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暴君的特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再国内为由派遣大将崔弘度率军前往江陵戍守,打算就此灭了萧梁。大隋的军队这次是在开皇二年(582)取消江陵总管府后的再一次大规模的进入后梁,引起了后梁上下的大范围的恐慌,曾主张对隋独立的后梁留守萧岩派都官尚书沈君公出使南陈会见南陈荆州刺史、宜黄侯陈慧纪,请求归附。开皇七年(587)九月二十三日,陈慧纪带兵抵达了江陵城下,因为隋将崔弘度带的大军逼近江陵了,于是第二天萧岩带着十几万后梁军民逃入南陈,随后称帝。这下杨坚终于等到了灭后梁的借口,随即杨坚下诏黜萧琮皇帝位,拜他为柱国,封莒国公,后梁宣告灭亡。

同时,杨坚派出自己的得力助手、大隋的宰相尚书左仆射高颎前往江陵安抚百姓和经营这一攻陈战略要地。再就是下诏书陈列南陈后主陈叔宝的罪恶,诏书曰:

“陈书宝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欲……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欲,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自古昏乱,罕或能比。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重以背德违言,摇荡疆场;昼伏夜游,鼠窃狗盗。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可出师受律,应机诛殄;在斯一举,永清吴越!”

诏书被杨坚下令抄写了30多份分发南陈各地,为灭陈做战前的舆论准备,也为将来占领南陈争取民心。当这这诏书传到陈国宫里时,陈后主竟然丝毫不慌。他对侍臣左右说:“王气在此,想必无忧。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他们怎么又做这种费力无功的事情呢。”佞臣孔范也一边附和:“长江天堑,自古以此为限分割南北,隋虏岂能飞渡呢!守边将领妄言事急,想以此邀功。为臣我常常觉得自己官小,隋军真的有胆来攻,我趁机立大功弄个太尉当当”。言毕君臣欢笑、奏乐、饮酒、赋诗,一如往常。而对手杨坚则是继续推进自己的平陈步伐。

在隋以前,北方大军南下都是只在长江的中下游选择中路突破,结却遭遇南军强有力的阻击,形成顶牛态势,最终北军因水土不服,无功而返;但也有成功突破长江的晋武帝司马炎的晋军,其战略为下游东路突破,上游西路沿江而下,东西夹击,令敌首尾位不能相顾,从而一战定乾坤,东吴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前人成功南征战略。杨坚决定攻陈依样画葫芦的同时东、中、西三路齐头并进,全面进攻南陈,达到各条战线处处开花的效果。

第十六章 统帅南征

杨坚这样的战场安排就需要一位统帅来全面指挥全军的前线作战,这时的杨坚再一次想到了自己心爱与优秀的儿子晋王杨广。

开皇八年(588)十月,杨坚在安徽寿春置淮南道行台,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此时杨广年仅二十岁,要作为灭陈的统帅无论怎么讲杨广还是嫩了些,毕竟国家间的征伐不是儿戏。

于是杨坚在任命晋王杨广总管灭陈之事后,又安排自己的得力助手和能人武将为其保驾护航。其中任命左仆射高颎为晋王元帅府长史,军中之事皆由他拍板决断;杨广的老师右仆射王韶为司马,负责粮草运输,军需供应;同时参加这场战争大隋有名的将领都来了,如韩擒虎、贺若弼、杨素、宇文述、王世积等人都成为杨广帐下统兵将领。说实在的杨广有点像是灭陈的挂名统帅,但是历史证明杨广作为统帅在灭陈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花瓶。

对于这场大战杨坚调集了大隋帝国的所有精锐,水陆总兵力达到五十一万之多,共分八路进攻南陈。名义上杨广节制所有大军,但是因为兵力之多,战线之广,所以出永安(四川奉节东)的杨素军、出襄阳的杨俊军、出江陵刘仁恩军三路由山南道尚书令秦王杨俊指挥,直指江夏(武昌),阻止长江上游陈军东援。杨广军出**(属江苏);贺若弼军出广陵(江苏扬州);韩擒虎军出庐江(合肥);王世积军出蕲春(湖北蕲春东北);燕容军出东海(江苏连云港西南)。以上五路由杨广直接指挥,目标直攻南陈都城建康。

十一月,杨坚至定城(陕西华阴)誓师,而准备渡江的各路隋军已进抵长江北岸的指定位置,完成了进攻准备。

十二月,各军大部集结于长江北岸,大军东起海滨,西到巴、蜀,旌旗耀日,刀枪如林,鼓声震天,舟楫竞进,横绝连绵千里,声势之浩大,百年未有。

南陈后主荒淫骄侈,政治**,既不懂军事,又不纳部将建议,凭恃“长江天堑”,疏于防务。为了元会(即春节)之庆,竟命镇守沿江重镇江州(江西九江)、南徐州(江苏镇江)的两个儿子率战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为薄弱。十二月,长江上游的隋军首先发起进攻。杨俊督水陆军10余万出襄阳(今属湖北),进屯汉口。陈后主命散骑常侍周罗喉都督巴峡沿江军事,与郢州刺史荀法尚部数万,据守江夏,同杨俊大军相峙月余。时隋行军总管周法尚率舟师3万,进至樊口(湖北鄂州),击破抗拒的南陈守军。杨素率水军出巴东,沿三峡东进,荆州刺史刘仁恩部由江陵西上,两军配合,水陆兼用,袭占狼尾滩(湖北宜昌),击败南陈守将戚昕。

长江上游的大军为南征开了个好兆头,下游的杨广和高颎也定下的渡江总攻时间为开皇九年(589)大年初一,于是新年的到来成了长江下游的南征大军焦虑的等待。

在等待着总攻到来的日子里,担负指挥隋军作战重任的高颎不免惴惴不安,眉头紧锁。因为在历史上北朝的军队屡屡南征都是饮恨长江,败而北还。于是高颖特意找到深知南朝地理人文的淮南道行台吏部郎薛道衡问:“此番举兵,能否平定江东,请君言之”。

这薛道衡是隋朝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人,他在诗歌上的造诣让同为诗人的杨广十分推崇。参加这次的南征之前薛道衡曾经兼任聘陈主使,多次往还江东,对南陈朝的**情况了解很深,曾经多次上奏杨坚,要求对陈“责以称藩”,也就是不承认陈朝和隋对等,实有灭陈、统一南方之意。所以高颎由此一问,而薛道衡回答的更是精彩,说:“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南北分裂已久,战争不息,否终斯泰,以运数言之,其必克一世;有德者倡,无德者亡。自古兴亡,皆由此道。我隋主上躬履恭俭,忧势庶政,陈叔宝峻字雕墙,酣酒荒色。其必克二也;为国立体在于用人,陈重用小人,命将非才,其必克三也;陈甲土不过十万,西至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

高颖听后,心头的疑虑顿消,忻然叹服说:“君言成败,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

薛道衡这个四胜论斯毫不逊色于当年曹操与袁绍决战官渡时,其手下首席谋臣荀彧为其鼓气的四胜论!都说书生百无一用,而能看透形势,料决断大事的往往就是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开皇八年(588)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

万里长江笼罩在茫茫夜色之中,江水一如既往地拍打着岸边的嶙峋礁石。江南岸华灯闪烁,炮仗声声,笑语连天,百姓们忙着辞旧迎新,把守江户要塞的士兵也都在军营内举行元会之庆,把盏痛饮,高歌做舞。

就在这一时刻,一队舰船突然像箭一般驶向江南要塞,长矛戳空,钢刀森森,一双双虎狼般的目光映绿了长夜!带头的大将正是大隋吴州总管贺若弼。

杨广和高颎定下的渡江总攻时间为大年初一,但作为前锋的贺若弼等不及了,他要抢夺南征的头功,争当渡江第一英雄!贺若弼的行动让沉迷在春节喜庆中的陈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

开皇九年(589)一月一日,南陈君臣都沉浸在元会的喜悦里,但是北方的南征统帅杨广却按计划进军至**以南的桃叶山,指挥下游隋军发动总攻,横渡长江,直指建康;宇文述奉命由桃叶山渡江占领石头山(江苏江宁县);先动的贺若弼已从广陵渡江进攻京口,俘虏南徐州刺史黄恪;韩擒虎由横江(安徽和县)夜渡占领采石。

情形对陈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正月初三,知道消息的陈后主召集公卿讨论战守,次日下诏“亲御六师”,委派萧摩诃等督军迎战,施文庆为大监军。陈叔宝、施文庆不谙军事,将大军集结于都城,并派一部舟师于白下(江苏南京城北),防御**方面的隋军,另以一部兵力镇守南豫州(安徽当涂),阻击采石韩擒虎部的进攻。杨广大军突破长江之后,迅速推进。贺若弼部于初六日占领京口后以一部进至曲阿(江苏丹阳),牵制和阻击吴州的陈军,另以主力向南陈心脏建康前进。韩擒虎部于初七占领姑孰(安徽当涂)后,沿江直下,南陈沿江守军望风而降。同日,贺若弼率精锐8000进屯钟山(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岗,韩擒虎部和由南陵(安徽铜陵附近)渡江的总管杜彦部2万人在新林(南京西南)会合,宇文述部3万进至白下,隋大军继续渡江跟进。至此,隋军先头部队完成了对建康的包围态势。建康(南京)地势虎踞龙盘,向来险要。此时,南陈在建康附近的军队仍不下10万,但是不懂军事的陈后主陈叔宝弃险不守,把全部军队收缩在都城内外,又拒不采纳大将想乘隋先头部队孤军深入立足未稳之机进行袭击的建仪。。

正月二十日,陈叔宝在“兵久不决,令人腹烦”的情况下,决定孤注一掷,命令各军出战,在钟山南20里的正面上布成一字长蛇阵,鲁广达率部在最南方的白土岗列阵,向北依次为任忠军、樊毅军、孔范军、萧摩诃军。但陈后主没有给予大军一个统帅,使得诸军各自为战,毫无背城一战的统一决心。各军行动互不协调,首尾进退不能相顾,这为后来的灭亡加快了脚步。

第十七章 南北统一

隋军的大将贺若弼未待后续部队到达,又一次冲动地率先头部队出战南陈鲁广达部,虽初战不利,但贺若弼燃物纵烟掩护撤退,尔后又集中全力攻击萧摩诃部使其溃败,陈军一部溃败,全军随之瓦解。在这同一天,韩擒虎进军石子岗(江苏南京雨花台),南陈大将任忠迎降,引韩擒虎一部直入建康的朱雀门,隋军随即攻入了建康都城。很快,城溃兵逃,南陈百官遁跑。后主陈叔宝自己也跑到景阳殿后,藏入井中躲避。隋军冲进宫内,遍寻后主不见,最后发后主陈叔宝藏匿于枯井之,于是一国之主的陈叔宝狼狈地被隋军擒获。与之相比,时年十五岁的太子陈深沉毅安详,安坐阁内,一旁有太子舍人孔伯鱼侍立,隋兵闯入时,陈深安坐如常,并发言问候:“戎旅在途,非常辛苦吧”。成日攻伐杀戮的隋兵此时也为这位少年的雍容气度所慑服,全都立于原地向陈深行军礼。

运兵神速且一路领先打到建康城下的贺若弼,自以为必定能夺得灭陈首功,然万万没有料到,他还是晚了一步,晚了关键之关键的一步。韩擒虎先进入南陈都城建康,并抓到南陈皇帝陈叔宝。首功被韩擒虎所得,贺若弼恨极,恨得食而无味,恨得夜不能寐,恨得咬牙切齿。应该来说他的恨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率领的军队激战、鏖战、死战,扫清了陈军的主力,却为韩擒虎乘虚而入提供了机会。他气不能平,要与韩擒虎争个明白。后来还把这事争到了杨坚的御前,他怒不可遏的申诉道:“臣在蒋山死战,大破对方精锐部队,显耀了上国的威武,遂得以平定陈朝。韩擒虎少有大战,岂能与臣相比!”韩擒虎毫不退让,辩白道:“臣奉君旨,与贺若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而贺若弼不遵君旨,竟然挥军先行,逢敌而战,以致将士死伤甚多。臣以五百轻骑,兵不血刃,直取建康,收降任蛮奴,擒拿陈叔宝,占得府库,覆灭其老巢。贺若弼直至黄昏之时,才扣北掖门,臣开城迎入,其充其量不过是将功补罪,岂能与臣相比!”贺若弼闻言大怒,拔刃刺向韩擒虎,幸被旁人劝开。

且说都城建康被隋军攻下后,南陈尚领有长江中游、三吴与岭南地区。开皇九年(589年)1月22日,英姿飒爽的杨广意气风发挥军进入建康,随即命令被俘的陈后主发令招降。坚守江夏的周罗睺、陈慧纪与守备长江中游诸城的守将陆续投降,三吴地区的吴州(江苏吴县)、会稽(浙江绍兴市)二城坚守拒降,岭南守将徐璒阻挡隋使韦洸于南康前,不愿意归附隋朝。于是杨广亲率军南下三吴、岭南等地征讨,而后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

杨广一边安排消灭陈国各地的抵抗势力;一边安顿吏民,斩杀南陈佞臣施文庆、沈客卿等人,为民除害;同时杨广派高颎和元帅府记室官裴矩搜集图书古籍、封存府库,对江南资财一无所取,江南民众都称颂杨广的贤德。在他的指挥下,得陈国三十州,一百郡,四百县,军功赫赫,隋朝最终得以统一南北。

在后来编写许多的野史甚至正史中对于杨广指挥的这场统一战争完美的找不到杨广一丝的瑕疵时,为了污蔑和证明杨广是一个好色之人。便涂改历史说杨广进入建康城后派属官高德弘去取拿陈后主的妃子绝世美女张丽华,而高颎以“从前姜太公蒙面斩妲已,今天怎能留下张丽华这个祸水”为由拒绝理会杨广要求的同时并把张丽华给杀了,从而杨广就记恨上了高颎并在即位后找了个理由把他给杀了。可是《陈书》记载“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这张丽华明明是被杨广亲自下令斩杀的,但是一些后来的编写史书的史官与写野史的文人骚客为了迎合唐初时唐王朝所宣称的杨广是昏庸好色之徒,而去涂改那对于杨广本是完美的一次江南行。其实他们的编写是经不起推断与历史事实的对质的,后文中我会通过事实来证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被人认为是昏淫好色的杨广其实并不是传说中那样的,他对女色起码很节制。

开皇九年(589)四月,杨广把陈后主陈叔宝和陈国的王侯将相二百多人连同陈国的服舆宝器、天文图籍等等,一并展览似地用铁骑围押着,在长安的骊山向父皇杨坚和整个大隋帝国上演一场“献俘”的大戏。看到自己心爱儿子如此的出色,杨坚毫不犹豫的加封杨广为太尉并赐与大量财物,同时加封与杨广一起出征的秦王杨俊和高颎、杨素等一大帮文武大臣。而后杨坚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命内史令宣诏痛斥南陈君臣的过失和亡国罪行。陈叔宝与陈国王子、群臣都惶恐跪伏,屏息流汗。虽然杨坚把他所篡夺的周朝宗室皇族杀得一个不剩,但不知道为什么杨坚对陈叔宝一族却很宽厚。后来每次朝宴时还怕陈叔宝伤心,嘱咐乐师不许演奏江南音乐。不料陈叔宝奏称说每次朝会自己没有官号,要杨坚给他实封一个官当当,杨坚苦笑,说道:“叔宝全无心肝”。听监守的人说陈叔宝天天喝得大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杨坚还真为陈后主身体着想,让监守官员节制供酒,不久就又下令:“任他喜欢供酒吧,否则他不畅意喝酒,日子肯定也过不舒服。”并把陈氏宗室子弟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