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湖南人是什么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部分(第1页)

如沱水般清亮的歌子此起彼伏,萦绕在碧山绿水之间,成了“画乡”凤凰的画中之画。

是啊,沱江水浸润过的青石板路清亮透彻,沿着它你能走进晋朝,看凤凰盘旋,没了争斗、虚荣和烦恼,没了大喜与大悲,只有慵散和闲适,宽容与宁静。

这本该是龙廷久心中的世外桃源!

现实并非这样,一边是苛政酷吏,一边是被奴役的苗民。

1919年12月22日,这是苗人春节,从古丈、泸溪、吉首、保靖凤凰等6县苗民3万余众。古丈龙廷久手下有“神鞭队”,凤凰山区张保良的“勾刀队”,吉首来了“哪塔鞭队”……这些都是使敌闻风丧胆的“敢死队”。他们欢聚九龙寨,身着节日盛装,吹起芦笙踩起堂,庆祝苗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节日——苗年,且以苗民古老的“踩桥”形式盟誓,以示斗争到底之心。

1920年春,军阀政府收买苗民败类潜入九龙寨,将龙廷久手下的火枪全弄坏,然后兵分3路包围了九龙寨。势单力薄的龙廷久眼看火枪皆坏,自知凶多吉少,但仍带身边10多个徒弟寻机突围。出寨门时,遭遇对门山上排枪射击,龙廷久腿部中弹倒地。官府几个士兵想活拿领赏,龙廷久一个“乌鸦就地滚”,双手同发飞刀数十把,将围住他的十多个士兵镖倒。还是那排枪,龙廷久身中9枪,躺倒在九龙河滩。

悲壮的苗歌声中,寨人将龙廷久悬棺了,这是苗人最后的悬棺。

龙廷久,这只血性的凤凰,永远栖息在这不屈的苗寨!

故事里的侗寨流光中的商城

西风正烈。抬头便是被凄清所逐的寒月,为冰冷所冻的雁鸣。“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诗人毛泽东曾借景抒情。

这是1934年底,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之后,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被打散后,疲劳不堪,序列不整。是年12月9日起,红军分3路进军通道县。这时,国民党军为防堵中央红军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前方摆放了6倍于红军的兵力。如果不改变原定前进方向,中央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恰在此时,敌军内部发生了争夺贵州的斗争,从而造成了黔东南的空虚状态。在这个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立即向西。12月11日,红军先头部队占领通道县城。

这是湘西一个厚重的小镇,被侗寨包围着溪镇。

位于湘、桂、黔3省交界的湘西小城通道溪镇,有“百越襟喉”、“南楚极地”之称。

县城里有座恭城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座侗族特色的2层木结构建筑,在淅沥的阴雨中透着些神秘的色彩。1934年12月12日,周恩来、博古、朱德、张闻天、王稼祥、李德和毛泽东等人在这里召开了一次紧急扩大会议。在会上,李德坚持要红军按原定的战略方针,立即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与会者围坐在一张正方形书桌旁。毛泽东坐在一角的长条凳上,远离方桌,似乎是个旁听者。第5次反“围剿”以来,对红军重大军事行动久已没有发言权的毛泽东,坚决反对李德的意见,他说:“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赞同,史称“通道转兵”。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于住:包容全是胆识人(5)

绿水青山,桥亭掩映,悄无声息。红军夜过沉睡的芋头侗寨。毛泽东、张闻天躺在担架上,边行军边为遵义会议相商,后被西方人称为“担架上的阴谋”。芋头古寨侗家藏着红军马灯和传单。芋头鼓楼,至今悬挂着当年红军“通道转兵”的标语口号。

因山形如芋,寨便名为芋头。寨口,一座清光绪7年(1881)所建的塘坪桥,与塘头桥成丁字形。过桥,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六百年的打磨折射出秦阳古韵。百年烟熏火燎的吊脚楼,自山而下,吻坡就势,参差错落,顺应风水,律动着“天时地利人和”乐章。

越过芋头山,过一畈一河一坎,便是皇都侗寨。皇都侗寨是侗寨的标杆。皇都侗寨鼓楼是侗寨建筑的“牌坊”与旗帜。

寻着月辉洗濯茶油搽抹的石板路走进侗乡,亲近鼓楼。古朴端庄、奇伟壮美的旗,纯杉,不施钉铆,拔地凌空,迎风招展。排枋纵横,上下随合,层层叠进,千年不朽。头顶琉璃葫芦,五彩缤纷,金碧辉煌。角饰祥物,神形兼备,栩栩如生。顶置牛皮大鼓,击鼓聚众,决策定夺,万世承传。

皓月清风,男女老少围定鼓楼,吹响芦笙曲,弹拨牛腿琴,跳起多耶舞,唱着琵琶歌。歌唱美好,祈祷幸福。鼓楼博大包容,美丽安详,载着祖母阿萨的愿望,载着勇敢和善良,载着侗寨的生生息息。

作为外来客居,没有鼓楼标记的侗寨,芷江板山的千年客人棚侗寨,是客人侗寨的标杆。

没有鼓楼的侗村,高椅村也“风情万种”。

高椅村位于怀化市会同县雪峰山南麓,沅江岸畔。形如一把太师椅,三面环山为靠背,一面面水而视,村形如“高椅”,故名高椅村。

两万平方米的明清时期建筑群,鳞次栉比,呈五瓣梅花形向外辐射,村中道巷相连,纵横交错。砖混结构的民居,马头墙耸峙,壁飞檐翅。大门内外,院落影壁,饰有壁画、雕塑,或山水风光,或花鸟鱼虫,或人物故事,或书法文字,斑驳陆离,陈酿雅韵,让人倾心。几栋清代后期的房屋,圆顶式窗户和雕塑,带有明显西洋风格,穷乡僻壤的小山村,时已吹进了“洋风”。

高椅村随山应水,奇巧自然,整体和谐,呵一方风水,勤勉治家,崇尚诗礼,有容乃大,堪称侗寨头把“交椅”。

上有高椅,下有洪江。沅■两水交汇处的洪江古商城,流光溢彩,豪气冲天。

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街巷两旁,幢幢形似四合院的“窨子屋”,是洪江特色建筑。“窨子屋”一层为店面,二层多是仓库,三层通常是小间,作居室。三层上有天桥通连。窨子屋既单独成院,又户户相通。为了“抓阳”,窨子屋顶常搭建晒台,晾晒衣服杂什。远远望上,真乃“天上人间”。

洪江地势高低不平,街巷绕房舍弯曲而行,街巷有如迷宫,“七冲八巷九条街”,高墙深宅,曲折莫辨。商号的光洋、戏院的锣鼓以及竹篾木排的声响(洪江三响),杂以土匪、兵痞、军阀的刀枪声。青石板路,条石台阶,长着苍绿绵苔临街高墙,阔楼大院,窨子屋,店铺,戏台,票号,青楼,烟馆,镖局,油漆脱落的红木柱子。揪心的斑驳,恸人的沧桑,透着血色与悲壮。

洪江这颗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明清古建筑群的标本,怀揣着五百年商都起伏的心酸,用古窨子屋讲述着曾经财富的故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于住:包容全是胆识人(6)

洪江淘金库,洪江胭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