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第3页)

在这个问题上,本国君主和敌国的利益,居然是一致的。

萧斩石远在前线浴血,不知道前朝风云变幻。

第一次他收到朝廷的急令,让他立即撤兵准备议和,还以为是在开玩笑。

朝廷是疯了?

他们离夺回北地十二州只剩下八十里路了!

这种时候议和,千里之功毁于一旦!多少将士献出的性命将毫无意义!

萧斩石居然没理这令,断言是伪造圣言,继续冲锋。

谁知很快,梁城中又来了三道金令,催他班师回朝。

萧斩石还是没理。

然后,朝中又来了最后一次诏令,严厉申明若他再不回朝,便判他抗旨谋逆之罪,全家问斩。

那年,萧斩石已娶妻室,并生下长子萧寻光,这孩子刚满周岁。

他拿着送来的金令,骑在马上,望着只剩下最后十里路、近在咫尺的北地十二州,目眦欲裂。

萧斩石班师回梁,两次抗旨果然给他惹来了大麻烦。

他刚一回来,先帝迫不及待地以抗旨为名将他下了狱,一大群等着天降功名利禄的官员迫不及待地开始上书,迎合先帝,准备给他按各种罪名。

万幸,这世上也不是所有人的良心都给猪吃了。

另有一群官员或因利益冲突,或因看不过眼,见形势不好,冒着被先帝疏远的风险,奋力上书,开始营救萧斩石。

整整三个月,整个朝堂剑拔弩张,腥风血雨,每天都是唇枪舌战,简直要大打出手。

谢知秋当时还没出生,但她隐约记得家中长辈提过,谢家人虽然不太看得起武将,可当时谢家与秦家在朝中为官的长辈们,全都在上书营救萧斩石之列。

谢家甚至上了死书。

若是圣上赐死萧斩石,他们这些谢家的文官也当场一起去死。

谢家的小爷爷如此说道:“我不喜欢萧斩石这人

,没见过,也跟他们武人聊不来,但基本的道理我清楚。

“若是没有他们这些武人,辛国兵马早已攻入梁城,从此男为奴,女为娼,我等何来如今安居乐业的踏实日子?

“若是圣上杀了萧斩石,边境其他将领如何能安心在外作战、继续保家卫国?日后国境如何能安稳?只怕要人心惶惶,一个不好,乱世又要卷土重来。

“所以,唯有杀萧斩石一事,哪怕老夫拼上这条命,也决不能让他们成功。”

此刻,这个谢知秋只在传闻中听说的一代名将,正活生生的在她面前。

他满脸刀疤,大手里捧着一碗粥,正小心翼翼地吹着,似乎是打算喂给她这个伤病未愈的“儿子”喝。

他一边吹,一边嘀咕:“你这山上的米怎么回事,怎么都潮了?你整天搞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终于把自己搞得连饭都吃不上了吗?”

谢知秋端详着对方的脸,揣度了一下萧将军和萧寻初之间的关系,毫不犹豫地以萧寻初的身份道:“我早已和家中断绝关系,现在吃什么米,和你无关吧?”

“我——好你个小兔崽子!你这是和爹说话的态度吗?!”

“我又没有求你上山来和我说话。”

“你——”

谢知秋大大方方地直视萧斩石的脸。

如今二十余年过去,这位昔日大将身上伤疤犹在,但看上去已经没了传说中大杀四方的气场,反而像个笨拙的老父亲。

先帝的策略,最终是奏效的。

由于没有夺回十二州,萧斩石本应得到的声望大打折扣。

当然有人同情他的遭遇,但也有人将没得到十二州的结果归罪于他,迁怒他当时没有抗旨,认为他当时就应该硬夺十二州,等回了梁城再夺位,那才是一代英雄。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习惯了如今的安稳太平,年轻一代也不在意要不要收复遥远的十二州了,于是关于萧斩石的讨论渐少,颇有英雄迟暮之感。

待风头过去,先帝看着收敛锋芒的萧斩石,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收了萧斩石的兵权,补之以高官厚禄,算安抚民心,也算补偿萧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