那里就要起一个反向的效果。你如果自私,别人若想不吃亏,就要防你,就不会喜欢你,也不会信任你,就不愿意与你打交道,不愿意与你交朋友,即使有来往,也是面子上的事,不会有深交,关键的时刻就不会想到你,利益关头就没你的份,你再钻营,别人也不会给你机会,你再努力,效果也不会太大——谁都清楚,让你这种人得意了,别人就倒霉了。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如果诚实,犯傻,处处为别人着想,虽然经常吃亏,但这并不是世界的末日,每一个精明的人都喜欢你这样的傻子,跟你打交道都不用担心被骗,都不用担心吃亏,于是,你的傻行为,意外地赢得了别人的信任,谁都愿意与你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