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破解中国经济之谜的方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部分(第1页)

的完全失业率达5。4%,再次更新历史最高记录。

其次,个人消费持续低迷,经济恢复基础脆弱。个人消费占日本经济的60%以上,个人消费的增减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盛衰。经济产业省汇总的数字显示,2001年10月份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4。9%,为1999年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家庭开支减少进一步使需求不足问题更为严重,加剧了物价的下跌。另一方面,股价暴跌,财富效应消失,加剧个人消费萎缩。股价大跌致使投资者金融资产大缩水,严重地抑制了个人消费的增长。

第三,银行不良债权有增无减,金融体系存在相当大的隐患。日本经济虽然经历了十年的调整,但泡沫经济的负面影响依然十分严重。1995年,日本政府曾经宣布全国的金融机构共有40多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近年来,日本各金融机构冲销的不良债权已经超过了这一数字。但是,由于土地和房产价格持续下跌,新的不良债权还在不断产生。据统计,银行系统2000年9月的不良债权净额为29。16万亿日元,在这之后虽然冲销了6。5万亿日元,但到了2001年9月,不良债权净额反而增加到了32。5万亿日元,其原因是在一年中又产生了8万多亿日元新的不良债权。据有关机构估计,日本金融机构的实际不良债权远不止这个数字。金融机构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不得不谨慎放贷,导致了整个金融业的惜贷现象。由于一些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即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被迫关闭。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出现资金的恶性循环,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四,日本财政赤字再创历史最高记录,债务净额超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财务大臣宫泽喜一承认,国家财政已经处于崩溃边缘。据统计,截止2000年年底,日本公债净额已达650多万亿日元,为当年税收的15倍。另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推算,2001年,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净额高达660多万亿日元,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30%。日本公债净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已占居首位。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的整体经济实力仍然强大,依然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00年度的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535万亿日元,远远高于居世界第三位的德国,相当于它的2。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过美国,约达35600美元。从现状来看,日本经济的确困难重重。但是应当看到,日本经济的基础条件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经济困难是相对以往的高速发展而言的,其困难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困难不可同日而语,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

日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波折,总的来看依然处于缓慢增长之中。从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中,日本经济除1998年度下降1。9%和1997年度为零增长率之外,其它8年都处于增长之中,由于日本经济的基数大,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535。69万亿日元,只要增长1个百分点,其增加的经济总量就几乎相当于中国增长5%左右。

目前,日本经济虽然糟糕,并不是全盘皆象人们所担心的那样严重。例如,尽管个人消费低迷,但在民间企业设备投资方面表现不错。消费者捂紧口袋的主要原因是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发表文章认为,日本商业繁荣依旧。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迟缓,日本加大了国外投资力度,对外投资逐年大幅增长,截止2000年年底,日本的对外纯资产(纯债权)达133万亿日元(约合11000多亿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2。5倍。日本资本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左右国际资本市场。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盈余国。日本的众多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00年度的贸易顺差仍然高达1100多亿美元。2001年4至9月份,日本的贸易盈余虽然比上年同期暴跌23。5%,但贸易盈余还高达41887亿日元。由于拥有大量的贸易盈余和所得收入,日本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国。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10多年来,日本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截止2001年11月底,外汇储备达4038亿美元,高居世界首位。日本的外汇储备相当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6个主要发达国家外汇储备总和的约1。5倍。

日本经济虽然困难重重,但依然具备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日本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有一支受过良好教育、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日本的教育非常发达,国民受教育水平较高,员工平均素质处于世界前列,而且日本国民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有着良好的敬业精神。

日本还拥有强大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和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近10年来,日本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科研费用的增长率均高于经济增长率。日本在基础科学的研究方面虽不及美国,但在实用技术的开发方面却领先一步。有许多发明虽然出自美国,但将其变为商品的却是日本。基础科学固然重要,如果不能将其形成生产力,将技术变为商品,也无法促进经济发展。由于日本具有强大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在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工业用机器人、超导应用、光通信、碳纤维、精密陶瓷以及纳米技术等领域拥有相当大的优势。可以说,较强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是日本未来维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资金充足。目前,日本拥有1300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其中有600多万亿日元属长期储蓄存款,不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如果日本的资金、技术创新和企业创新找到巧妙的结合点,就能够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的日本经济困境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滞后、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失误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就整个国家的实力而言,日本仍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1941年,日本出现经济衰退,能源短缺。当时,日本把矛头指向了美国,在一片欺骗烟幕中制造了珍珠港事件。不少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担心,为刺激经济复苏,日本采取大幅度诱导日元贬值的政策,把祸水引向其他国家。

摩根士丹利证券的研究指出,日元进一步贬值已对亚洲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如果日元突破1美元兑130日元的关卡,并进逼1美元兑140日元,中国的人民币将无法承受贬值的下压,从而引发亚洲货币的不安。

早在1998年,中国政府便表示不能接受日本1美元兑135日元的汇率水准。当时,中国政府曾促使美国与日本进行双边干预,以支撑日元汇率。但对今日疲弱的全球经济而言,中国对日元的容忍下限已下降到接近130日元。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大谈“中国威胁论”,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对日本最大的威胁是在高技术领域。统计显示,日本向美国出口的台式计算机数量正在减少,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计算机正在增加。但专家认为,这些数字有欺骗性。它们反映的是仅在中国组装的计算机的价值。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增值技术都来自日本和其他地区。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中突飞猛进,而日本经济却每况愈下。但中国的年人均收入还不足1000美元,而日本的这一数字差不多是中国的40倍。此外,国民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的日本使国民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的中国相形见绌。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这样一群人,在这样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上能生活得这样出人头地,实在是有很多奥秘值得认真研究。

有人说,从世界地图上看,中国加上外蒙古就象一个桑叶,日本象一只桑蚕,桑叶会被蚕吃掉。斯大林建议蒋介石外蒙古独立,去掉外蒙古,地图上的中国就象一只雄鸡,雄鸡会吃掉桑蚕。不管有没有这个说法,外蒙古独立已是事实。二战期间,中美同为盟国,日本为对立国。近年来,日本一直把中国视为最大的威胁,日本政府一方面尽力靠向美国,另一方面却竭力‘复活’军国主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有时候,国人(包括笔者)免不了以情绪化的态度对待日本。

笔者认为,日本经济有不同于美国的地方,日元不是国际货币,日本虽是出口大国,不像美国那样以国际市场为市场,没有美国那样的扩张力,日本的居民消费比例已占国内需求的很高比率,日本的经济泡漠还需要进一步消除。所以日本经济的复苏需要时间、需要靠国际市场,而对其最有利的是亚洲、中国。中国要让世界经济融入,首先是亚洲地区的融入。笔者认为,为了中国的长远快速发展,必须抛弃情绪化的倾向。在政治上军事上等方面,中国要对日以强硬的态度,在经济上要充分考虑其利益。

2。我们亚洲——仰起高昂的头目前亚洲其他地区也在重新面临危机。从各方面看来,这次危机将比1997—1998年的危机更加严重。当时的危机被归咎于这一地区不稳定的货币政策,紊乱的银行体系,缺乏对国际资本流有效管理。这一次则更多的是因为亚洲经济模式本身固有的缺陷。一度令人引以为荣的亚洲“四小龙”——新加坡、台湾、香港、韩国,似乎已经步入歧途。新加坡和台湾都陷入过去30年中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1999年到2000年间,东亚大多错失金融危机之后的改革良机。在区域最严重的银行及货币危机后期,深化改革很快就被视为是一项多余之举。这是因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西方七国挽救经济衰退的举措取得了周期性的成效。并且,这股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显然非常有利于亚洲经济复苏:以IT产业为主要动力的经济,为先前遭受重创的经济带来了强有力的出口反弹。得益于这一增长动力,亚洲经济得以轻松度日。不幸的是,这种经济上的突飞猛进依托的是泡沫经济最后的辉煌。所以当美国纳斯达克的泡沫破裂之时,亚洲经济也未能幸免。

中国的境况不同,她可能有效地抵御其他地区的经济大气候影响。摩根亚洲经济组的专家们对此作了精到的解释。他们认为,中国在廉价的劳动力与资金资源及逐步改善的基础设施方面拥有双重优势,这使得中国可以继续享用亚洲“四小龙”的全球贸易份额。

事实上,中国已经吸纳了大量原本投向亚洲其他地区的外国资本。自1997年以来,中国大陆及香港两地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总计达到1000亿美元。而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则在250亿至300亿之间徘徊不前。不仅新加坡和韩国为中国这个经济后起之秀的出现感到忧虑,日本各地也弥漫着这样的情绪,“我们的对手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有我们的二十分之一,这让我们如何竞争?”对此,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的开放将给亚洲带来非凡的发展机遇。

毋须多言,中国对自己被置于这样的角色感到不安。她有可能造就21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改革传奇,但她无法成为全线衰退的世界经济的避风港。中国经济增长在2001年上半年从7。9%下降到7。3%。不同于亚洲其他地区的是中国拥有旺盛的内需以及受全球IT泡沫破灭冲击较小。但是现在中国的主要出口国—…美国遭受了众所周知的打击。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出口增长已经从2000年的28%下降到2001年的3。9%。这显然很有可能使中国经济的增长暂时低于7%的门槛。中国政府一直公开表示保持社会的稳定在改革开放中至关重要。

中国依然是亚洲的亮点。她在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令其他地区相形见绌。但在全球的经济衰退中,对“零和”游戏的恐惧致使一些国家闭门造车,独善其身。作为世界经济曾经最主要的发动机,亚洲正面临紧要关头。

中国与超级大国—…21世纪的流行语

几年前,当笔者习学于沃顿商学院的时候,那些国际知名的教授们就大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笔者曾同那些来自发达国家、国际知名企业的朋友们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几代中国领导人都曾向世人宣告:中国永远不称霸。其实,这只是由于中国还落后…。一个国家一旦强大,要征服,它就化成军事实力;要探索,它就会化成科技实力;要解决国际争端,它就会化成外交实力;在正常的经济往来中,它就化成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就是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表象。中国即将再现‘盛唐’时代,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

中国的强盛是因为它具有强盛的内外在原因,中国经济再创奇迹的客观需求和供给潜力已由中国的现实国情变化所创造,这个现实国情是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以及中国向‘住行’(或万元、十万元级)的消费层级升级。这个层级对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具有极大的潜力。在这方面发达国家与中国不一样。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衰退,更确切地说如同中国经济一样面临着世纪性的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课题,依次是环境问题、人口剧增和粮食问题、高龄化问题、能源不足问题。但中国经济活力四射。许多国家都看中了中国的巨大市场,一方面我们要在国内集中力量点启动,另一方面不是要抵御外来的‘侵略者’,如今已不是晚清,是已经崛起的中国,是拥有主权的国家,欢迎、支持、保护外来的投资,不是让他们来跳‘陷阱’。

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专心致志发展经济,但国际事务中的形象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棱角。在实力上,中国还不可能隔着大洋去和美国对抗,但是说句硬话还是可以的,对于跑到家门口、近似挑衅的美国‘鬼子’要敢于打它个有来无回。使馆被炸和撞机事件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的眼泪而不是看到了中国人的骨头。美国政府可以任意的拳打各路英雄。中国的强硬和鲜明个性可以在对日、对台的事务中充分表现出来,对于这一点可好好做一个CI设计,我们不能看着印尼的排挤华人事件还认为那是别国内政…。中国大陆要吸引外商外资,首先要吸引港台、新加坡、南韩、日本等亚洲地区的强势国家。中国是吸收外商投资的大国,2001年底,实际外商投资累计已经达到3954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存量的5%强。按照2000年的排序,在华投资(包括港澳台)前十位的排序是:香港1702。97亿美元美国300。32亿美元日本278。1亿美元台湾省261。60亿美元新加坡169。62亿美元维尔京群岛132。28亿美元韩国103。26亿美元英国87。48亿美元德国58。53亿美元澳门48。71亿美元我们可以看到,实际利用的外资中,其中约70%左右来自亚洲地区。中国要开拓国际市场,首先要开发自己的市场。

美国政府罗织人才的绝妙做法是大量的吸收各国的优秀留学生,中国要把输出学子看成是取得全球霸主的第一战略。同时也要敞开胸怀接纳不同的肤色、文明。

我们需要建立怎样的游戏规则?

1。我们需要制度文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但是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有许多人表示不同程度的担忧。中国经济能否长期繁荣?如何才能够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对此,许多国内外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