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非梧不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部分(第1页)

1.重视与同学老师的讨论交流。华附高中奥班,理科高手不胜枚举,老师造诣颇为深厚,有着学理科得天独厚的条件。同学就是身边的老师,与他们讨论,我们可获得很多课本考试之外的启迪。比如,我们上数学课时,偶遇关于高次整系数方程求根的问题,罗华老师就顺便讲了一个数论中的小结论,帮助我们迅速寻根降次。这个结论是这样的:对于一个高次整系数方程,若有有理根p''q,则q为首项的因子,P为末项的因子。关于证明因为要费较多时间,所以老师没有细讲,只说有兴趣的就去找数论书探究。中午放学后同萱谈论到这一点。萱说有一个好的理解方法:以f(x)=ax2+bx+c为例,写成f(x)=a(x…x1)(x…x2)形式,再拆为f(x)=ax2…a(x1+x2)x+ax1x2,若x1为有理根且可表示为p''q,则a×p''q×x2=c;因为c为整数,故q为a的因子,p为c的因子。听了萱的解释后,我就对这一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除了充分挖掘同学资源,独立思考学习为重中之重。超前学习,是竞赛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在普通数学考试中的制胜法宝。超前,简单说就是初中学高中数学,高中看大学内容。超前可以给你一种高度,以苍天之眼望向当前的数学迷宫,再扑朔迷离也能驾轻就熟。比如,你可以用向量的叉乘求平面的法向量,用复数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用隐函数求导法则对难以显化(或显化后求导很麻烦)的方程求导。当然,物极必反,事物都有两面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度的学习方法。另外,超前后也要保持平稳心态,不能对普通数学不屑一顾,否则,将自尝苦果。还有,超前也是很有风险的,因为难题的思路跟平常题不大一样。举个例子,那次我们班数学天王阿庄,刚刚夺得数学竞赛冬令营满分金牌,回来参加学校数学期末考试。考完后我收卷到他身边时,他交卷时仰天长叹:“智障啊,怎么比冬令营还难!”原来他把一道很容易的大题(还是第一道大题)复杂化了,因此整道题的分都丢掉了。这说明纵然做难题势如破竹,做简单题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思路方法的转换,这样才能无往不胜。

3.归纳总结,胸有成竹。高中的数学,分了好几个板块,例如立体几何,空间向量,圆锥曲线,排列组合等。每个板块的规律方法不尽相同。可专门用一个笔记本来做关于这些数学板块的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理清思路。总结一开始可以是知识清单,里面不但包括课本的基本知识概念,还应有一些有用的小结论。知识清单可多空些地方,当今后做题遇到有用的小结论时就补充过来。知识清单便于查缺补漏,提高解题速度。知识清单之后,就抄几道你觉得很有借鉴意义的经典例题,答案之后可以写上自己的解题感想,如本题的方法可做些什么拓展延伸,做题时容易犯什么错误导致失分等等。

学习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候,根据自己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我们也要拟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总之,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语文: 吹尽狂沙始到金

儿时的我,很爱听故事,常常在寂静的晚上,缠着爸爸妈妈讲那些令我心驰神往的古老传说。

记得在我4岁的时候,妈妈晚上外出学习。爸爸会在妈妈快回来的时候,带上小小的我,走到离家很远的一个公共汽车站等她。夜路很长,爸爸就给我讲故事,讲《封神榜》里哪吒的智勇双全,讲《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讲《聊斋志异》里披着人皮的厉鬼……天上的星星眨眼睛,爸爸的故事会飞翔,带着我的思绪万里飘游。

后来,我自己会认字了,就开始自己阅读大量书籍,像一只快乐的蝴蝶,在书的万紫千红中翩飞起舞,缱绻流连。

在我学习语文的过程里,小学的黄秀华老师和初中的黄锦荣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而今,在华附,曹玉华老师和徐冰老师也给了我不少指导和启迪。

关于写作文,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

1.立意新颖。俗话说“出奇制胜”,与众不同的立意能让读者眼前一亮。所以,我们平时应注意锻炼自己多角度解读材料,从而能提高自己新颖地立意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有空时,同学之间也可互相交流,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记得有一节徐老师的作文课,为了训练我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徐老师特意找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材料,打在幻灯片上,让我们每个人就每个材料想出 3~5 个不同的切入点,然后讨论评价谁的角度最有新意。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有一则材料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同学们开始说“越轨”、“出轨”,思维仍有局限。轮到我时,我说:“酒好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师评价说切入点不错,但注意行文时要扣一下材料的“红杏”,否则,含义虽有,却难以让读者一下就看出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并叫我仔细思考如何让阅读者一目了然。此时,教室里某个角落传来一个声音:“是红杏总要出墙。”于是,众人狂笑到抽筋。气氛一下就调动了起来,同学们的思路也越放越开。单单是关于这则“红杏出墙”的材料,就挖掘出“分享”(将满园春意同墙外的世界共同分享)、“见微知著”(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水寒而知冬将至)、“红杏本无意,人望知春来”(世间万物因人的多情而有了别样的色彩)等等。

2.积累深厚。“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了不让自己面对考题有此慨叹,平时的积累必不可少。我有3个专门做积累的笔记本。一本记录好词、佳句、妙段,一本记录著名的史实、名言、典故,一本记录自己平时对人、对事、对书的一些思维的碎片,或是自己想到的妙句、华章。当然,有空的话最好就落笔成文,以一篇完整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小学和初一时较有时间,基本上一有想法就写成日记,初二开始变得很忙,所以,初二、初三只有周记或堂上作文。高中的繁忙有增无减,所以,只能采取记录思绪片段的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开始做这些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使然。

语文的“千淘万漉”虽看似辛苦,但是若内心充满热爱,就会觉得其乐无穷。唯有吹尽狂沙,才能得到灿灿黄金。

英语:听千曲而后晓声

2008年的6月,在高三学子疲于应战高考的时候,我则坐在托福的考场,开始了我的托福考试。这次考试,我的总分为109分(满分120)。有一点遗憾没能上110分。

英语向来是我的强项。小学五年级时我就曾获得湛江市奥林匹克英语竞赛高年级组全市第一。初中以1分之差同奥英一等奖失之交臂,名列全市第12名。

谈到学英语的心得,我觉得学到纯真地道的英文的最好的办法是看原版英文电影。选英文电影的原则是:1。内容应是你最感兴趣的。因为是你的最爱,遇到理解障碍时,你才会有不懂不休的豪气。比如,我最喜欢的是科幻片,于是,我就选了《星球大战》、《黑客帝国》来看。其次是间谍片和情感剧,就看了《谍中谍》、《公主日记1、2》、《美国派》等。2。对话要多。若选择一部动作片,主角的英姿的确让人拍案叫绝,看得也很热血沸腾,但是,到后面你就不知自己是在学武术还是学英语了。情感剧一般很符合这第二点要求,且悲剧的对白比较唯美,而喜剧的对白则很生动、俏皮。

记得初三时,在外国友人Brenda和Aldo的影响下,我开始每天晚上10点下了晚自习后看40~60分钟英文电影,对白字幕都是纯英文,绝不依赖中文字幕,遇到经典对白就抄下来,遇到不懂的词就记在单词本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语感、听力、口语突飞猛进,为日后考托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初三、高一交接的暑假,我上了新东方的新托福班。之后,我很久都没能抽时间准备。我真正开始准备新托福,是在2008年3月中旬。在准备托福的过程里,我的英语老师李汝清老师给了我很多关照和支持。

为备战考托福,每天早上吃完早餐,我就做一篇托福的听力,然后选一段来听写或者跟着听力材料朗读。新托福Longman特训那套书的听力,都是很纯正的美音,简直是用作跟读的不二教材。当然,作为听力书来说这是一个缺陷,因为新托福听力有时会放一些非英语国家教授的讲座,以模拟北美大学真实的学习生活环境,若你的耳朵只会听纯正美音,估计当听到什么法国教授、西班牙教授或日本教授的讲座时,你就会彻底崩溃——Is he speaking English?

每隔两周的周末,我就专门抽出3个小时的时间,完整地做一套新托福的电脑模拟考题。Longman的比较简单,Delta适中,Barron较难。不知为何,我从朋友那得到的一张Kaplan模拟考试光盘的某些词,是不正常的字符,害得我做完一套模拟考题的阅读后,脑子快要瘫痪掉了。本来托福阅读就很伤脑细胞了,做这个不正常的模拟考题,还得连猜带蒙地把那些诡异字符所代表的正常单词想出来,实在叫人大脑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