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梦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部分(第1页)

文集之中。

时隔十五年,范纯仁再次听到父亲说过的话,这句话是在范仲淹庆历四年在岳阳楼所作,父亲临死前也曾以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时光荏苒,父已不在!若不是当着这许多人的面,他几乎要掉下泪来。

赵子凡顿了顿,又道:“范大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范家父子两代人乃大宋肱骨之臣,举新政,从新法,若是满朝文武都如大人一家,灭西夏、逐辽国,平吐蕃指日可待!”

范纯仁宽大的脸庞不由闪过一丝异色,父亲名声在外,对他仰慕无可厚非,而他范纯仁文采不及父亲,做事偏向中庸,但同样的他也怀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这些年从一个小小知县,逐渐走到今日转运使的一品大员位置,尝尽了无数艰辛困苦,父亲的光环非但没有在仕途上帮助到他,反而成为他前进的绊脚石,让他时刻都会受到朝中奸险之臣的挤兑,在意气风时扯后腿,在官场失意时落井下石,这其中的滋味岂是一般外人知晓的,但范纯仁为人宽厚,心性豁达,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正是他待人接物的原则,多年为官来他凭借着扎实稳重的作风赢得了朝中许多大臣的赞许,但是他知道自己要赢得与父亲一样的名望,还稍微差了一点点!

这眼前的少年却诚恳的将自己与父亲同样归结为大宋肱骨之臣,还提到了新政,这是明显的在提及父亲当年的功绩以激励自己,这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是最珍贵的,那就是理解,范纯仁四十有余,却没想到一个初次见面的少年能道破他的内心。

遗憾的是英宗皇帝只求安稳度日,在对西夏等国的边境纷争问题上一味采取退让的方式,在内治上奉行无为而治,他的无为而治可以用另外四个字来代替,那就是无功无过,再说的难听点就是得过且过,毕竟大宋几代的积累,不需要他有什么大的作为,就能做一个安享太平的安乐皇帝,现在若是在朝中提起西夏诸国,一定会被英宗皇帝大骂一通。灭西夏、逐辽国,平吐蕃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连提都不能在皇帝面前提起。

范纯仁张口微笑,却不能说破,心道:“你倒说的轻巧,朝廷的事岂是这么简单的,这一定大高帽子我可不敢戴!”

“希望如此啊!”范纯仁没有接赵子凡的话茬,只是淡淡的答了句。赵子凡见他神色有异,也觉得有些自讨没趣。

“这位公子听口音不像是润州人士啊!”范纯仁有些疑惑他一个外地人怎么会掺和到京口的人贩子案中来。

“范大人,说来话长,我本是从东京赶往平江开设民信局去的,路过此地时,小妹被人掳走,才在此逗留到了现在!”

范纯仁有些不解的望着赵子凡,这个年纪,这份天资应该好好读书博取个功名才是啊,怎么就想着开店赚钱来了,真是活脱脱浪费了一块好料子,不过民信局这个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些好奇。

“民信局,你这民信局都做些什么买卖呢?”范纯仁道。

蔡确对赵子凡那东京城的民信局也有所耳闻,但是他的想法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商人在他眼中始终是个低贱的行当,听赵子凡在这金山寺的大雄宝殿里侃侃而谈,他真想出声阻止,可是谁叫范纯仁在这儿呢,那可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既然他问了,那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当听说民信局不但可以替百姓投递书信还可以为人转带一些货物,范纯仁立刻双目一亮,他对民信局也感兴趣,但是更让他感兴趣的是通达车马行。他是个讲求实用的人,润州紧靠长江,京口的对岸就是扬州,这里货物运送繁忙,人来车往,百姓较为富足,正因为紧靠长江,沿岸的百姓商贾们靠的也是长江吃饭,无论运送何物,一般都是通过长江运达各地,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车马行,陆运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试想一小袋米,一件木制家具都要找一艘船运送,如果目的地也在长江沿岸的地方那倒不错,但是若离开长江五六十里路呢?不免就要绕个大远路,又找些小船装卸这些货物,从长江支流小河中再转运至目的地,效率极其低下。若是水陆能够结合,这样的局面应该可以大为改观!

润州不是东京城,像通达车马行这样有实力的商铺少之又少,范纯仁是两浙路转运使不错,照理是不应该对这种小事如此上心的,但是他还是润州知州,更重要的是几十年前他的父亲范仲淹同样在润州担任过知州一职,对这里他有着别样的感情,说是第二故乡也不为过。

一个理解他范纯仁,仰慕他父亲范仲淹的少年出现在父子两任共同的润州知州任上,宽厚待人的范纯仁更多的认为这是一种天意。

范纯仁乃是一方大员,心中当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不会贸贸然因为自己一时的喜好轻易做出结论。他有着常人没有的大局观,以及对事物的把握能力,他认为平江府较之润州府更为富饶有余,在那里开设所谓的“民信局”一定比在润州开设生意要好许多,有求才有供,这个道理他也懂,但是这个民信局在苏州开设受益最大的一定是这个赵子凡,而不是当地百姓,因为钱都让他赚去了!而润州则不同,民信局开设在这里书信投递业务一定没有平江府来的火热,但是范纯仁关心的并不是这一点,赵子凡赚的多少是其次的,他是一方父母官,他考虑第一位的是当地百姓,民信局开设在润州,由此通达车马行也必须入驻润州,因此而为当地百姓带来的便利可就比平江府来的多的多了!润州需要通达车马行!

说实话范纯仁对赵子凡民信局的设想与做法也极为赞同,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想,而这个赵子凡将创想直接付诸了实践,并且已经在东京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更看重的是通达车马行,通达车马行的引入,不仅方便了当地百姓,更会因此而刺激当地同类行当的催生,让更多底层的百姓能谋个差事,不得不说范大人已经有了招商引资促进就业的觉悟,只有促进就业百姓都有事儿干了,润州地界才会安定,要知道这次捕获的人贩子,有将近八成都是润州本地人所为!谁吃饱了没事干,愿意做着被人掘祖坟的事儿,还不是被生活所迫!

对于自己暗自的一点点小私心,他也感到有些愧疚,因为他干的是损人利己的事。不过他范纯仁是什么人?他是范仲淹的儿子,百姓才是第一位的,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决心将赵子凡留在润州,将他的民信局留在润州,范大人要干的是空手套白狼的美事!

………【第三十章都说咱家乡好】………

降温了!天冷飕飕的,吹的人冷!各位大大的收藏,推荐比波斯登羽绒服好药热乎啊!赶紧投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纯仁面带微笑,慈祥的面容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让人感觉这是确实是一个关怀后辈的长者!

“行之小后生,这民信局确实是个赚钱的行当啊!”

同样的描述,当赵子凡说给欧阳修听时,他的反映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范纯仁范大人的评语却是赚钱的好买卖,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欧阳修乃是当朝副宰,他的评语高屋建瓴,统领全局,而范纯仁的话则是明显务实了许多,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民信局的东家赵子凡得到了什么益处,而对于民信局给百姓带来的方便却不提一字,他这么说便是有意无意的在敲打赵子凡了,即便赵子凡不是官场中人,但是作为长辈,做些品评也并无不可!

“收益尚可!收益尚可!“赵子凡没想到范纯仁会说的这么露骨,只得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道。

了元大师本想将几人请到禅房之中奉上些香茗招待,但是二人聊的正欢,只得陪在一旁,稍稍扭了下站的酸痛的脚腕。蔡确更是不敢露出一丝怠慢的表情,一字不漏的聆听着范纯仁的“教导”,范纯仁可不仅是他的上司,还是两浙路转运使,位高权重,他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以后自己的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