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夫妇男的叫什么女的叫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部分(第1页)

世之患’,为子孙后代打算,怎么能说是忘了先君的遗命呢?”于是发布命令,紧急动员姜戎的军队,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决计出征。于是乘秦军袭郑归途中不备,率军在崤的隘道设伏,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崤之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秦东进中原争霸的企图。

文公的夫人(文嬴)本是秦穆公的女儿,襄公的嫡母。她请求把战俘秦国三将释放回国,让秦穆公去杀他们,以免两国结怨过深。襄公动摇,答应释放。孟明视三人获释,不脱囚服,匆匆而去。先轸朝见,问起秦国的囚犯,襄公说:“母亲代他们请求,我放了他们。”先轸听了非常气愤,发怒说:“武将花了很大力气才在战场上擒获他们,妇人说几句谎话转眼之间就在国都把他们赦免;毁伤战果而长敌人的志气,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的!”头也不回就往地上吐唾沫。襄公醒悟后,急派人追赶,但为时已晚。不出先轸所料,三年后秦军仍由孟明视三将率领两次攻晋,大败晋军,报了崤山之仇。这时,先轸已不在人世。

这年秋天,狄军攻打晋国,到达箕地(今山西太谷东)。八月二十二日,晋侯在箕地打败狄军;先轸因先前对国君和夫人无礼;心中愧疚。以自我惩罚的心态脱下头盔冲进狄阵,后中箭身亡。

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职衔、有实绩的军事统帅。论才干,他既有军事家的韬略又有政治家的头脑;既有运筹帷幄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且他的谋略很多都具有普遍意义或理论价值。论人品,他性情暴烈不驯,却又耿正忠诚,是一位不惧以身殉义的大丈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功过难书的赵盾

赵盾,即赵宣子,谥号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者。

赵盾生在狄国,童年及少年时代也是在狄地度过的。公元前 644年,在赵盾不满10岁的时候,赵衰随重耳离狄,踏上了充满险阻艰难的流亡旅途,客居异乡的叔隗母子也饱尝了离别后的惆怅寂寥和相思之苦。直到公元前636年,在赵衰原妻赵姬(晋文公女)一再恳求下,叔隗母子才回到晋国。这时赵盾已是年及弱冠的聪颖傅达的青年了。不恃宠固位的赵姬深明大义,又固请于公,以赵盾为嫡子,而自己的孩子居下。其贤如是,实属难能可贵。赵姬明义,叔隗贤惠,赵衰温厚,在这种家庭环境的薰陶下,使赵盾知书达礼,温文尔雅。而早年在狄地的阅历,又使他养成了强悍劲直,豁达大度的性情,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品质在赵盾身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他执政后得到充分的体现。

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卒。由于赵氏家臣阳处父鼎力相助,赵盾取狐射姑(也称贾季,狐偃之子)而代之,将中军,执晋国政,时年30岁左右。赵盾初执国政,便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胆识。他“制事典,正法罪”,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条文,使赏罚量刑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可循;“辟狱刑,董逋逃”,昭雪沉冤积案,监督揖拿逃犯,稳定社会秩序;他还“续常职,出滞淹”,选贤任能,赋职任事,罢免那些庸才和政绩平平的官吏。并将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阳子和太师贾佗,在晋国颁布执行,“以为常法”。这对于晋国政局的稳定,对于法家思想在三晋的孕育产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赵盾还是一个十分活跃且有名望的政治活动家,有一定的政绩可称。灵公元年(前 621年),晋君尚动,赵盾代表晋君与齐、宋、卫、郑、曹、许君盟于扈,为大夫主盟之始。灵公二年,会诸侯大夫盟于衡雍。灵公六年,秦以令狐(今山西临猗西)之役伐晋,赵盾将中军御之。灵公八年,赵盾以诸侯之八百乘纳捷甾于邾。灵公十三年,楚庄王及郑入侵陈遂侵宋,赵盾率军救陈、宋,会于斐林。十数年间,他主盟征战,功绩卓著。然而,赵盾主晋国政初,晋襄公尚能败秦师于崤,再败秦师,取秦地汪及彭衙,使秦终为晋弱;不敢向东发展;遂霸西戎。南方楚国北进的步伐也受到遏止。及至鲁宣公元年(前608年),楚郑合兵侵陈、宋,与晋争霸,晋却屡败于楚;宣公十一年,楚人陈,次年围郑,大败晋师于必;宣公十四年,楚人围宋,晋弗能救,楚庄霸业告成。从此,“晋辟楚”,晋文公霸业就此告终。这个责任究竟谁应该承担?无疑,执晋国政的赵盾难脱干系。赵氏专权,晋政权不能统一,终于使晋国维持霸主地位的愿望落空。但灵公荒淫无道,大兴土木,晋国力日衰,政局不稳,也是重要原因。

赵盾严厉、峻急,却又宽宏、忠厚。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晋襄公死后,赵盾欲立襄公弟公子雍。雍当时在周,他“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赵盾认为,“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可见,赵盾立雍完全是为了晋国大局着想,但由于贾季的反对,特别是夷皋母(穆赢)啼哭于朝,大闹公堂,逼赵盾立夷皋为君时,赵盾竟动了恻隐之心,改变了纳公子雍的决定,于是太子夷皋继位,是为灵公,终于酿成晋国霸势日衰,不敌于楚的结局。

公元前621年,贾季因怨阳处父;派家臣续简伯杀阳处父。十一月,晋杀续简伯,贾季奔狄;其妻却留在晋国。赵盾非但没有株连贾季的妻子,还派臾骈送她到狄国,同丈夫相会。足见赵盾是个虚怀若谷,笃定礼教的仁义之士。赵盾性情劲直,疾恶如仇。灵公继位十四年,愈发骄奢淫逸,晋国民怨沸腾。赵盾犯颜骤谏,灵公惧,派鉏麑杀赵盾。却见赵盾凌晨时已盛装准备上朝;此时正坐着假睡。鉏麑被赵盾忠公亲国的精神所感动,不忍杀死赵盾,又不愿弃君之命,遂触槐而死。成为春秋时期上大夫阶层忠于国事的一段佳话。

这年九月,灵公同赵盾饮酒,伏甲土于宫庭四周,欲杀赵盾,被提弥明发觉,提弥明上前拉赵盾欲走,灵公放恶犬,被提弥明摔死,此时伏于殿四周的武士冲出围杀赵盾,提弥明拼命相救战死,这时武士中一个名叫灵辄倒戈救出赵盾,此人曾在首阳山受过赵盾接济而得以续命;一直感恩未能图报。赵盾逃出晋都还未逃出晋国,赵穿就杀灵公于桃园。史书便又多了“赵盾弑其君”一说。后归国,拥立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成公。

晋国经过“曲沃代晋”;紧接着献公灭大宗 ;而后“骊姬之乱”,晋已无公族。成公继位,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使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之弱,自此方始。

公元前601年,赵盾卒。四年后,赵氏遭“下宫之难”,元气大伤。但赵盾所开的异姓卿族代晋同姓家族为公族的先河却不可遏止。尔后,六卿益强,晋室衰微。终于导致韩、赵、魏三家分晋,同时也孕育出了先进文明的三晋文化。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因帅得国的宋文公

宋文公,本名子鲍,宋昭公之庶弟,宋国第二十三任君主。昭公七年(公元前611年),宋襄公夫人使人杀死宋昭公,立公子鲍,是为宋文公。隔年,晋灵公即派大将荀林父与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又贿诸侯,诸侯反承认其地位合法,此事遂不了了之。

宋国开创者乃素有贤名的微子启,他本是商纣的兄长。商亡周立,纣王之子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悦。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卫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徒封卫,朝歌西与南为,使蔡叔由徒蔡封 ;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徒封邶。共同监视武庚。公元前1065年,武王死,子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管叔、蔡叔皆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周公以成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和殷遗民被一分为二,为了安定殷侯,成王把一部分封给武庚的伯父微子启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称宋公,以奉祀商殷,这就是“宋国”的由来。

因商在继承君位有兄终弟及的制度,宋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而这也导致了弑君夺位的内乱。宋国传至四代宋愍公,愍公不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自己的弟弟炀公,于是发生争夺君位的###。炀公被愍公次子鲋所杀而自立,是为厉公。其后传至宋国第十三任君主宋宣公,不传子与夷,而传位于弟子和,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子和继位为穆公,公元前720年,宋穆公病重为了还兄长之恩情,传位给宋宣公之子与夷,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冯,并驱逐了公子冯。被认为是遵循道义的典范。与夷继位为宋殇公,宋殇公好战,十年十一战,百姓苦不堪言。太宰华督贪恋孔父嘉之妻的美色,乃使人宣言国中:“民不堪命,皆孔父为之。”遂杀孔父嘉而夺其妻,殇公大怒,华督又弑公,从郑国迎回公子冯,是为宋庄公。他就是前文提到帮助郑子突夺位的君主。庄公死后,其子子捷继位,为宋后湣公,在位时与鲁国多次交战,公元前680年,鲁庄公败宋于乘丘(山东巨野),擒宋大夫南宫长万(有神力,为宋国重臣)。公元前681年,宋国报复去年乘丘之役,再攻鲁国,战于鄑邑(山东曲阜南),宋军又败。鲁庄公把南宫长万囚禁在后宫中,因爱其骁勇,厚礼待之,后把他放回宋国。有一回宋湣公和南宫长万一起去打猎,双方起了争执,宋闵公取笑他:“吾初敬君,今君乃鲁国囚犯,吾不再敬君矣。”南宫长万既愧且怒。公元前682年,南宫长万趁下棋时杀子捷于蒙泽,立子游为君,诸公子借曹国军队反击,杀子游,立子捷弟子御说,是为桓公。不久南宫长万奔陈国,宋人贿赂陈国,陈宣公贪其贿赂,再说当年陈国乃宋国的从属国,不甘得罪上国,便答应送回南宫长万。但又虑南宫长万绝力难制,必须以计困之。遂派公子结与其示好结交,大宴伺候,酒喝到一半,大出婢妾劝酬。南宫长万不知是计,欢饮大醉如泥,卧于坐席。公子结赶紧让力士们用犀牛皮将南宫长万包裹起来,再用牛筋束之;并囚其老母,星夜传至于宋国。宋桓公命人将南宫长万与猛获一同绑至市曹,剁为肉泥,并使人治为酪(肉饼),南宫长万之八十岁老母,亦并诛之。宋桓公死后,其子兹甫继位,也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宋襄公。襄公死后,子成公立,成公死后,子昭公立。昭公,本名子杵臼,昭公七年,宋国大饥,庶弟子鲍尽出其仓禀之粟,以济贫者,广结人缘。

按照常理,子鲍只是一个庶弟,怎么会被立为国君呢,此中是不是大有玄机呢?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照着非正常的状况发展了下去而让原先的公子鲍坐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的呢?原因就是因为他长的实在太帅了!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想要跟他私通。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啊,怎么办呢?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讨好公子鲍。你喜欢布施恩惠于国人;我帮你布施。还不愿意吗?还不愿意,我干脆把宋国的江山也献给你做交换吧。按照事情发展的结局看来;两人达成了协议 ;做个一个后世惊人的权色交易。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道家始祖老子

老子,生卒年不详;又名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传老聃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最后不知所终。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早闻老聃大名,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著书立说,造福后世。老聃遂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 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为道教三清中的道德天尊。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老子思想主张是“无为”,中国帝王大多遵循老子思想采取无为而治。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见老子崇尚和平,可是毕竟是理想境界而已。而且有悖社会发展。宇宙观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最早产生了现在的宏观、微观概念的雏形。至于“物极必反”“以柔克刚”至到现在人们还为之津津乐道。 。 想看书来

千秋一圣孔夫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孔父嘉为春秋时宋国大臣,官为大司马。宋宣公让位于其弟穆公。穆公在位九年将死,嘱他以君位还给宣公太子与夷,并使其子冯出居于郑。他受嘱拥立与夷,是为殇公。太宰华督见孔妻“美而艳”,欲谋夺其妻,遂借安宁人民为名,将他杀死,而取其妻。殇公怒,华督又杀殇公,迎公子冯为庄公。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