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菊花醉孝增结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部分(第1页)

一阵马蹄声碎,惊飞了林中的雪鸡。

暴风雨袭击过后,草原上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龙胆草、鼠菊草与黄色的罂粟花被雨水洗礼,像地毯一样铺满了整个草原。

土拨鼠从隐蔽在草丛根部的地洞口偷偷地露出脑袋来,支楞起两只尖尖的耳朵,瞪着圆圆的如黑豆粒般的眼睛,朝四周窥探。见无有危险,哧溜就钻出来,在草地上觅食去了。

草原深处,有一汪一汪的小水泊。上面漂浮着一些草叶和浮游虫,四只细如丝线的长腿,在水里丈量着行走的路线。

也有一两只癞哈蟆悄悄地隐在水边,等草原上特有的尖嘴大肚蚊子飞过来,就张开大嘴,腾身跃起,把蚊子吸了进去。

草原的四周,是连绵的群山,笔直地耸立着一座座瑰丽的雪峰。山谷里,长满了优美的云杉,高大的云杉为雪峰镶上了一道宽厚的绿边。

雪峰的上方,有一个湖泊,蓝绿色的湖水像宝石一样晶莹可爱。湖水沿山坡流出去,贯穿了整个草原。湖面上,游荡着海番鸭。它那红色的羽毛发出金属的光泽,漂亮极了。

山谷里,还生长着河柳与桦树。白杨也高挺着,与花楸和云杉媲美。草地上,有许多的灌木丛,忍冬与野樱桃十分繁盛。茶藨子和沙棘子也到处都是。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此菊花瓣重叠,与叶色相同。用以代茶,色绿香清,胜于龙井。周围的哈萨克因湘砖米心茶匮乏,都以此菊花瓣茶代饮,谓之菊花茶。菊花茶茶味性凉,可以荡涤腹胀积垢,消三焦邪火,具清热解毒的功效。故而此谷又名为菊花谷。

菊花谷里,只有三五十座房屋,零散地分布在四处。房子是用土坯砌就,房顶上横搭了几根云杉和白杨木。上面用枝条编成的条芭覆盖,留出烟囱,再撒上杂草,用泥抹平了。土屋前,有用剥了皮的木棒圈起的围栏。夏天,牛羊马匹就关在里面。

《菊花醉》第十一章(7)

山谷中央,却有一处大房子,全是用原木建造,有百十间大小。周围用木头圈起了一个院子,院墙上爬满了青藤状的植物,上面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

平时,马匹牲畜是不用人看着的,它们已经熟悉了自己的环境。每日里,牧人打开围栏门,它们就会自动地走出去。在山谷里的草原上游动着吃草,一直到晚上再自己走回来。

山谷里常有云雾,空气显得有些潮湿。早晚温差很大,正所谓“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这里是外天山的一座山谷。出山口不远,是著名的“天山绿湖”伊塞克湖。伊塞克湖的北面,就是俄罗斯人近年修建的维尔内堡垒,也叫阿拉木图堡垒。堡垒很大,有好几万从欧洲来的移民,都是原来被沙皇发配到波兰的罪犯后裔。现在,随着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迅速扩张,急需填充大量的移民,在那儿建立农庄,来开垦肥沃的处女地。

外伊犁天山山脉,伊犁河谷以及哈萨克草原,多为哈萨克人居住,自古皆属中国所辖。当地部落的首领,每年要去伊犁一趟,与伊犁将军叙话,提出一些要解决的困难。每隔一段时间,伊犁将军所辖的税务官员也会派人到哈萨克草原去征收税厘。

快到午时,天空中的薄雾散去,阳光热烈了起来,草叶上的水珠很快就被吸干。木屋里有人开始走动,把被褥与地毯拿出来,搭在围栏上晾晒。

这时,一个小巴郎子从木屋里跑出来,头上歪戴了一顶白毡制作的分瓣翻边帽,上身穿了一件高领衬衣,领口上用手工绣了花边,下面穿了一件白粗布裤子,腰带上左边挂了一个皮囊,右侧佩戴了一把小刀,脚上还穿了一双精致的牛皮小马靴。

他一边跑一边喊:“我要去。我要去。”就朝附近的马群跑去。

紧随着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也是一身哈萨克人的衣着打扮。只是上身穿的是用粗花毛布缝制的长襟大衣,下身是一条皮裤,显得更加英武洒脱。他朝巴郎子跑的方向看了一眼,脸上露出生气的样子。也不见他身形晃动,来到了巴郎子跟前,伸手就把从刚跃到一匹儿马背上的巴郎子揪了下来。

青年哈萨克尚未来得及说话,却不料巴郎子翻手从刀鞘里把刀子抽了出来,横在自己的脖颈处,大喊道:“不让我去,我就死给你看!”

青年猝不及防,想伸手夺刃,又恐伤了巴郎。犹豫之间,从土屋里早已出来了几个人。

为首的是两个老汉,都在六十开外的年纪。一色的哈萨克衣装,腰带上嵌有金、银、珊瑚、珍珠、玉石等物,繁华耀眼。一个是瘦身长立,面容清癯,仙风道骨;一个是胖大浑圆,秃顶无发。天门上点有九个香痕,正是点化吴孝增的上界仙友奇和尚。

那个瘦子,就是胡英的恩师云飞鸿。

他们来到这外天山扎营安寨已经近十年的光景,从太平军安庆大营被围开始,就有计划地在西北苦心经营了这块地盘。山谷周围,方圆几百里,均是哈萨克中帐的居住区。再往南,就是吉尔卡特和布鲁特人以及卡尔梅克人。这一带地区,原来清朝政府极为注意。但自从太平军起义以来,对满清朝廷的打击日益加重,使皇帝再也无力顾及西北。

云飞鸿饱读兵书战策,经史子集,他担心满清朝廷是百足之虫,僵而不死;而且汉人走狗,赤胆忠心之人何止千万计?

大潮来临,各取所需。不要说湖南的曾国藩、左宗棠、安徽的李鸿章死心塌地地甘为朝廷卖命,就是普通百姓,仇视太平军的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