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暴君的特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部分(第1页)

颉利可汗也觉得交战不如和亲,便带兵撤离已占领的雁门。至此,双方战火暂时停息。

然而,事过不足一年,颉利可汗又亲率将士围困马邑城,战斗十分激烈,每天交战十余回合,一时难分胜负。当唐朝援军到达松子岭时,颉利可汗大为吃惊,为了找条后路,便提出与唐和亲李渊回答说:“释马邑之围,乃可议婚。”颉利可汗同意撤兵,但义成公主坚决反对,要求继续围攻,把唐朝将士困死在马邑城,颉利可汗只好把善于制造攻城器械的高开道召来,连夜攻打。颉利可汗虽然攻下了马邑城,但并没有长期占领,而是以此作为再次向唐求婚的资本,唐权宜答应和亲后,颉利可汗便将马邑归还于唐。

颉利可汗之所以一再攻唐,这是因为:第一,义成公主及公主弟杨善经的一再劝说煽动;第二,颉利可汗势大野心也大;第三,李渊建唐在突厥人心目中不是正统。李世民就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直到贞观四年(630年)正月他还说:“天下未一,人或当思隋。”

贞观四年(630年),唐出兵偷袭突厥成功,坚持复国的义成公主被李靖所指挥的苏定方所杀,颉利可汗被俘送到京师长安。从此东突厥灭亡,这仿佛就是多年前北周千金公主遭遇的一个轮回,让人感叹一个和亲公主的悲惨与痛苦。

雁门之围解了之后,杨广与十月初三回到东都洛阳。经过这事之后,东突厥与中原大隋王朝的敌对关系公开化了,并开始没有顾忌的入境掠夺重新成为了大隋北方边境的大患。为防备突厥的掠夺,杨广下诏任命能征惯战的名将王仁恭官复原职,领马邑太守。他一到任就遇到了始毕可汗亲自带领几万铁骑入侵马邑。

同时突厥的二特勤奉始毕可汗之命向南纵深入寇。面对如此情形,身为马邑太守的他从郡兵中选出精锐,主动出击,大破突厥并斩杀了突厥的二特勤。而后不甘失败的突厥再次入寇定襄郡,再次被王仁恭打败,丢弃六畜而归。从这里就能看出,东突厥虽然开始崛起但是依然没有与隋争锋的实力,这也是始毕可汗不敢大规模的入侵的原因。为加强北方边境,杨广再次下诏李渊统领太原本部人马,和王仁恭一起北备胡人。(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河南瓦岗

杨广南巡,带走了大隋在中原的大部分精锐军队,使得中原统治处于一种比较空虚的状态,这使得依然在挣扎的农民起义得到了喘气并发展壮大,同时也让有野心的贵族阶级看到了反隋的希望以及有了反隋的勇气。

虽然隋朝的农民在大业七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声势浩大,但是在杨广军队的强力镇压下依然没有成势的可能。直到杨广的第三次南巡,在隋军的强力镇压下只能挣扎保命的农民起义的春天似乎来了,他们在这时开始发展壮大。在后来,北方农民起义汇成了两支强大队伍: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这两支队伍加上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成为隋末农民反隋的强大三主力。其中由贵族领导的瓦岗军是三支队伍中最为强大的,它甚至一度问鼎中原。

曾任东郡法曹的翟让,犯法当斩,狱吏黄君汉知道他武功高强,认为他“可救生民之命”,便不顾个人安危,私自释放了他。大业七年(611),逃命到瓦岗的翟让与同郡人徐世勣(即李勣)、单雄信起兵于瓦岗(河南安阳),这也是瓦岗军的名称来由。参加起义的有故县吏邴元真、善于占卜的贾雄和翟让的兄长翟弘等。翟让以贾雄为军师,邴元真为书记,徐世绩、单雄信为领兵将校,所部多齐、济间渔猎手。瓦岗军初期活动于东郡一带,瓦岗军初期活动于东郡一带,翟让后来听从徐世绩的建议,分兵西上,进入大运河所经的郑、宋边界,阻截往来的公私船舶,资给丰足,归附者日众。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但是不知道是隋军镇压的厉害还是作为首领的翟让没有多大野心与能力,起义后的瓦岗军直到大约十二年(616)的时候还是像隋末大部分的农民义军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都是为了活命聚在一起的“土匪”队伍。但是在大业十二年的十月,他的加入改变了瓦岗,改变了天下。他就是参加过大业九年杨玄感叛乱的大贵族李密。

杨玄感兵变失败后,在衙役手中逃脱的李密与王仲伯先投奔逃到平原(山东平原)一带的义军首领郝孝德处,但郝孝德却不以礼相待,于是李密又投另一义军首领知世郎王薄,王薄对其也不重用。是年,山东闹饥荒。李密二人沦落到削树皮用来充饥。

不久,王仲伯离开李密偷偷回至天水,李密则逃到淮阳(河南淮阳),住在村中,改姓名刘智远,当起了私塾先生。几个月间,李密郁郁不得志,便作了一首五言诗,哀叹自己的凄凉处境:

“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

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诗成之时,他自己悲从中来。竟至落泪。当时有人感到奇怪,便把此事告于太守赵佗。赵佗遂派人前去抓捕,李密闻风而逃。躲过此劫。李密无处可去,只好躲在他妹夫雍丘县令丘君明家里,丘君明不敢收留,便让他藏在游侠王秀才家,王秀才还将女儿嫁于李密。不久,丘君明的从子丘怀义向官府告发,梁郡通守杨汪相知前去抓捕,汪相知派兵包围了王秀才家,命大的李密正好外出,因此得以逃脱,而丘君明和王秀才却因此事被杀。

走投无路的李密在翟让的部将王伯当的推荐下于大业十二年(616)十月,投奔翟让。

李密来到瓦岗军后,其中有人知道李密是杨玄感的亡将,朝廷通缉钦犯,可能是怕招来朝廷的大规模围剿于是暗中劝翟让将李密除掉。李密闻后,心中大惧,便通过翟让部将王伯当向翟献计:“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之辽海,和亲绝于突厥,南巡流连,空弃关辅,此实刘、项挺兴之会。足下资豪桀,士马精勇,指罪诛暴,为天下先,杨氏不足亡也”。翟让闻后,说:“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从此对李密礼遇有加。

当时有个叫李玄英的人,从东都逃出来,在众义军中寻访李密,并云“斯人当代隋家”。别人问其故,李玄英说:“比来民间谣歌有《桃李章》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桃李子’,谓逃亡者李氏之子也;皇与后,皆君也;‘宛转花园里’,谓天子在扬州无还日,将转于沟壑也;‘莫浪语,谁道许’者,密也”。待与李密相遇后,遂委身事之。还有前宋城尉齐郡人房彦藻,自负其才,但却无法施展,因而参与了杨玄感之事。杨玄感失败后,房彦藻隐姓埋名,结果在梁、宋之间,遇到了李密。此时,翟让命李密游说邻近的小股义军,李、房二人以身相随,所至皆附。翟让见李密为豪杰所归,欲从其计,但犹豫未决。

翟让手下有个叫贾雄的人,通晓阴阳占候,被翟让命为军师,而且言无不用。李密主动与贾雄结下深厚的交情,然后让贾雄暗中助他。时值翟让召贾雄议事,并将李密所言告诉了贾雄,问其是否可行。贾雄说:“吉不可言。”又说:“公自立恐未必成,若立斯人,事无不济。”翟让不解,问道:“如卿言,蒲山公当自立,何来从我?”贾雄回答说:“事有相因。所以来者,将军姓翟,翟者,泽也,蒲非泽不生,故须将军也”。没有什么文化的翟让听他这样一说,深信不疑,从此翟让和李密关系与日俱增。李密得到翟让的信任后,便开始参与瓦岗军的议事。

而后,李密向翟让建议道:“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敝,大敌一临,死亡无日。未若直趣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当时瓦岗军粮食供给不足,仅靠截取隋廷漕运来维持军需。所以李密的这一建议得到了翟让的首肯,翟让依计而行,率军于同月攻破金堤关(河南荥阳),随即攻下荥阳诸县,进逼荥阳城。杨广知道后命河南道十二郡讨捕大使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其精锐近三万余前往镇压。另派荥阳太守郇王杨庆率军配合张须陀作战。

张须陀曾镇压山东地区多支农民起义军,在当时有名将之称。在李密来到瓦岗之前翟让多次为其所败,故对其甚是忌惮,一听是张须陀带兵前来,心中大惧,欲率军远避其锋。这时李密便对翟让说:“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公但列阵以待,保为公破之”。这时对李密有点言听计从的翟让只好硬着头皮不得出战,二十七日,李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分兵千余人于大海寺(河南荥阳)北林内设伏。翟让以主力从正面迎敌,张须陀军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便退。张须陀素来轻视翟让,见瓦岗军败退,以为有机可乘,遂率军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李密伏兵四起骤起,翟让也回军反攻,张须陀兵败。李密又让徐世勣、王伯当将张须陀军合围,经过激战,大败隋军,杀张须陀,其副将贾务本受重伤后率残部5000余溃逃。

此战,李密用计和指挥正确,一举歼灭隋军主将,取得了瓦岗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使河南郡县为之丧气。瓦岗军随后乘胜攻占军事重镇荥阳城,为夺取粮仓,发展壮大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翟让令李密独立设帐统领一部兵马,因李密曾经的爵位是蒲山公故他的兵营号蒲山公营。李密治军严整,“凡号令士卒,虽盛夏,皆如背负霜雪”。志在天下的李密的生活也很俭朴,所得金宝,全部分给部下,所以深得众心。在打败张须陀攻占荥阳城后,没有多大志向的翟让就对李密说:“今资粮粗足,意欲还向瓦岗,公若不往,唯公所适,让从此别矣”。翟让率辎重东归,李密则西行至康城,说下数城,大获资储。翟让大为后悔,也率兵随李密而行。(未完待续。。)

第八十六章 枭雄李密

大业十三年(617)二月,李密建议翟让乘中原空虚攻东都洛阳。同时,李密还派亲信裴叔方侦察城内的实况,被留守官发觉后,加强守备措施,并且飞快向在江都的杨广报告。此时情况危急,李密只好对犹豫中的翟让说:“事势如此,不可不发。兵法曰:‘先则制于己,后则制于人。’今百姓饥馑,洛口仓多积粟,去都百里有馀,将军若亲帅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先无豫备,取之如拾遗耳。比其闻知,吾已获之,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枕威养锐,以逸待劳。纵彼能来,吾有备矣。然后檄召四方,引贤豪而资计策,选骁悍而授兵柄,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岂不盛哉!”没有那争霸天下野心的翟让一听李密这样说,很自然的说道:“此英雄之略,非仆所堪;惟君之命,尽力从事,请君先发,仆为后殿”。李密、翟让率领精兵7000人,出阳城(河南登封县),越过方山(河南登封),从罗口(巩县)袭击洛口仓(河南巩县),一举取得成功,俘县长柴孝和。瓦岗军开仓济贫,任饥民随意去拿,连老人孩子都尽力背粮,几十里道路上一个接一个。

这次袭击作战的成功,瓦岗军获得大批军粮,同时救济了广大饥民,得到了民众拥护。不仅从政治上广泛发动了穷苦百姓参加义军,迅速壮大了队伍;而且在军事上,瓦岗军切断了朝廷东都洛阳的重要粮食供应基地,使其失去一个有战略价值的要地,以逸待劳,取得了主动。

为了夺回洛口仓,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命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崱带领步骑2。5万人征讨瓦岗军。当初,东都的官宦子弟都以为瓦岗军是一群饥不择食的乌合之众。容易攻破,纷纷应募争功。奉诏的官兵衣着整齐,武器精良,军容倒也盛大。刘长恭率兵在前,派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等率本部人马从汜水(河南荥阳)出发,自虎牢(荥阳)袭击瓦岗军侧后,东西两面夹击瓦岗军,约定十一日在洛口仓城南会战,企图歼灭义军,夺回粮仓。以稳定河南战局。

先期到达作战地域的刘长恭不等裴仁基会师,也不顾士兵还没吃早饭,便驱赶他们渡洛水,一字排开,列阵石子河(河南巩县)西,南北相接十余里。但隋军的作战计划,早已被翟让、李密获知。李密选精兵强勇,共分十队,令单雄信、徐世勣、王伯当率四队埋伏在横岭(河南巩县)下阻击裴仁基部。派六队列阵石子河东以待刘长恭等。刘长恭见瓦岗军人少,轻视其作战能力。翟让先与隋军接战,正当双方胶着之时,李密率领大队人马横冲敌阵。隋兵又饥又疲。败退逃散。刘长恭等解衣潜逃,保住性命,奔还东都,部属死者十之五六。翟让和李密全部收缴隋军逃弃的辎重器甲。威声大振。裴仁基闻风,惧不敢进,屯兵百花谷(河南巩县)。固垒自守。这一仗使得东都震恐,瓦岗军声威远扬。李密扩展洛口的城围方园四十里,作为长期居留的根据地。其部将房彦藻放出口风说要攻打豫州,吓得东都官兵惶惶不可终日。李密还命护军将军田茂广造云梯三百具,以机发石,为攻城械,号“将军砲”。同时大军进逼洛阳,火烧上春门。

在瓦岗军的快速发展壮大中,李密以他的军事才能,为瓦岗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瓦岗全军中有了很高的威望,于是本是瓦岗首领的翟让退位让贤推李密为主。李密一开始推辞不接受,在翟让与众将领一再请求下,李密才同意。大业十三年二月庚子,李密在巩县南设坛即位,建元永平,称魏公,至此瓦岗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同时建立了政权机构。其文书行下,称行军元帅魏公府,置三司、六卫,元帅府置长史以下官属。拜前瓦岗首领翟让为上柱国、司徒,封东郡公,以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房彦藻为元帅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德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祖君彦为记室,其余封拜有差。于是赵、魏以南,江、淮以北,各路义军莫不响应,孟让、郝孝德、王德仁及济阴房献伯、上谷王君廓、长平李士才、淮阳魏六儿、李德谦、谯郡张迁、魏郡李文相、谯郡黑社、白社、济北张青特、上洛周北洮、胡驴贼等皆归附于瓦岗军。李密全部委以官爵,瓦岗军迅速扩大到数十万人。同时,李密遣将四出掠地,安陆、汝南、淮安、济阳诸郡相继多为瓦岗军所控制。

不久,巩县县令柴孝和、监察御史郑颋以城降于李密,李密以柴孝和为护军,郑颋为右长史。随即武贲郎将裴仁基也以虎牢降于密,李密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公。李密遂遣裴仁基、孟让率2万余人袭破回洛仓,烧东都天津桥,继而放纵兵士大肆抢掠。隋军乘机而出,大败裴仁基,裴仁基只得退保巩县。李密亲自率兵攻打偃师、金墉,失利后撤回洛口。当时,杨广留在东都洛阳的守军多达20余万,城防十分坚固。李密率3万义军复据回洛仓,大修营堑,以逼东都;隋光禄大夫段达等出兵7万拒战,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