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梦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部分(第1页)

赵子凡哪里知道这润州城不如东京繁华也不如平江锦绣,但却是范纯仁老爹进入大宋权利中枢的转折之地,对于他范家父子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他才会花这么大的力气,想法设法为这里市井民生着想,但这也不是说范纯仁对治下其他的属地不上心,只是相对而言这里更牵动他得心绪而已,作为大宋著名的布衣宰相,他的一生可是全部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的。

对于前往平江的计划赵子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范纯仁这样的表态让他无法拒绝,另外一个不能说的原因就是王志伦正以为现在自己正在前往平江的路上,而平江那边必定是有他或者他所在的白莲社布置的眼线在,平江的收益可观,可是这接下来的几个月可就得始终处于监视之下了!

而现在不正是一个暂时摆脱他的绝好机会么,在这段时间里赵子凡有了这个绝好的借口,两浙路转运使,我想王志伦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吧!这个名头说出去,想必足够搪塞他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好好思考如何对付这个幽灵鬼魅般的杀手,事实上这一路上他早就想了许多,这个毒瘤必须铲除,不然迟早会毒性作,让人致命。

“这店铺的位置,是否可以让小生选在这金山寺脚下呢?”

范纯仁直要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了,这小子方才自称是商人,现在却又口口声声自称小生,虽然小生二字不是读书人的专利,但是一般的商贾人家子弟是不会这么称呼自己的,基本上两个字也等同于读书人的自称了,他不仅马匹拍得厉害,这改口改的也是一流的快。更气人的是,他竟然连一家小小店铺的选址都要来问自己,这话明着听上去是征求意见,实际上却是当着人的面让了元看在他转运使身份上卖一个面子而已,说到底还是这个小子胎奸猾,你开店便开店了,选在什么地方只要人家同意,你东家又能出的起这个钱就完事了,可他非得要扯上自己!

扯虎皮做大旗,还真是这小子的一大强项啊!范纯仁望了望了元大师,心中竟生出了一丝丝后悔之意,只是事到如今,就算他想反悔,赵子凡都不会同意了,因为这是他遇到的待遇最优厚的一个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了,尽管范纯仁看中的并不完全是民信局而是通达车马行!

………【稿子忘记带回求收藏推荐啊~】………

稿子存在公司,忘记保存在u盘了,今晚的一更留到明天晚上一起更了!抱歉~

………【第三十一章职业女性乌兰卓雅】………

还没吃晚饭,空着肚子大声吼吼:还差1oo多收藏就1ooo拉,大家支持下小弟!~推荐砸下来吧!还有一章晚点,大概7、8点左右

----------------------------------------------------------------

实际与想象总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大宋朝也是一样,当赵子凡得知他是历史上那位著名的布衣宰相时,对范纯仁的第一印象是极为高大伟岸为人稳重的一位重臣,加上范仲淹儿子的身份,才让他几乎顶礼膜拜,可让赵子凡大跌眼镜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范大人,竟然会和一个小商贩讨价还价,最后竟还谈拢了,虽然在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从侧面可以看出范纯仁的确是关心民生,事必躬亲的实干型高官。

了元大师终究是看不下去了,大雄宝殿可不是让人谈生意的茶馆,这么杵着也的确有失了宝刹的风范,便邀着几人去偏殿安静之处继续说话。

最后范纯仁挨不过赵子凡的软磨硬泡,只得将双手一摊,指了指侍立于侧的京口县令蔡确,让他全权帮着处理这店面选址,颁官方许可文书的等事宜,范大人显然是不耐烦了,想为润州百姓做些实事还真不容易,他甚至有引狼入室的感觉。

赵子凡见他亲口落实,终于放心了,在东京有江大少帮衬着,这些事自然是不用他操心的,去了苏州他心里还真有些没底,小鬼难缠,自古就有,虽然是些小事,但真正办起来却是费时费力的,结果倒摊上了这档子好事,这下省了他不少的心,蔡确虽然与他不对付,但是转运使大人亲口指定办的事,量他也不敢从中作梗。

长江对岸就是扬州,那里不仅有扬州美女,美味的扬州干丝,而且是个不输于平江的富饶繁华之地,近水楼台先得月,那里将是下一个目标。

金山寺的确是个风水宝地,背面有山,对面临水,长江犹如一条蛟龙蜿蜒其前方,润州比不得东京繁华,但金山寺的附近一带却绝对是个例外,船埠码头间经常灯火通明,忙到子夜时分,等到天明后便扬帆起航,将货物运送到全国各地,金山寺的山脚下贩卖烛火檀香的小商小贩占据了几乎三分之一的街面,不过他们大多没有自己的店铺,而是沿街就地摆个小地摊。金山寺里常住的有三四百名僧人,这些僧人当然需要吃喝拉撒,于是应运催生的各类日常用品商铺鳞次栉比,这里的布匹店贩卖的基本都是土黄色的布料,用来供应给这些僧人们制作僧衣,而最近的水陆法会更是让金山寺的名声达到了顶峰,这些店铺的生意格外的好,原因无他,参加法会的各地僧人来了近两千之众,他们的到来极大的刺激了和尚用品的需求。

老元对这一带也算是熟悉的,至少比起其他几人来是,赵子凡既然决定了在润州开辟自己的民信局,当然要亲自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看看在哪里弄个店面既省钱又能招来客源,这样的事当然不好真的麻烦蔡确蔡县令了,于是一行人便乘着这个大晴天的当儿,到这里逛上一逛。

站在这间所谓的饰品店里,赵子凡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按照一般的思路,这些店里卖的最多的应该是风簪子,乌木杈,玉镯子,耳饰等等,他来这里的目的也是因为李师师和乌兰卓雅极力要求的,本来嘛逛街就是女人最大的爱好,这个爱好从有商铺开始就存在,恒古至今不变,李师师年纪虽小,但她也是个爱美的小丫头,乌兰卓雅就更不用说了,自从来到中原她还没正正经经的逛过街呢,中原的女子饰品可是做的精巧细致的很,她本来是想好好挑几件的。

可是这个店铺里除了找到几个镀金银叉,一把浮纹雕花银梳外,就再也找不到什么其他值得一看的饰品了,这家店铺挂满了一窜窜乌黑亮制作极为精巧的佛珠,这就是这里卖的最好的东西了。

李师师和乌兰卓雅不免意兴阑珊,这里的一切几乎都围绕着金山寺而运转,开店的东家们也是依靠着金山寺在维持生计,在这里开设民信局能赚钱嘛?赵子凡很快就打消了这个疑问,金山寺里最多的是和尚,这些和尚虽说是方外之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做到脱离世俗的,大多数来往此地的僧众,都有家人,他们也需要对外联系。而且这里人流密集,三教九流,商贾士绅,男女老幼什么样的人都有,从沿着这里步行一个多时辰,就到了长江岸边,那里最多的就码头,码头装载的不仅是货物,还有外地赶来拜佛许愿的人,赵子凡有理由相信,这密集的人流中定然有需要书信传递需求的人存在。

这时也到了吃饭的时间,几人随便找了一间酒楼,便准备好好吃上一顿,这几日整天蹲在金山寺里,吃的都是素斋,青菜萝卜萝卜青菜的再不挑食的人都快吃的淡出鸟来了,赵子凡急于找个地方改善一下伙食,幸运的是这里的酒楼没有因为金山寺的存在而把菜谱全部写上素斋,赵子凡一连点了八宝葫芦、琵琶对虾、菊花海螺、扒烧猪头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这些菜取材均源自长江之中的河鲜鱼虾,镇江的对岸又是扬州,扬州菜又叫淮扬菜,可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这几道菜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无怪乎就连口味颇重喜爱孜然浓味的乌兰卓雅都吃的极香。

酒楼依山傍水,微风徐徐,倒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此时正是吃饭的当口生意倒也不错。赵子凡这一桌乃是在临江一面,又是在最高层,地方并不宽敞,所以在这儿吃饭的人只有他们几个,正当几人甩开膀子大快朵颐时,原本安静的第三层大间中想起了沉重的脚步声,木制的楼梯被碾压的吱呀作响,几人放下了碗筷,却见楼梯口立着一个人,这人身高体长,头顶几乎要触到门拱之上,随着他的站定,那沉重的脚步声嘎然而止。

这人穿着一身黑色交领长袍,衣服的下摆麻利的塞在腰带之上,这个时节人们早已脱去了较厚的春装,换上了轻薄的布衫,而这位仁兄却依然穿的厚厚的,将自己的包裹的严严实实,只撩起袖子露出了乌七八黑的手臂,那手臂青筋崩跳,比一般人的小腿肚子还要大上一圈。再看他脚下却是穿着一双快要烂透了的草鞋,几个脚趾头悉数露在外面,样子滑稽的很。

他缓步走进厅中,这里的木地板又出了不堪重负的吱呀声,他的脚步犹如能够压倒这整座楼一样,让人看着他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跳,害怕这楼面会被他踏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