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湖南人是什么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部分(第1页)

在湘西北武陵源头钻出来的男人,凭着菜刀杀出条血路,最后躺成张家界天子山第1万座高峰。这男人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武陵山石敢当,一把小小的菜刀对付着各类魑魅魍魉,由南到北,由北到南,“重整河山待后生”。这男人性情开朗,胸襟开阔雍容大度,在人生征途总能够化险为夷,化敌为友,一份心境一枚胆,决胜负于掌中。这男人喜抽烟斗,留短须,好骑马,体格健壮,枪林弹雨几十年,却从未负过伤。在这样的男人身边,会感到安宁和温馨。这个湖南典型的湘西男人就是元帅贺龙。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1896年出生于武陵山中桑植县一农民家庭,少年时赶过马帮。1917年12月,贺龙与另外一名青年手持两把菜刀,袭击了护送县长的卫兵,夺得两支“汉阳造”步枪,尔后组织起武装。贺龙当上了红军军长,带领几千湘西弟子转战武陵山脉。在贺龙的影响下,他一家人参加了革命,大姐、二姐、妹妹与弟弟等先后牺牲。抗日战争期间,贺龙曾同蒋介石有过一面之见。蒋随口问起贺龙家人可好。贺龙颇有些激动,他回答说:“我家的房子被烧了,全家80多口人全被杀光了,只剩下我一个拿枪的。”蒋介石十分尴尬,一时无言以对。这就是袖里“菜刀”胆气粗的贺龙,一个如湘西石笋般顶天立地的湖南男人,一个一生酷爱体育活动,散打定能夺金摘牌的男人。

正是这样一个男人,率武陵山与罗霄山遥相呼应,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左膀右臂。在罗霄山脉三湾里,湖南人毛泽东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整编。毛泽东即兴用“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鼓舞战士们,他说:“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

豪情万丈罗霄山

还有一类湖南人,胆从火中生,路遇不平就像火山一样不可抑制地喷发出深埋在地下的岩浆,熊熊的火焰一泻千里,以此展示自己的杀力和不可抗拒,充满着生活的刺激和发泄的*。风雨过后回归最初,葱绿如是。这让人想起罗霄山,想起湖南东方与江西毗邻的罗霄山,想起曾有过火山活动征兆的罗霄山,想起出入罗霄山脉的那些人以及关于他们的前天与昨天。

武功山为罗霄山脉最高峰,往北便是风景秀丽盘绕300里的烟花浏阳大围山。围山脚下飘荡着无边植被,放逐着惊险滩头。再往北是平江黄金洞,盛产高度橙色的黄金。往南是湖南攸县的酒埠江。明月山上一眼温泉,喷倾着繁忙中惬意与宁静中的和谐。酒埠江畔盛产3种农产品:蒜、姜和辣椒,称“湘东三辣”,这三重辣味足以抵御北来的风寒,给人以极大的耐力与韧性。再往南就是800里井冈山,一片绿色的汪洋。罗霄山的最南,是浩瀚的东江水库,号称港澳饮水池。优美的空气,洁净的水质,足以满足以对环境苛刻著称的银鱼生长繁衍,也衍生出湘南著名特产郴州坛子肉、临武鸭和东江火焙鱼……

罗霄山横亘在华东和中南之间,绵延数百公里,仅有个口子,交给萍乡与醴陵相邻处的一块肥沃的盆地。这个决口盆地,当仁不让地成了人流物流和多种文化会合的承载点。江南历经数次血洗之后,政府与民间组织过多次湖广填四川大迁徙活动。罗霄山成为移民必须逾越的第一道障碍,山口要道也就必然成为祖堂宗庙最为集中的地方,从江西吉安到湖南醴陵,萍醴孔道的两侧成为江南能够和赣粤交界的梅山古道相媲美的祠堂宗庙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

关于山:激凸南蛮呈刚烈(5)

“老子本姓天,生在大山间,当兵与吃粮,要死卵朝天。”这是当年革命的湖南人,在罗霄山脉湖南段一个山头上用石灰写下的誓言,厢桶大的字20个。罗霄山脉孕育了众多的天地精英。一位位在近代革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

谭嗣同,浏阳市城区人,是中国3000年封建社会第一位试图改良社会,并竭力寻求出路,最终为自己的理想慷慨捐躯的革命志士。士大夫出身的他,没有贪图高官厚禄,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鼎力革新,以延续千疮百孔的清朝的命运。

宁太一,醴陵人,面对同样病入膏肓的晚清政府,他选择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奋起抗争,改天换地。而且,他很快就找到自己的同志,热情投入到同盟会的怀抱。宁太一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一旦找到革命理论支撑,立即启动他的暴力救国历程。1905年,他的同志在罗霄深处的醴陵麻石发动萍浏醴起义,远在日本的宁太一立即接受委任,只身回国。这次起义动员了10万之众,和清政府相持了一个月,在清政府5省“联军”的围剿下宣告失败。此役从根本上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直接催生了随后的辛亥革命。这位堪称反清斗士的职业革命家,被北洋军阀杀害时年仅31岁,长眠在醴陵城西渌江书院后山坡上一座麻石坟茔里。

这座麻石坟茔成了暴力革命的起点,横亘华东和中南之间的巍巍罗霄无疑成了这种革命最初与最佳的摇篮。罗霄宽厚的胸怀给革命者提供宽广的回旋余地,即使遇到挫折,这里也能够提供最为有力的呵护与接纳,谁能踩动罗霄的这种上苍赐予的宽容庇护,谁就能笑到最后。这里得天独厚,是江南的“泰山”,可观沧海逼近华东闹城,重置的地理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空间,一旦革命的山气吹起,数日之间必将吹遍大江南北。

善于观测中国命运“风水”的书生湘潭人毛泽东,1927年的秋收暴动后,独选了罗霄这种上苍赐予的宽容庇护,带着革命的火种由北到南几乎走遍了整个罗霄山脉。最后落脚在井冈山上,将新*主义革命的熊熊大火烧遍全中国。

本来上山挖矿的醴陵人李立三,却成了当代最为杰出的工人运动家。他不经意将苦大仇深的萍乡安源路矿工人们,带到罗霄峰顶,打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响亮口号,吹响了1933年安源路矿大*的号角,让他一度成为初创阶段共产党的总书记。

在革命的游戏中,罗霄山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乡间舞台,孕育出众多的俊杰。湖南浏阳文家市*无疑是一个佼佼者。这位从罗霄腹地走出来的少年,凭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成了共和国党的总书记之一。

湘潭人彭德怀,红三军的缔造者,在最初的几年,他和他的政委滕代远带领子弟兵就盘亘在罗霄山脉的北端。在最艰苦的岁月,他们躲进平江黄金洞,从那个时期开始,他和他带领的队伍就一直是反动势力的肉中刺、眼中钉,直至最后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家。他们的事迹,被一个从这里成长的将军作家写成革命史诗《浴血罗霄》。

随着山脉往南,江西萍乡泸溪境内巍巍的武功山正是当年毛泽东同志带领文家市会师之后的队伍进入罗霄的所在。就在进入山区的冲口,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的雕像永远挺立在峭壁之上。这里活跃的红军队伍是如何度过一个个艰辛的日子的,同样也被另一位作家写成《武功儿女翻江海》一书。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山:激凸南蛮呈刚烈(6)

再往南,就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海洋井冈山。从这个革命的大本营进攻湖南省会长沙,革命军人两次都是沿着蜿蜒的山路行军,借着罗霄山脉郁郁葱葱山林的掩护,接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进可攻,退可守,巍巍罗霄成为共产党人游击战术的课堂和实验场。

运用游击战术,大批的江西老表和湘里伢子成长为红色将领。王首道来自浏阳,耿飙、左权来自醴陵。更多的红军将领组成了新中国平江、醴陵、上栗3个将军县。

同样贯穿着这种精神,并且最终被感召,毅然走到人民群众一边的还有醴陵官庄人程潜,醴陵洪源人陈明仁。其实,在解放战争当中,策划和发动整个湖南和平解放,确保潇湘大地免受荼毒的都是巍巍罗霄孕育的醴陵人。

欲与天公试比高

不管是哪座山,哪怕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都在一个湖南男人的胯下,那个男人,就是因对山的渴望与征服而出现的,他的一生,就是打倒脚下的山,然后躺成一座山。这个男人,就是领袖毛泽东。

纵观毛泽东红色革命的历程,毛泽东对山爱恨交加。他把生命中所有的山,不管高山还是浅山,大山还是小山,前面的山还是后面的山,历史的山还是现代的山,有形的山还是无形的山……都看成了自己的对手。湖南人天生就有极强的征服欲,毛泽东将此发展得淋漓尽致。对他来说,超越生活中的每一座山就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每一步,而且乐此不疲。终其一生,他就是对韶山,对东山,对岳麓山,对罗霄山以及对昆仑山、钟山与庐山等诸山的征服……在与山的搏斗与征战中,他变得更加“山”了,他是集所有山形峦形于一身的湖南人,他是把山当作马来骑的人。

他有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霸气,还有股“老子不信邪”的匪气。用他自己的话道来,是动物也是虎与猴的结合,是人又是神。

毛泽东这个从湖南韶山冲里走出的农人,命运注定了他要冲击与征服一个又一个山头,他流着祖辈们诗性的血液。他曾祖父毛祖人的兄弟毛兰芳,是一位血性诗人,他写了“韶山八景”,发表在毛氏族谱的毛边纸上,字里行间,留下了从军征战,游谑山水的文字。一路诗情画意,一种咄咄逼人气吞山河之势,在毛家这位后代毛泽东身上,提升到了一个常人难以逾越的空前绝后的高度——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

多姿多态的山,就像男人的千姿百态,风度迥异。毛泽东是集大成者,他能站成不同的山。他像岳麓山,聪明睿智留芳世人;他像南岳,宠辱不惊坚如磐石;他像武陵山,路见不平一声吼;他像昆仑山,雄才大略独往来;他像庐山,诡秘莫测不可知;他像泰山,力压群芳兼众长……

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在战斗的随月中阅历了大大小小的山,在他的为数不多的诗词中,有很多对山情有独钟的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百云山头云欲立”、“关山阵阵苍”、“苍山如海”。通过这些对于大小山脉的溢美之词,看得出在诗人眼中,山是雄伟的、挺拔的、壮丽的。在政治家毛泽东的眼里,山是哲学与思想的,山可以让他的征服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总是站一峰望那峰,这山望着那山,他一路征服过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于山:激凸南蛮呈刚烈(7)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距韶峰东山脚下的小山冲里。17岁前念了些私塾,大都时间“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常常一个人去虎穴坪,这里距家10多公里,与湘乡搭界,那时他只听说湘乡出了名人曾国藩,他不是看曾国藩的,他是来见躺在山头龙盘虎踞之地的祖父的。他喜欢祖父,祖父厚道,生性懦弱。他却不怎么喜欢父亲,那个叫顺生的老头奇倔,是头湖南“骡子”。父子之间的矛盾就发生在读书上。毛泽东把线装书当成了“种子”,常蹲在树下看上一天半载。对这种郎不郎秀不秀的举止父亲横竖看不上眼。于是对儿子实行量化管理,规定儿子一天送15担粪去远在他家一里多路的田里。太阳还正当头时,顺生老倌子去“视察”,发现儿子埋在那本破《三国演义》里,于是破口大骂中还带有威胁性的动作。儿子要父亲到田里数数那些粪便粑粑再动肝火。最后的冲突发展到儿子要跳塘自尽。人命关天,这招很灵,儿子取得了胜利。那时,毛泽东把父亲当成了一座山了,他征服了父亲这座山。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丢下锄头把,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对韶山的成功征服。他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东山小学堂在湘乡县城附近的东台山下。同旧式私塾相比,它除了传统的经籍外,还有些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在这里,毛泽东才知道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已经死了,新皇帝宣统已在朝两年。他依然认为皇帝和大多数官吏一样,都是善良和聪明的人,只是需要有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人来帮助他。毛泽东这时较多地接受了维新派思想,特别喜欢梁启超那些笔端常带感情的文章。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崇拜的人物。他并不知道,此时孙中山主张的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思潮,已代替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而成为时代的主流。但革命派把主要精力放在联络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上面,没有在思想启蒙上下很大工夫。革命派所办的刊物在内地也不能公开流传。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在日本刊印《新民丛报》,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和政治思想,在国内风靡一时。湖南又是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梁启超曾主讲于长沙的时务学堂。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要从维新派那里接受政治启蒙是很自然的事情。读书之余,他常登山,从东山到韶山的虎穴坪,不过,这次再不是他一个了,同来比攀登的还有同学陈赓、谭政与肖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们轻捷攀上虎穴坪。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早已不是他所期盼的高度。在面前如浪似涛的山海中,韶峰东山已挡不住他眺望与青山比高的山的高度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循着南岳苍然的一片片原始次森林望去,那座在阳光下渐趋清晰的满山火一样燃烧的红叶,仿佛只几步之遥,不正是岳麓山么?

恬静秀美的岳麓山高不过400米,她却包容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思想精髓。入世与出世,中庸与霸道,无为与有为在这里竟如此的融合,让你去选择,体会和感悟。自古以来,无数湖湘子弟在这里求学、论道、解惑,一个个竟成为叱咤风云甚至改写中国历史命运的人物: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岳麓山像一个温馨的摇篮,培育和呵护着中国早期革命的星星之火:湖湘男人传统的熏陶归好的选择还是对山的征服,而杨济昌是一位极为优秀的登山领跑者。顺着湘江边的那条山路,一个高个的留着分头的年轻男人紧随其后,从牌楼口上爱晚亭;过白鹤泉游麓山寺;拜禹王碑登云麓峰,一路都是好风景。拜过蔡锷向过黄兴,谒过贾谊祭过朱熹,最终还是闪身仄进岳麓书院,朱熹王夫之魏源彭龟年陶澍……最终他还是服了曾国藩,“独服曾文正公”的毛泽东,这期间(1911年),他合着曾国藩曾公的步子,从新军当了半年列兵,然后折回第一师范,然后上了麓山,寄住在麓山的半学斋,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岳麓山下周家台子成立了新民学会,他们经常在岳麓山间、爱晚亭畔、橘子洲头共同研讨国家大事,寻求革命真理,从事革命活动,并于1920年冬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关于山:激凸南蛮呈刚烈(8)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探寻革命道路,从事革命活动期间与岳麓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