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湖南人是什么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30多年历史。石璧堂具有典型的湘中古民居风格。整个建筑装饰十分讲究,石木构件及山墙墀头、檐下、窗额等分别施雕刻、彩绘、堆塑,内容有“丹凤朝阳”、“麒麟送子”、“福禄寿喜”、“鲤鱼跃龙门”及珍禽瑞兽、人物花卉、如意云纹等祥瑞图案。内容丰富,工艺精湛。为晚清湘中民居建筑和装饰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鲜活地解读着博大精深的湘商文化。

与朱紫桂同时及以后,双峰茶叶巨商除刘麟郊外,还有朱奎峰、戴海鲲等。

也许是湖南英才在政治、军事等领域的超强表现掩盖了“湘商”的光芒,但双峰茶商却让人眼目为之一亮,他们便用那些建筑来固化自己的侠义征程。

双峰县城西去约20公里,在三塘铺、甘棠铺、青树坪三个乡镇方圆10公里左右,散布着40多座规模浩大、构造精美的近代庄园城堡。龙安村的树德堂、上地堂、拱辰堂与绍箕堂。香花村的家训堂、松翠堂、绍子堂与伟训堂,统称“朱家大院”。枫树村的体仁堂。茶亭村石璧堂。东合村的柏荫堂。此外,还有邵东县杨桥镇的杨桥荫家堂。

城堡“体仁堂”是红茶巨商刘麟郊的故居。体仁堂建于1891年,其木雕华美,石刻精致,富丽堂皇,气势雄伟。主人仿照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的做法,砖头上刻有工匠姓名和制造年款。整个大门用铁皮包裹,围墙及最外沿的房子墙均有枪眼,双层防御。

幼年丧父的红茶商人戴海鲲,为谢母恩,修建了这样一幢巨宅,便命名为“荫家堂”。

湘中第一大院朱家大院,坐落在双峰县甘棠镇香花村、嘉祥村,村庄四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两村中潺潺流过。系清通议大夫朱雁峰和堂弟奉政大夫朱膺锡于清咸丰年间始建,故又名大夫第。

街衢尽显灵动古风

湖南腹地街衢式建筑群异彩纷呈,其建筑气质灵动、高雅、融合,或恢弘磅礴,或古商古风。

在莽莽群山延绵起伏的旮旯深处,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就像坐落在一把太师椅上。青山绿水,小桥人家。迈过古老的青石门槛,进入古村,行走在沿河的石板路上,像走进了一座封闭的古城。沿河青石垒就的防洪墙,棋盘格局街巷,巷道与街口连接处的门楼,精美斑驳的门庐壁画,严整纵深的布局,考究中轴般对称……一家一户为一单元,整个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虚实结合,朴实大方,饶有变化。两头飞檐上翘的屋顶极具特色,可窥见工匠们的煞费苦心。雕梁镂窗,垂柱门楣刻工精细,外部木结构与白墙切合,雅素明净。。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关于住:包容全是胆识人(9)

上甘棠古民居浸染着传统文化氛围,是“封建宗族活标本”。

内心躁动的祁阳李家大院,始建于明弘治11年(1498),是目前永州市境内年代久远、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居之一。

和谐灵动的双牌邓家大院,为明清建筑。

造化阴阳的新田彭梓城,已是700年的古老故事了,雷同于几乎所有的爱情传说。

风水宝地新田龙家大院,古村落民居和古文化遗址保存至今。

理性与浪性相融的江永“周家大院”,坐南朝北依山傍水而建,南倚锯齿岭、东鹰嘴岭、凤鸟岭、西青石岭。

世外桃源桂东聚龙居,曾被慈禧太后赐予“霁月光风况此胸臆,春葩丽藻粲于齿牙”的楹联,饮誉江南。

气势磅礴的汝城金山村,由卢、叶、李三姓6座古祠堂组成,均为明代建筑。

神秘莫测的邵阳浪石村,地处武冈、新宁、邵阳、隆回、洞口5县交界处,有“鸡鸣五县”之说。

气冲霄汉的江华宝镜村,为清朝江南丘陵地区的典型民居。

古商古风吹过的唐家观,为千年古镇。古街原全长500米,现存300米,街宽4米,青石板街上,立有茶务、商务、沿河章程、禁赌石碑数10块。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山峦碧秀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唐家观的文化特色,10数家店的招牌依旧,残缺的砖墙和古旧的木板支撑着遥遥欲坠的老房子,空气中散发着墙角青苔长久不见阳光的霉味……

这是历史的凝固,时间的雕塑!

宗祠神像与移民情绪

“去滴水洞韶山水库游泳去。”一生与风浪搏击的毛泽东总如燃烧着的湖南辣子,风风火火,火燎火急。那是1959年6月26日。66岁的毛泽东。地点韶山冲。

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土,置身于家乡的山水,内心涌动着思亲念祖的情愫。一大早,毛泽东给父母拜坟后,赶往韶山水库游泳。途经毛氏宗祠时,毛泽东说:“管他三七二十一,我得进去鞠几躬。”走进祠堂,他在祖宗牌位的敦本堂前三鞠躬。转到达家庙毛震公祠时,毛泽东又要进去看看。“先祖牌位到哪去了?”毛泽东问。陪同的人说将它们烧了。“你们这样有得柴烧?!”毛泽东脸上写满严峻,口气严厉:“菩萨是迷信,应该打倒,烈士墓和祖宗牌位是纪念。要不信迷信,至少也要到50年以后。”

今年是2009年,距1959年刚好50年。迷信“倒”了,祖宗还念着。

毛太华是韶山毛氏的祖宗,其故里在江西。明朝朱元璋建立政权后,为恢复、开发湖南,也为奖励将士,遂令他们跑马占地,马蹄所达之土地全归跑马主人所有。毛太华夫妇及两个儿子被分配到湖南湘乡县城北门外的绯紫桥居住,并分得田产。毛太华死后几年,毛清一和毛清四离开了湘乡绯紫桥,迁至湘潭七都七甲,即今闻名天下的韶山。

如明初统一战争一样,明后期的湘南、湘西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余部在湖南的抗清斗争,清初统一战争等等,这一系列的战争导致了湖南人口剧减。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明清两朝政府都采取了招降流亡开垦荒地的政策,大量移民涌入湖南。其中,在江浙皖闽赣中,江西人最多。移民的到来,造成了“主客矛盾”,即移民与本地土著居民的矛盾。同时,也有移民与移民之间的矛盾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建祠堂与建好祠堂,移民有不同于本地人的心态。宗祠是慰藉之所,背井离乡,这是他们对故乡与故人思念的物质标本。祠堂可以更好地协调内部矛盾,在土著与移民以及移民之间的争斗与竞争中取胜。表现了丰富深邃的古老的文化哲学精神。由此,湖南地区的村落中各姓各宗支宗祠建筑遍布,是移民散居以后增强族亲凝聚心理的强烈反映,也是移民门第观念,以郡望自矜,光宗耀祖心理的袒露。

关于住:包容全是胆识人(10)

长沙市宁乡县高氏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系高氏迁宁始祖孟宗公第三子之支祠。祠堂为青瓦土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积989平方米。戏楼两侧的墙壁上,还保存有清光绪四年(1878)至民国时期长沙同和班、清盛班、南楚武麟班等戏剧班在此演出的《二进宫》、《长坂坡》、《弘庵寺》等7个戏曲名单。

位于郴州嘉禾县普满乡路下坪村的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祠堂为砖木结构,青瓦硬山顶马头墙。建筑布局合理、大气。浮雕、彩绘、镌刻工艺精湛。宗族的等级制度等用不同文体以对联的形式镌刻在祠堂的十二根石柱上,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在郴州嘉禾县平世欧家村,有座已300年历史的老祠堂。欧氏祠堂里保存完整的古戏台,壁檐彩绘、木雕石刻,精致素雅、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