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第2页)

由于年代久远,事实是否真如史书所载,已不可考证。

不过,祖皇帝登基后,他和他的后代们显然都很怕新朝代的将领们某一天也会像祖皇帝一样深受部下爱戴,导致历史再度重演。

从此,方国开始了一代又一代对武将变本加厉的牵制。

其目的就在于不让武将有太忠诚的士兵、不让武将有太大的兵权,以及不让武将有太显赫的战功。

却说这萧寻初的父亲萧斩石,他已是方朝开国后,萧家的第三代后裔,是萧寻初祖父的第五子。

他自小就展现出非凡的作战天赋,十二岁便跟随父亲上战场,第一次作战就冲锋在前,成功砍下敌军的头颅,可谓一战成名。

十六岁时,他已可独自领兵作战,是军中不可或缺的少将。

再后来,他二十岁那年,辛国与方国之间的摩擦与日俱增,昌平川一战爆发,他的父亲兄弟全部死在战场上,边疆血流成河,土地被染成鲜红色。

他一个人从尸体如山的地狱里爬回来,独自接下萧家军的重担,重整残军。

从那以后,萧斩石的戎马生涯就剩下一个字——

杀!

杀光敌人。

一血前耻。

夺回昌平川失去的北地十二州。

为死去的父兄报仇!

他也真的很猛。

首先萧斩石身高九尺有余,比绝大多数男人高一个头多,且手长脚长,很有力量,身体素质远超常人。

其次,他熟读兵法,自幼随父出征,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并非所谓的蛮将,是个会动脑子、有策略的人。

种种条件合在一起,终于造就了这个罕见的战争天才。

从此萧家军出征,所向披靡。

光是看到萧家军的旗帜,敌人就会闻风丧胆、丢盔弃甲。

萧斩石只顾冲锋,只顾保卫疆土,只想着夺回故土,没有理会朝中的事。

那时候他还年轻,又从小生长在战场上,不懂朝堂中的弯弯道道,不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百姓自然是希望收复故土的,而且胜仗的消息总能让人热血沸腾。

萧斩石每取得一场胜利,他在民间的声望就会高一分。

随着他的名字在百姓中越来越响亮,小孩开始为他编诗歌,茶馆开始讲他取胜的故事。

而这个时候,朝廷也终于开始忌惮他。

要知道,方国的皇帝已经很久没有亲征了。

人人都赞美萧斩石,那帝王由谁来赞美?

如果天下最厉害的是他萧斩石,那堂堂皇帝又将被置于何地?

如果萧斩石威望如此之高,手上又有忠心耿耿的萧家军,那将来……他会不会效仿祖皇帝?

光是想到这些,金殿里的先帝就寝食难安。

朝堂里的文官们离天子近,最能察觉天子的心意。众所周知,只要站在帝王这边,迎合帝王的心意,就能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

于是,弹劾萧斩石的奏疏如雪花一般飞进金殿。

有说他急功近利的,有说他好大喜功的,有说他傲慢无礼的,还有说他在战场上冒进不听令的。反正只要能说进天子心坎里,想写什么写什么。

这个时候,被打得满地找牙的辛国也隐隐察觉到了方国君主的为难之处。

他们趁机提出议和,希望方国君主尽快撤军。

如果方国打了胜仗,夺回十二州,那么功劳全是将领萧斩石的,萧斩石的名望会一步登天,无人可与他匹敌。

如果方国与辛国议和,那么功劳就是他方国天子的,将领只不过是略微协助了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