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京华风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部分(第1页)

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数,我指的是小日本会趁火打劫,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耿一夫说:“既然大哥能清醒的看到这个问题,更应该改弦易辙,认清形势,尽早的结束这场动摇国体的战争,此乃民族大义。”穆亚平不得不佩服耿一夫的口才随即说道:“阎长官对我有恩,且不说这场战争谁对谁错,双方的理由都非常充分。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句话,我不能做不忠、不孝、不义之人。如果阎长官宣布休战,我会第一个响应,这是我的底线。”

其实,穆亚平说的莫能两可,言外之意是说:不能被世人瞧不起,背上骂名。可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况且叛徒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就是大逆不道。穆亚平既要让蒋介石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坚定的反蒋分子,而又是一个忠孝之人。”

耿一夫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他探知了穆亚平的真实想法。最起码他能有所交代说:“大哥,你能有此想法,我感到很欣慰,希望大哥遵守自己的诺言,在适当时机振臂高呼,双方能停止杀戮,于国于民都是义举。我想用一下大哥的电台,不知能否答应。”

穆亚平说:“军用电台不行,但是你可以用我的商业电台。你放心暂时在太原城住下来,安全问题不用担心。”随后双方聊了一会儿家里的事情,耿一夫便告辞了,而穆亚平的目的也达到了,最起码能给蒋介石留下一个不坏印象。

其实穆亚平,通过京城苟德生的禀报,已经基本掌握耿一夫的所作所为,这小子不仅加入了特务组织,还竟然把二弟拉下了水。对于耿一夫这个人物,穆亚平决定利用他,日后通过他,进一步了解军统的内幕。穆亚平自信,凭着自己的先知先觉,不怕他搅局。

在冯玉祥的总体战略构想中,他认为陇海线是主战场,其次是津浦线,再其次是平汉线。徐州是津浦线、陇海线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如果占领徐州,则津浦线、陇海线将连成一气,西北军和晋军会师于徐州城下,然后趁势南下,影响极大。

尤其是盘踞在平汉线上的杂牌军必将发生重大变化,而那些观望的军阀也会改变想法。到那时最低限度,长江北部将无蒋军立足之地。因此,冯玉祥准备在陇海线组织一场大的战役,一举夺取徐州,争取战争主动权。

蒋介石自然也看到徐州的重要性,同样开始调兵遣将,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分难解。在陇海线岌岌可危的时候,蒋介石命令位于平汉线的蒋军第三军团主力,在何成峻的率领下,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以其缓解陇海线的压力。

蒋介石另外一个目的是牵制西北军向陇海线增加兵力。而位于平汉线的蒋军杂牌部队,有徐源泉、王金玉、杨虎城部,他们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不可能死战。为了保存实力,意在观望,这就为蒋军的攻势大打折扣,一时之间攻击效果不佳。

战场上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一时之间蒋军处于下风。尤其是西北军顽强的战斗力,充分爆发出来,一时之间打的蒋军,晕头转向,战局扑所迷离。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中原大战6

中原大战打响以后,傅作义率领津浦线集团,在北部发动了攻势。本来张荫梧就和傅作义有矛盾,现在竟然让他指挥自己,自然心里不爽。因此担任右路攻击的张荫悟进展并不神速。好在蒋军在津浦线南部兵力薄弱,晋军一鼓作气占领了济南。

看到傅作义的风头越来越盛,张荫悟处于嫉妒心理,便向阎锡山告密,说傅作义和张学良私下有来往。张荫悟是阎锡山的心腹,自然让阎锡山起了疑心,随即他削弱了傅作义的兵权,把津浦线的晋军兵力一分为二,而且把傅作义的两个师也划归张荫悟指挥。

阎锡山的昏招,为晋军在南下兖州、胶济线的失败埋下伏笔。张荫悟率领大部分兵力,被韩复蕖吸引到胶济线,傅作义率领本部人马,攻击到兖州、曲埠一带便攻不动了,原因是傅作义手里的兵力有限,再加上张荫悟不给力。另外,韩复蕖在晋军重兵压力下叫苦连天,同时产生了消极的心思。这一切促使蒋介石不得不从新部署兵力。

接着蒋介石命令陈诚、顾祝同率领主力兵团进入山东,旨在快速打败晋军。眼下陇海线陷入纠缠状态,谁也攻不动谁。此时,南方桂系已经被蒋军打败。位于南方的蒋军蒋光鼎部、蔡廷锴部、李云杰部主力兵团已经北调,蒋介石兵力开始占优。

于是,蒋介石抽调陇海路第二兵团主力:胡宗南、蒋光鼎等部入鲁作战,并全部集中在兖州、曲埠一线,组织会战。经过一番激战,傅作义难以抵挡,开始撤回济南。这里和原有的历史有出入。当时,傅作义部由于兵力有限,被蒋军打得落花流水,并且一路北逃。所部在大汶河由于后又追兵、败的仓促,其落水淹死者众多,结果跑到济南才站住脚。

由于穆亚平的缘故,傅作义的主力师其人数,要多于原有的历史。而武器弹药方面也大大加强。尤其是在通讯联络方面非常畅通,对于傅作义有效的掌控部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傅作义撤退的比较从容,退至济南损失并不大。

蒋介石趁着胜利的余威,便命令各支部队趁胜追击,与此同时,为了加强津浦线的攻势,蒋介石命令李韫珩的十六军,经上海并由海运运至青岛,加强韩复蕖部,反攻济南,形势顿时恶劣起来,晋军由进攻态势瞬间转入守势。

七月的阳光烘烤大地,但是远远赶不上战争的热度。在济南行政公署,失败的情绪笼罩在每一个人心头。此时,傅作义望着墙上硕大的军用地图,表情严肃、眉头紧锁。对于整个战局的变幻,他生出无力感,他不明白大好的形势怎么突然会出现这种变数。

傅作义多想发电给穆亚平,希望得到他的指点,但是他不敢发报。由于现在的电文保密程度非常低,这种电报一旦让阎锡山获知,那无疑是找死。济南一线的作战,包括曲埠、兖州的作战,出现如此变数,完全是阎锡山对他的猜疑所造成,而愚蠢的张荫悟根本就不会指挥作战。当然,这一切傅作义那里知晓。

“军座,形势不妙哇!曲埠、兖州的溃败,完全是张荫悟这个混蛋促成的,手握重兵,居然在蒋军第一次攻击下就溃不成军,继而造成我侧翼空虚,失败在所难免。”参谋长气愤地说。另一名参谋赞同说:“军座,这次会战,若是你来指挥,我们最起码能守住阵地,也不至于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也不知阎长官是怎么想的,为何给张荫悟这么大权利。”

傅作义制止说:“大敌当前,精诚团结为重,不要混乱猜疑,也许阎长官也有苦衷吧!”参谋长说:“军座,蒋军投入了重兵,恐怕济南守不住了,不知军座有何打算?”傅作义无奈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要混乱猜疑扰乱军心,我们只能静候阎长官的命令了。”

傅作义发话,众军官尽管心存不满,也不好再说什么。这时,一名值班军官走进,来到傅作义身旁附耳嘀咕了几句。只见傅作义眼睛一亮,快速和这名军官走出作战室。很快在傅作义的私宅,见到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年轻人。

年轻人一见傅作义马上举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傅军长,我是穆亚平的警卫,专程来给你送一封信。”年轻人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傅作义吩咐带年轻人下去休息,然后拆开信急速的看了起来。看完信后略一思考,便把警卫队长招来。

傅作义吩咐,警卫队长亲自安排人前往天津,火速把夫人和孩子送往京城穆府。接着他大步流星的来到作战室宣布:旅以上军官马上来军部开会。众人顿时紧张起来,认为又出现了重大军情,不少参谋甚至出现惊慌失措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