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京华风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部分(第2页)

不一会儿,高级军官到齐,傅作义用严肃的口吻说:目前陇海线陷入焦灼状态,西北军的攻势在减弱,一个重要原因是西北军的后勤出现了问题,连续作战能力衰竭。根据可靠情报,桂系在江南已经失败,将军的重兵已经调往江北参战,而我们津浦线新败,蒋介石又从海上转运十六军加入战团,济南恐怕是守不住了。”

顿时底下传来窃窃私语,傅作义又说:“面对如此危局,我们必须要考虑安全撤退问题。另据可靠情报,张学良很有可能入关参战,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全身而退都成问题。因此我决定,抽调一个团北上,占据廊坊要地,一旦局势不可收拾,我们安全撤出去。今天的军事会议是一等机密,谁要泄露出去,一律军法从事。”

其实,还有很多情况,傅作义没有告诉在座的各位,因为那是他和穆亚平之间的机密。因为穆亚平在信中给他分析了蒋介石重点打击晋军的信息,并告诉他失败已经成定局。另外有关陇海线、平汉线的作战态势,一并分析的入木三分。实际上很多情况,尤其是战场以外的较量,傅作义并不知晓,看完穆亚平的信,他认为事态严重了。

蒋介石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采用了分化、瓦解阎冯联军的策略。当陇海线相持不下的时候,当蒋军恐惧和西北军作战的时候,蒋介石认为,这样相持下去不是长远之计。他一方面派人前往东北,游说张学良出兵,并许与津京地区划归其势力范围,另外答应给张学良三千万参战费。最后提出的条件更加优厚,整个华北都归张学良节制。

促使蒋介石痛下决心的是,江南**领导的红色武装开始壮大,并在江南形成了几块根据地,这可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因此蒋介石认为如果这样打下去,双方都会损失惨重,如果就此让**做大,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因此,蒋介石痛下血本,动员所有的力量,开始分化瓦解晋军里的杂牌军,西北军的众将领,一时之间中原大战产生出了历史上少有的特色。在平汉线,蒋军前敌总指挥何成浚,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大摆银弹、美女攻势。他将武汉、上海城市里的稍有姿色的妓女全部搜罗起来,并组织了几部花车送到前线。

何成浚美其名曰成立军人之家,这些妓女不仅满足自己部队之需,即使对方部队来人也一概欢迎。反蒋一方的将领过来后,好喝好吃供着,大烟随便抽,美女随便玩,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来去自由,一切以礼相待,待为上宾。

另外,根据官职大小,临走之前送给一些银元,如此准备可谓别出心裁,总有一样会适合某人的口味。效果很快显现出来,一时间反蒋联军一方军心浮动、趋之若鹫。这个糖衣炮弹功效惊人,平汉线的枪炮声几乎销声匿迹,只闻猜拳行令、靡靡之音。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反蒋联军,尤其是西北军和杂牌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了重大问题。在陇海线,由于旷日长久的大战,双方投入近百万的兵力,大军作战支出庞大。作为主要提供后勤补给的阎锡山,手头渐渐吃紧。精于算计的他,不得不克扣军饷和减少作战物资供给。

一时之间,西北军催促武器弹药、粮草的电报像雪片一般飞来,阎锡山左支右绌,后来索性把这些电报当作废纸随手乱丢。西北军缺粮缺弹,军心士气受到影响,甚至到了吃咸菜、肯窝头的地步。更甚,阎锡山到后来竟然克扣晋军部队的补给,石友三部就深受影响,这为石友三再次反叛投蒋,创造了条件,一时之间反蒋联军形势暗淡。

更要命的是,蒋介石在德州车站虚惊一场后对属下说:“他们的任务是袭击机场,完成袭击任务就撤。如果发现我们在车站,当时警卫力量只有200多人,假设骑兵达到车站,兵站又没有其他部队,拿嘛主帅一下全部被俘,也许以后的历史就要从写。鉴于西北军强悍的战斗力,我们必须要发挥战场以外的东西,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此一个要西北军命的人物出场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中原大战7

这个蒋介石的功臣人物就是张钫,他受命蒋介石,并以河南省主席、第二十路军总指挥的身份,前往联军阵营,其目的就是瓦解冯玉祥的西北军。可以说张钫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他在中原大战中,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说到张芳其人有些来头,此人有五十多岁,是辛亥革命元老,曾被受过北洋略威上将军的头衔。其部都是收编的河南刀客和绿林好汉,被人戏称为中原老贼头。此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桀骜不驯。他上过陕西陆军小学,并在保定陆军学堂炮课毕业。

1908年,张钫参加同盟会,继而参加了陕西新军。民国以后被任命为师长,出任陕南镇守使。作为西北军老人,他参与了为蒋介石策反韩复蕖的活动,自此和西北军分道扬镳。这次他作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前往孙殿英部展开分化攻势。

说来好笑,冯玉祥探知张钫到孙殿英部后,立即电令把张钫就地枪决。蒋介石得知此情况,便给孙殿英发报,并要求10万大洋赎回。冯玉祥再电,给20万大洋速速枪决。两边相互抬价,一时水涨船高,张钫的脑袋居然涨到60万大洋,简直是一场闹剧。

终究蒋介石钱多,最后保住了张钫的脑袋。而张钫在西北军中呼风唤雨,大展手段、左右腾挪。并利用他在西北军的人脉,到后来拉拢了像吉鸿昌等西北军将领等各路人马数十万人投蒋,冯玉祥一败涂地,有张钫一半的功劳,以至后来张钫的二十路军竟然膨胀到八个师之众。

事后张钫向友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蒋让邵子力劝我说:战事胶着不能解决,实为国家之患,地方人民深受其害,你纵然不放一枪,冯玉祥也不会饶恕你,公益私心,你都应该尽力。本着辛亥革命之精神,为国家效力。”

张钫接说:“我当时向蒋提出要求,准备大宗款项、武器弹药并由我自己分配。变更战略,从豫西、豫南入手瓦解敌军,蒋介石都答应了。我说:阎锡山、冯玉祥各有怀抱,势孤则暂时相顾,力充则互相争长,二人这种貌合神离、各怀疑心的结合也绝不能持久。现在如果能把冯云祥外围的杂牌军收编,冯玉祥的主力自然瓦解,蒋介石采纳了我的建议,因此我的所需条件一概满足,为我的成功瓦解敌军创造了条件。”

张钫为瓦解敌军上下腾挪、、奔走呐喊、收效巨大,可以说以一人之力扭转了战局。他先在平汉线瓦解西北军,然后又到豫西收编杂牌军,并为日后西北军撤往山西的路上埋下了钉子,对于张钫的功绩,后来蒋军集团专门为他出过一本书歌颂他。

而蒋介石则高度称赞他说:“全战役中,以一身冒万险,出入敌垒、游说百端。并命使四出,招致逆军将领,涣散逆军之心,使其内溃,而国军仍得力趁便,趁虚直入嫣。”蒋介石这个评价一点也不过分,西北军很多将领都是在张钫的游说下倒戈的,其他杂牌军也都是在他的策动下,纷纷改变旗号。对于不肯投诚的反蒋军各部,蒋军则以重兵围歼。蒋介石的“银弹、肉弹”攻势把反蒋联军的军心搞散了,几十万大军成为乌合之众。

而晋军集团的石友三部的变数尤为明显,当时他被任命为山东省主席,可是晋军占领济南后,阎锡山俨然凌驾他之上,今天放个县长,明天提拔个警备司令,和石友三这个山东主席一点关系也没有,再加上补给时断时有,石友三气的停战不前、开始观望。下一步石友三再次投蒋,起到了多骨米牌的效应,为反蒋联军的快速崩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八月初,蒋介石集中主力部队,首先向济南发动总攻。蒋介石任命刘峙为津浦线方面总指挥,以陈调元、夏斗寅、马鸿逵部为中路,以蒋光鼎、蔡廷锴等部为右翼,在津浦线向北推进,并形成钳形攻势。

胶济线,以韩复蕖为总指挥,并会同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