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破狱战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8(第1页)

1942年11月,根据战争形式的要求,北海道的报社,以具有最古老历史的北海泰晤士报社为中心,将十一家报社进行了整合,在札幌市创立北海道新闻社。在网走町,整合前的网走新报社直接被设为北海道新闻社分社。分社职员当然知道佐久间清太郎越狱和越狱的经过,但事件的报道被视为有引起北海道人心不稳的担忧,因此禁止见报。报纸只介绍战况和北海道居民努力增加军需品和粮食等产量的状况,有关犯罪的报道只字未提。

关于越狱事件,知道的只是网走町和其周边的村镇居民,在满山的红叶不断褪色、落下时,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若在往年,可以看到女人和孩子们爬上山坡采摘山葡萄和蘑菇的身影,但现在因为害怕会与估计藏在山里的佐久间邂逅,所以没有人敢进山。

警察署预测裸体逃跑的佐久间为了搞到衣服,必然会潜入民宅,便通过各村镇的警防队通知家家户户,如果遇到偷盗要立即向最近的警察机关报案。但是根本没有人报案,所以无法掌握有关佐久间的线索。

每天都是碧空如洗,气温开始下降。远处的山峦开始出现积雪的反光。

随着战况的恶化,网走町的气氛日益沉重。

大本营陆军部判断,以阿图岛和基斯卡岛两座岛屿为基地的美军,下一波攻击目标会是千岛群岛,便将设在札幌市的北方军司令部调整为第五方面军司令部,在其统率下组成专门负责千岛方面作战的第二十七军司令部。于是向千岛群岛投放大量兵员、武器、弹药、军需品,作战能力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提高。为了将美军潜水艇攻击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小,兵力输送只好使用小型机帆船、渔船。网走港成为兵力输送的基地之一,船只出入变得很频繁,但是町上在悄悄地流传,说部分船只在出港后遭到潜水艇的鱼雷攻击沉没了。

千岛群岛方面的战备得到加强,接着北海道东部也忙于加强兵力。大本营预测到美军也会向那个方向进行攻击,便将大部分兵力转移到北见、钏路、大乐宅、池田、带广、根室一带。预计美军的登陆地点会是根室附近、十胜海岸、钏路附近、网走海岸,因此急于在海岸线一带构筑防卫阵地以做防备。

网走方面,士兵得到居民的帮助,在海岸线上积极构筑混凝土碉堡和洞穴阵地。网走刑务所也接受军队要求,派出众多犯人去构筑工事,同时大量打造日本刀和长矛作为抵抗美军登陆上岸时使用的武器。

11月上旬下了第一场雪,刑务所允许犯人穿细筒裤、短布袜,起床时间也推迟了三十分钟,改为上午6点。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开始冒出烧暖房的烟,人们呼出的哈气也白花花的。

11月24日,町上的人们在收音机和报纸上得知美军七十架轰炸机袭击东京的消息。大本营公布“我方损失轻微”,但随之而来的解释却说,来袭的飞机是B29这一能长途飞行的大型轰炸机,同时承认由于塞班岛失陷,那里已经建成跑道很长的机场并配备多架B29,因此警告说,今后飞机的空袭也许会很频繁。不出所料,11月28日,四十架B29轰炸关东、东海、近畿南部地区,12月1日二十架B29轰炸东京、静冈,4日再次轰炸东京,空袭趋于白热化。

这时,司法省刑政局接到通知,说冲绳刑务所受到战况恶化的影响,处于重大的危机之中。那是因为缺少主食,临时凑给二百五十名犯人的粮食供给即大米,从日本九州、中国台湾运来的海上运输中断,那年2月一颗米、麦也没有了,只能勉强确保政府保管的六十包稻草袋的进口米。

大本营从众多情报中经过分析判断,美军要在冲绳进行登陆作战,冲绳必将因此而变成战场,便向冲绳县官署发出老幼妇孺非战斗人员去日本本州或中国台湾疏散的命令。根据这个命令,县官署展开疏散工作,刑务所所长仲里达雄考虑应该将在粮荒中挣扎的犯人们转送到本州,并向司法省申请并获得批准。所长立即向县官署提出要付诸实施,但县官署却担心犯人与普通人同船恐怕会发生不测情况而坚决反对,仲里执着地反复要求,终于成功地让六十名犯人坐上了船。犯人乘坐的船从那霸港出发,9月3日进入鹿儿岛,被收押在鹿儿岛刑务所。

10月10日,冲绳遭到从美军机动部队起飞的多架舰载机的猛烈空袭,那霸市百分之九十变成焦土。刑务所的外墙也被爆炸气浪掀倒,关押少年犯的监舍和武术馆全部损毁。

仲里所长再次计划将犯人向本州疏散,执意要移送包括十名女犯在内的一百二十名犯人。这次疏散在县官署也被视为危险举动而不容易获得批准,但仲里于11月7日强行让他们登船。不料得知情况的船长拒绝接收,命令他们下船。仲里与船长经过激烈争辩,才让犯人们留在了船舱里。在这冲突期间,还发生了一名犯人试图逃跑跳进海里溺死的事故。船长在仲里的强硬态度面前败下阵来,船只载着犯人于11月18日出港,途中还因美军潜水艇靠近而被迫避让等原因,于24日进入鹿儿岛港。

仲里发电报指示同船护送犯人的十名看守留在九州的刑务所里执勤,但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全体看守回到预计美军会登陆的冲绳岛。

那年年底,全国的刑务所向司法省报告的粮食供给情况显示,分配给犯人的粮食奇缺,不仅仅是冲绳刑务所,粮食已经成为全国刑务所共同的最重要的问题。

总的来说,粮食状况越来越糟糕,大米每人每天二合三勺的主食配给量有名无实,进入1944年后半年,就连作为大米的代用粮食而配给的谷类、薯类也销声匿迹了,将橡果磨成的粉和用于肥料的豆饼等作为主食配给已成为常态。

体现这一粮食状况的,是分配给刑务所犯人的食物,质和量都已经降低。司法省就算是掺入杂粮、薯类也始终要保证主食每人每天六合的基本方针,各刑务所也开垦所有的空地作为耕地,再向有关机关反复陈情,努力确保这一标准。在这一点上,只作为主食供应的食物还能保证比普通家庭优越得多。

可是,那年年底统计的全国刑务所里犯人的死亡率惊人。太平洋战争前,犯人死亡率通常比普通国民低,即使被束缚自由,但有规律的生活产生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从1941年太平洋战场爆发(1)起,犯人与普通国民的死亡率发生了逆转。1944年全国的犯人五万七千人中实际有三千四百四十八人死亡,那是达到普通国民死亡率3。4倍的高比率。死亡人数超过一百人的有大阪、高松、宇都宫、广岛、三重、福冈、东京丰多摩、滋贺等刑务所,尤其大阪死亡人数是三百六十二人,高松是二百四十七人。

死亡人数激增是由于缺少营养,虽然主食勉强得以保证,但能分发给犯人的副食品可怜得简直不能算是什么副食品。说是酱汤也只是几乎没有豆酱的盐汤,名不副实。蔬菜也只是稀稀落落的几片干枯的菜叶或菜茎,大多都只有盐。普通国民的营养不良也很明显,吃南瓜子、甘薯藤、蔬菜等,在海里或河里捞些贝壳、小鱼、海草等补充营养,所以虽然缺少主食忍饥挨饿,但发生营养失调的概率比犯人低。

那年犯人的死亡率每十七人中就有一人,在难以搞到粮食的大城市里,这一倾向更加明显,令司法省震惊不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网走刑务所关押的八百多名犯人中,死亡的是十七人,死亡率在全国刑务所中最低。冬季处于严酷的寒冷之中,从环境来说最恶劣,但在广阔的农场里收获的丰富农作物,使犯人们保持着均衡的营养。

网走町一带每天雪花飘扬,一过年洋面上便出现大量浮冰。与去年不同,浮冰没有涌到海岸边,以为会靠近海岸,不料又漂回到洋面上,如此不停地反复。

刑务所也是披着一层银装,狱外劳务的犯人们冒着雪从事采伐作业。

提起佐久间的越狱,看守长们时常一副苦涩的表情。他们更关心的是佐久间逃到哪里去了。

佐久间先后于1936年在青森刑务所、1942年在秋田刑务所越狱,但这次逃跑与以前两次逃跑相比,社会情势截然不同。这一点应该会使他无所适从。北海道的粮食状况极其糟糕,配给量少质次。居民靠这些配给量能勉强忍住饥饿,但连配给证都没有的佐久间连这些都无法保证。虽然能悄悄偷些耕地里的农作物、采些山菜充饥,但随着大雪降临,这些都会从地面上消失。刑务所里至少吃饭不愁,从那里逃跑,就等同于被扔进颗粒全无的不毛之地。

他害怕被抓,很可能躲进了渺无人烟的山里,但在雪窖冰天的山里是活不下去的。他逃跑时只穿着兜裆布,当然会设法搞到衣服,但没有火种马上就会被冻死。

“多半已经不在人世了”这句话,成了看守们的口头禅。

1945年1月下旬,浮冰连接岸边,大海被浮冰覆盖。降雪的日子比往年多,一进入2月,便下起了漫天大雪,房屋几乎被雪掩埋。那年也很冷,气温有时降到将近零下三十度。

战况更加严峻,大本营紧急制订作战计划以备在本土决战。包括女性在内加紧进行使用木枪等的军事训练,使民众在美军登陆时也能参加战斗。同时,除了国民学校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和其他中小学生停止授课一年,北海道多达三万名大、中、小学生不仅要加紧军事训练,还要在军需工厂等处参加劳动。

从3月9日半夜起到10日,约一百三十架B29袭击了东京都,广阔的市区被全部烧光。由于这次空袭,司法省的建筑全被烧毁,设在东京造船所的监舍也被烧塌。

东京造船所是1943年2月行刑局局长正木亮接受海军省的要求,靠犯人的劳动力以造船为目的设置的造船所。所在地在东京市城东区南砂町四丁目,占地面积五万三千坪。挑选的都是以前桥刑务所的犯人为主、刑期在三年以下的健康犯人,称为东京造船部队,在石川岛造船所设分队。部队长是前桥刑务所所长根田兼治。劳动成果甚佳,从1943年5月起到遭遇战火的一年九个月间,建造、下水了一百零八艘九百吨左右的运输船。队员达到两千人,法政大学经济学部、法学部的数百名学生和锦城中学的学生也都参与了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