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老家歌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材亦有道(第1页)

“一万多?”

刘中义问。李国清摇摇头。“两万?”

刘中义又问。“三万八!”

李国清说,“是最好的柏木,一副材就是几块整木料拼成,木料一尺多厚,漆刷得油亮亮的,上面还有雕刻,据说是从外地引进的,专门为有钱人预备的,他们也就是赚个差价。”

刘中义心里暗想,其他方面不必排场,棺材应该买个好的。第二天下午,二哥和姐姐姐夫们全部到齐。大哥家的侄女秋菊和二哥家的侄女冬梅都在请假中,来不了那么快;大侄子正在路上跑货运;二侄子在泰国,一时走不了,不回。刘中义让庄瑶把生意上的事安排妥当后,和姐姐们在同一天到达。刘中义一直守在父亲床边,他不断观察着父亲的表情,想窥见父亲的心理。父亲见后人们回来后,一个个地在床前慰问,脸上努力绽出笑,用微弱的声音呼应。父亲的神智还算清楚,把屋里环视了一圈,问,没看见孙子孙女呢?刘中义赶紧解释说,在路上,在路上。看看离天黑还早,刘中义叫上大哥二哥去棺材铺预定棺材。车上,刘中义问两个哥哥,棺材买啥价钱的?大哥说,三两千的不就可以了,棺材再好,人也是走了。二哥说,随便。刘中义说:“我想买个好的,其他方面不要铺张浪费,不要搞排场,棺材一定要买个好的,这不是爱面子,是自己心里踏实。”

“那你想买啥价的?乐队得四五千,棺材再买贵了,整体算下来得五六万,咱亲戚自家少,不是搞亏了?”

大哥说,“我看人家的棺材都是几千块的,咱又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穷骚干啥?”

刘中义说,到了现场再说吧。棺材铺设在一个村子的后面,是简易棚屋,面积却很大,展示了几十口棺材,全部用凳子架着。大多是杉木柏木居多,还有松木的。价格从2500元起步。刘中义第一次到棺材铺。老板按照棺材的材质和做工一一介绍。刘中义发现便宜的做工就差,有缝隙,两手在小头用力一抬就能抬起来。贵的缝隙小,甚至没缝隙,用手抬的时候很吃力。刘中义发现便宜的棺材所用的木料,有的不是整块的,是拼接的。老板说,这是便宜货,有的人不讲究,有的人没钱,啥样货都得有,做生意嘛,就这样。大哥二哥一直在看4000元上下的杉木货,那些货木料不厚不薄,做工不大细致,造型偏于小气,刘中义看不中,他独自围着一个柏木的转上了。他围着那口柏木的棺材转了几圈,咋看咋顺眼。尺寸有标注,是2200*950*750,外表看去,整个结构就只有4块木料组成:盖子、两侧和底座。头部中间,雕一个大大的“寿”字,上了金色,显得富丽堂皇。棺材两侧是雕花的24孝图,有图有文字,栩栩如生,头部两侧还装饰了一条龙,整体看上去巍巍然有气势。油漆是咖色,光亮亮的能照见人影,摸上去百般丝滑。这个色避开了传统的压抑黑色,很耐看。刘中义试着用手去抬,但纹丝不动。老板见他似有心动,撇了大哥二哥,跟了过来道:“这位老板,这一口是顶级柏木的,是这里最贵的。它是独板制作,这一行叫全盖、全墙、全底和全回头,比十二根原木做的棺要重多啦。重1050斤,别说你了,李元霸来了也抬不动!”

刘中义听得新奇,问道:“我以前见农村里抬棺的就6个人或8个人,还有几个人在旁边扶着,起保护作用,路上抬累了,棺材不能着地,得用板凳支着。这个材这么重,怎么弄到山上去?”

“你这些年没在家呆了吧?”

老板说,“现在呀,都是先用车拉到墓地附近,如果能直通墓地就最好。到了墓地,可以用机械卸下,也可以用人工,用人工很麻烦,现在都是用机械的多。我们可以全部包工,买家也可以自己选择。”

正说着,大哥二哥过来了,围着棺材看了两圈。“老小,看中这个了?不用看这么好的吧?”

大哥问,转脸问老板,“这口啥价?”

“3万8。”

老板说,“实话跟你们说,这口材是从外地引进的,你看这雕花,咱这里没这工艺。俺也就是赚个差价。这种材卖的不多,太贵了。但有的人急等着要,又买得起,还是会买的。”

“用这么贵的材,死人能活过来吗?”

大哥说。二哥在一旁嘿嘿笑。“两位兄弟,话可不是这么说。”

老板给大哥二哥递烟,“棺材就是死人的房屋,当然越贵越好。贵有贵的道理,檀木棺和金丝楠木棺贵的高达百万,因为它们埋在地下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坏,能一样吗?就像咱大活人的房子,富豪们住别墅,穷的住土屋,一下雨这里漏那里漏,能一样吗?”

“听你们说,就得买最贵的,我只知道人死了埋到土里都一样,没区别。”

大哥说着走开了。刘中义已提前了解了,买棺材也能讲价。以前不能讲价,但眼下好多风俗都在悄然改变。他问老板:“3块中不中?”

老板看了看刘中义:“你是老小吧?你能当你哥的家?”

刘中义看着大哥的背,又扫了一眼二哥:“我说的算,你给个实价,全包。”

老板仔细瞅了刘中义两眼:“哦,看来你是大老板。你听我说,全包的话,我请车得花去2000块,你那里上山不费事,否则还搞不定。这样吧,全包3万5,全程服务到位。”

大哥听见这边在讨价还价,赶紧过来了:“老小!你咋真买呀,你可真舍得!我和二哥哪有钱?”

“大侄子的大货车50多万买的,二侄子在泰国一年挣30多万,你俩没钱?连我也瞒?”

“……贷款还没还完呢!你二哥家侄子有那么赚钱?你好好问问!”

大哥已经满脸怒气。二哥听大哥这么说,回应道:“你听谁说的?捡钱哪?!”

“你们不愿意,算我个人的!”

刘中义说:“你们想省钱,别请歌舞,人死了,歌舞团唱流行歌曲,又是唱又是跳,唱《潇洒走一回》,像啥子?我不支持花这个钱,那才真是浪费!”

“真不知道你读了那么多书读到哪里去了?!”

大哥的眉毛拧成了疙瘩,“买这些东西不能算一个人头上,只能平摊,你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