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狐婴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九章 杨府(第1页)

第九九章:杨府善秀忙低头承认错误,想必也是做惯了吧。“五祖母,孙儿错了,是孙儿太莽撞了,急着要看杞王府送来的礼品,才忘记了规矩,以后一定注意一定改。”

五老夫人虽不是长得尖嘴猴腮的刻薄相,也是剑眉倒竖、杏眼圆睁、宽额头尖下巴、倒三角的无福寡妇样。“改?下次?承哥儿,也不是我不相信你,你说说你都跟我说过多少次下次改了,可你改了吗?”

善秀闭嘴不回答,恭顺的低头看地面,一副反正是让你逮着了,你想咋教训就咋教训吧的架势。五老夫人大概也是见惯了的,调过头来看向我,质问:“翁主,承哥儿这样来找你,不是头一次吧?”

我不知道她哪里来的火气和质问我的权力,沉默不语自视忽略,只盼着她赶紧的知趣走开,别惹我发脾气,免得伤了双方的和气。没想到她竟然不依不饶,转向排风问:“你来说,承哥儿是不是经常这样来找翁主?”

排风是最弱的一个,她是仆,杨家哪位主她都惹不起,也不能惹。五老夫人的怒火烧到她身上,她无法抵抗,小声嘀咕:“也没几次。就一次两次吧!”

五老夫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仍然是气冲冲的。“几次是几次?一次还是两次,还是三次、四次!”

善秀见她为难排风,自是不能让排风代为受过,接过去话自己说:“三次!回五祖母:一次是陪同陈留王来看翁主,当时翁主昏睡不醒,我们站在屋外根本没见翁主的面。二次是翁主苏醒,过来恭贺翁主,当时随母亲一起来的,只在外间站了站。三次就是今日,为的是看看大越王朝的贡品。”

语气里已经有不耐烦。按理说,五老夫人应该知趣的懂得收敛,善秀毕竟是杨府的当家人,能和她说到这种地步已经是舍了脸面的。房间里还有婢女在,还有我在,他即使不给他自己留脸面,也要顾及下我的脸面。我是客人还是翁主,这样被人交代行踪,我的脸面何在?我和善秀都已经没脸,而五老夫人还没有准备罢手的意思,她再次看我,语气却是缓和一下,让我以为她知趣收敛了。“翁主,你是外邦女,来自荒蛮之地,不清楚我梁国的礼教。我梁国是礼仪之邦,女子最注重的就是名声闺誉。”

我再敬重她是善秀的家人,也不可能容忍她这样说我,不说自己的脾气,就是当前我的身份和在杨府借住的尴尬,我都不可以做委曲求全的事。打断她的话道:“五老夫人,我累了,您请回吧!”

她没料到我这样不客气,火气更加旺盛,手指我道:“真是野蛮不开花地方来的,一点教养都没有,和长辈说话一点不懂礼仪!”

我唰一眼瞪向她,警告说:“老夫人,够了!”

我现在好歹也是翁主,哪怕是假的也必须当作真的维护,退一步身后就是万丈深渊,别人欺我一次就会欺我两次、三次……以致无数次,我想要坚守翁主的脸面,必须寸步不让。面对五老夫人的挑衅虽不能针锋相对,可也是不能有丝毫的退让。这种情况下,善秀自是赶紧让五老夫人离开,免得矛盾再激化。他上前连拉带拽的,“五祖母,五祖母,走了走了,让翁主休息了。”

五老夫人个头比较高,年龄大力气不小,毕竟是武将家出身,多少也是练过的,她若执意不肯走,哪里是善秀能拉的动的。排风也是有颜色的,上前帮着善秀推拽五老夫人。她人壮实力气大,拉拽五老夫人自然是没问题的。好歹五老夫人算是走了。原本就累,五老夫人又搞得我不开心,身子向下滑进被窝,用力拽被子蒙上头……我想鬼母!我想鬼母想张家村,在那里我哪里会受这样的气,好歹我也是秀才家的小娘子,谁敢说我没家教!哪怕是我蒙住头,也不可能阻挡我的神识洞察五老夫人的动向。善秀连拖带拽把五老夫人拉出六夫人院子,又怕她再回去,吩咐排风把她送回去,之后他自己转身走了。他被五老夫人气的口鼻冒烟,再不离开,都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忍的住火气。走归走,他还要去找六夫人,让母亲劝劝婴宁不要和五老夫人计较,以免惹出来不必要的麻烦。五老夫人终究是他杨家人,婴宁一个外人的感受就是杨家人针对她。他清楚五老夫人的气是来自他娶王家女的事,婚期将近,五老夫人这是没事找事,把她的不满撒到婴宁这个媒人身上。不说他如何找六夫人,单说五老夫人。她回去路上路过六老夫人的院子,心思一动转身进院。排风虽然有善秀的命令,也不可能阻止她去找六老夫人。六老夫人处坐着杨府的其他几位夫人,她们正在议论今日三王府和呼延府给翁主送礼之事。三王府不说了,送礼压根没想到杨家,就呼延夫人给杨府送一车礼品而言,明显是因为翁主才送的,估计是怕只送翁主杨府面子上不好看。往年呼延府只是在过年后才会给杨府发来礼车,今年这么早显然是不正常的。她们要商谈怎么抓住这次机会,赶紧和呼延府重拾旧日情谊。攀附三王府对她们来说有点不太现实,哪怕是郡主还在,也是没有太大可能性的。皇家的子嗣一直不旺,郡主又是皇家旁支,且那一支还只有郡主和她哥哥兄妹俩。郡主的哥哥郡王早已不在,现在的郡王是郡主的侄子。但他年纪也不小了,多年前都已经卧床静养。郡王世子是醉心诗词歌赋的人,附庸风雅不爱管庶事,郡王府管家的事就落到了第三代大官人的手里。大官人能看在姑侄情分,每年给郡主送点礼品,已经很不错了。杨府想借住郡主和皇家的情谊,就是百年前老令公在时都有难度,更何况陈留王、杞王这些本就是皇家正统嫡系,在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朝中官员都要尽量避嫌。而呼延家就不一样了,两家同为军功出身的勋贵,现在还有交情,并且郡主和六老夫人还健在,不看僧面看佛面,单说呼延夫人到杨府先来看望郡主和六老夫人这一条,就证明呼延家还是很在意与杨家情分的。呼延家族还是如日中天的气势,他们不仅管理着梁国的文银铜钱制造,众多家族子弟还在天德军历练,获取军功。呼延家在朝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杨家和他们交好,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这边这说的热闹,那边五老夫人不等人通报,气冲冲挑门帘闯进屋,进来张嘴就说:“让翁主给承哥儿做媳妇吧。”

她这句话无异于扔了炸弹,炸的一屋人都傻愣愣的看向她。她昂着头,全然不在乎大家伙都盯着她看,不以为然的说:“我刚去见翁主,承哥儿不用婢女禀报,自己随意出入翁主的房间,而翁主也没有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妥,看来二人私下相处根本是不避讳的。承哥儿怎么说也是成了亲的人,这样随意出入翁主房间,他不娶翁主,翁主还能嫁给谁!”

她这种逻辑让六老夫人也是醉了。六老夫人是知道沈豫事的,她被五老夫人说的一头毛线,耐着性子说:“你不要胡乱说,官家是有口谕的,任何梁人不得强娶翁主,我们可不能违背官家旨意。”

四老妇人正因为王家女的事窝心。她的丈夫二大老爷,因为她拒绝娶王家女失去一大笔嫁妆,不止一次埋怨她,让她非常窝心和后悔。可面子问题,她也不可能再说愿意娶一位王家女。(梁人勋贵之家的男性称呼排序:老太爷、大老爷、老爷、爷。〈没有少爷的称呼〉女性排序:太夫人、老夫人、夫人大娘子、小娘子。无诰书的不论辈分通称大娘子、未出嫁女统称小娘子。〈没有小姐的称呼,小姐为青楼女子的称呼〉)(杨家兄弟排序是各房一起按年龄排序。老太爷这一代是亲兄弟,自然是不会乱。大老爷这一代,七房只有善秀的爷爷和四房的二大老爷两位叔伯兄弟。善秀爷爷年长,被称为大老爷,四房的就是二大老爷。老爷这一代,善秀的爹年长,是广大老爷。为了区别会把名加上,不然就和“大老爷”搞重了。四房的就是二老爷、三老爷。)因为六房收一位王家女得了实惠,四老夫人唯恐六老夫人安心,赞同五老夫人道:“五嫂的提议很不错哟,翁主虽然是外邦人,穷了点,可好歹有身份啊,比商女强多了。你看看今天来给她送礼的,三王府都占全了,这可是很难得的,咱府都多少年没有这么热闹了,今天要说还是沾了她的光呃。”

她比五老夫人年龄大,喊“五嫂”是因为梁人妯娌之间没有“弟妹”这一称呼,俱是喊对方“嫂嫂”,带上排序就是“五嫂”。有人赞同,五老夫人更提劲了,无视六老夫人的脸色,振振有词:“二嫂说的对。这个翁主虽说没有咱朝贵女有教养吧,可好歹也是有翁主身份的,上的了台面,交往的也都是同样身份的人,对咱杨府的兴旺是帮的上忙的,咱承哥儿就缺这样的媳妇。”

她喊四老夫人为“二嫂”,是按照二大老爷的排序喊的。这话说来就长了,当初杨府大老爷这一代,只有大老爷的夫人(六老夫人)和二大老爷的夫人(四老夫人)两位媳妇,那时候大老爷还没有当祧子。后来,杨府决定大老爷(善秀的爷)当祧子,继承其余五房的香火。基于某些原因,大房、二房、三房并没有老夫人这一辈的媳妇,于是,六老夫人还是被称为“大嫂”,四老夫人也继续被称为“二嫂”。老夫人这一辈的人还有七老夫人。七老夫人信佛,自是不参加这些庶事的。三位老夫人有两位这种腔调,自是又让六老夫人头疼。六老夫人也不能直接拂了两位两位老夫人的话,尽量挑些漂亮的话说来回击:“翁主是暂时住在咱家的,她的病还没有好,你们这样背后议论她,万一传到她耳朵里,还让她怎么在咱家继续住下去?”

“再着,三王府也是知道她在咱家的,杞王爷还邀请她参加过年的祈福仪式,大过年的把她得罪了,她若是执意要走,让三王府怎么看我家?”

五老夫人是永远和六老夫人唱反调,她再次强调:“走?她能去哪?也不是我说她,她一个野蛮之地来的人,懂得啥叫的闺训吗?承哥儿都可以随意出入她的房间,可见之前林翰林娶她为填房,也不是空穴来风。定是她自己不检点,招蜂惹蝶……”六老夫人忍无可忍厉声喝道:“住嘴!”

“林翰林之事官家已经下了旨意,陈留王、杞王业已都出了面,你想让我杨家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皇家嘛!”

这样重的话语自是五老夫人不能承受的,她不得不伸伸脖子住嘴。闲话已经让五老夫人这个搅屎棍给搅合了,不可能再继续,六老夫人下来逐客令:“今天就这样吧,我累了。翁主的事再不要议论,都回去吧。”

“等下!”

善秀从外面迈步进屋,他是找六夫人过来的,正好听到议论翁主。给各位夫人见过礼之后,他说:“翁主的事不要再说了,别让我背负骂名。朋友妻不可欺,翁主和我的一位兄长早已郎情妾意,我救她来咱家养病也是受兄长之托,各位祖母不要误会了,免得影响了翁主闺誉,让我也难做。”

“君子不欺暗室,我也是堂堂的杨府当家人,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能挟恩图报,不能见点好处就上。”

“三王府再看重翁主那是翁主的事,于咱家无关。翁主借住咱府,三王府的人过来,咱家已经是沾光了,就这都够了。”

“善秀作为当家人,没有本事养家糊口,让各位老夫人、夫人跟着善秀吃亏受罪了,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