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暴君的特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部分(第1页)

段达等出兵7万拒战,双方在回洛仓北交战,段达等败走。

兵强马壮、声势浩大的李密随即发布檄文,列举皇帝杨广十大罪状,号召民众推翻暴君,天下为之震动。

当时,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徐世勣建议:“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李密接受了这个建议,派徐世勣率5000人自原武济河,攻打黎阳仓(河南浚县),正值其他义军郝孝德、李文相等人也在袭取黎阳仓,义军遂合军攻破黎阳仓,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结果不到10天,李密便获得胜兵20余万人。此后武安、永安、义阳、弋阳、齐郡相继降于李密,窦建德、朱粲等也遣使归附李密,“密为海内豪杰共推盟主”,一时间李密成为了农民起义反对隋朝的盟主。

正当李密兵锋甚锐,威逼东都的时候,杨广命监门将军庞玉、虎贲郎将霍世军率关内兵,江都通守王世充率江淮劲卒,增援洛阳城。杨广这一举动削弱了关中隋军,兵锋强盛的瓦岗进军关中成为可能。柴孝和的人劝李密率精锐入关,留翟让守洛口。李密的回答是:我欲入关久已,但部下大多为山东人,不愿西入关中,诸将又都出身群盗,如果贸然入关,一旦遭遇挫折,很可能全军解体,令其霸业毁于一旦。李密拒绝放弃洛阳进军关中的理由或许很有道理,但还有一层原因应该他没有说,就是如果让前首领翟让带军守洛口,他是不放心的。因为他在杨玄感起兵的时候就给予杨玄感中策为西入关中,下策才是进攻洛阳;所以他知道拿下关中意味着什么。然而李密在自己给别人上中下三策的多年后,自己像以前的主子一样选择了自己的下策。

此时,王世充率各路隋军10余万人在洛口向瓦岗军发起进攻,与李密夹洛水相守。二十五日,王世充夜渡洛水,在黑石扎营。翌日,两军在洛水北岸会战。隋军戈矛多,依险隘交战有利。瓦岗军长枪马骑占优势,适宜平原作战。当时交战地域,北限大山,南临洛水,地势狭窄,骑兵难驰,兵器也难以发挥威力。王世充在交战之初,凭借有利地形,扬其所长,纵兵猛击李密,瓦岗军迎战失利,护军柴孝和溺死于洛水,李密为此十分难过,只好退保月城。王世充乘胜进围月城。失利的李密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派部属带兵东走月城助阵,自己则亲自率领精锐的骑兵偷袭王世充的黑石大本营。隋军惊恐万分,连续6次举烽火告急。王世充闻讯慌忙放弃围攻月城,狼狈自救;李密率部随其后猛烈追杀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队,大败隋军,斩首3000余级。(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逐鹿中原

十一月初九,两军又在石子河布阵而战。李密布阵南北10余里,翟让率军先与王世充战,不利而退,王世充军追击瓦岗军,王伯当、裴仁基从一旁横断隋军后路,李密率领中军反击,王世充军惨败西逃。再次打败了朝廷大军王世充后,瓦岗军的声势更为强盛,而作为瓦岗之主的李密无论是威望还是势力都是随之高涨。

由于李密的势力日益强大,他和瓦岗前首领翟让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起来。李密虽为翟让所推,但对其也心存戒备,平日”恭俭自励,布衣蔬食,所居之室,积书而已。子女珍玩,一无所取。密又仪形吵小,让弗之忌”。李密建蒲山公营后,“麾下士卒多为让士卒所陵辱,以威约有素,不敢报也”。李密为魏公瓦岗之主,掌握大权之后,威权日高,逐鹿天下政治野心开始逐日暴露。为保住个人独揽大权,李密挑选“勇士尤异者”8000人作为他的“内军”,常说“此八千人足当百万”。同时还拉拢重用秦叔宝、程咬金等隋朝降将,罗士信、赵仁基等也率所部归附李密,李密命其为总管,仍统所部。李密的这些作为,引起了翟让等瓦岗军老将士的不满和反对。

在与王世充的黑石之战刚结束时,翟让的司马王儒信劝他自己作冢宰,执掌军务,以夺李密之权,没有野心的翟让不从。翟让的哥哥翟弘当时为柱国、荥阳公,为人粗愚,此时也说:“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翟让大笑,不以为意,李密得知后却很不高兴。翟让又对左长史房彦藻说:“君前破汝南,大得宝货。独与魏公,全不与我。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房彦藻心中害怕,便告诉了李密。这就不免引起李密左右的疑惧,房彦藻和左司马郑颋就劝李密说:“让贪愎不仁,有无君之心,宜早图之。”李密表示:“今安危未定,遽相诛杀,何以示远!”郑颋又说:“毒蛇螫手,壮士解腕。所全者大故也。彼先得志,悔无所及”。在李密一派人的一再怂恿与劝说下,犹豫的李密终于同意采取行动。

大业十三年十月十一日,李密置酒宴请翟让,翟让与翟弘及翟弘子翟摩侯前去赴宴。李密与翟让、翟弘、裴仁基、郝孝德共坐,单雄信等皆立侍。此时房彦藻、郑颋往来检校,李密说:“今日与达官饮,不须多人,左右止留数人给使而已。”李密的部下按计划都退下。但翟让的部下并未离开。这时房彦藻对李密说:“今方为乐,天时甚寒,司徒左右,请给酒食。”李密便说:“听司徒进止。”没有戒备的翟让觉得有理。便让部下退出去喝酒。这样翟让的部下便被轻而易举的引开,只剩下李密、翟让和侍卫蔡建德三人。此时李密拿出良弓,请翟让试射。翟让刚刚拉满弓,蔡建德突然举刀从后面砍杀翟让。翟让大吼一声。倒在床前。随即李密部下又将翟弘、翟摩侯王儒信等杀死。徐世勣见状仓皇走出,被守门的兵士砍伤了脖子,受重伤。多亏王伯当喝住兵士,才救回徐世勣。单雄信叩头求活,被李密释放。其余随从人员一时惊扰,不知所措。李密出来大声说:“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司徒专行暴虐,陵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也。”然后李密又亲自为徐世勣裹伤。此时翟让部众都想散去,李密使单雄信前往宣慰,又单骑入营中加以安抚。令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领其众。这样,瓦岗军混乱的形势得到稳定。

翟让作为瓦岗军的前首领,带领瓦岗军上下从大业七年就开始造反,在瓦岗军上下有着根深蒂固的领袖权威。而李密作为一个外来人员,从加入瓦岗到杀翟让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的时间,作为瓦岗的首领时间更是短的没话说。然而李密为了自己对瓦岗的全面掌控,神差鬼使的发动“政变”来谋杀掉前首领翟让。这场瓦岗军的内部“政变”是瓦岗军新老势力矛盾逐渐尖锐化的必然发展,但是它发生的时间来的太快,使得瓦岗军上下都没有接受的心理准备。因此在李密杀掉翟让,株连了瓦岗军的基本骨干,接着又收买单雄信、王伯当等人,安抚了徐世勣等将领后,瓦岗军上下从此互相猜疑、离心离德,这为李密后来的失败种下了恶果。

十二月二十四日,王世充部有投降李密的,李密问:“世充军中何所为?”军士曰:“比见益募兵,再飨将士,不知其故。”从军士的口是李密得知王世充部粮草供应紧张,便对裴仁基说:“吾几落奴度中,光禄知之乎?吾久不出兵,世充刍粮将竭,求战不得,故募兵飨士,欲乘月晦以袭仓城耳,宜速备之”。。于是命平原公郝孝德、琅邪公王伯当、齐郡公孟让率所部埋伏仓城附近以待王世充。王世充部果然来夜袭仓城,结果中了瓦岗军埋伏,大败而逃。隋军骁将费青奴被瓦岗军斩杀,士卒战溺死者千余人。

大业十四年(618)正月,王世充得到7万援军的补充后,在洛水之北进攻李密部,又被打败,于是,兵屯巩县之北。正月十五日,王世充命令诸军建造浮桥,伺机大举反攻瓦岗军。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形成桥先造成的部队先进攻、前后动作不一的局面。虎贲郎将王辩攻破瓦岗军外栅,李密营中惊扰乱作一团将要败溃。王世充却不晓得这时战况,鸣号角收拢王辩军,李密乘机率领敢死队猛烈反击。隋军大败,争相过桥,溺死者万余人。王辩、杨威、霍世举、刘长恭、梁德重、董智通等6员大将阵亡,王世充得以幸免,洛水之北的隋军全线溃散。王世充自知战败负罪,不敢回东都,带余部直奔河阳。这一夜,疾风寒雨,军队士兵涉水过河衣服湿透,在途中冻死者又以万计。王世充独自带数千人马撤回河阳,自我关押请罪。越王杨侗在用人之际不敢惩治重臣,反而派使者赦免其罪,召还东都,赐金帛、美女以稳定其情绪。王世充收拢逃亡流散的残兵,得万余人,屯兵含嘉城,从此不敢轻易出兵。

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却乘胜占领金墉城,义军迅速发展到30万人,陈兵于北邙山一线,向南威逼上春门。十九日,隋将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出兵抗拒。段达看到李密兵马强大,胆怯率兵退回。李密纵兵追赶,隋军当即溃散,韦津死于战中。此战,李密数次抓住隋军撤退之机,猛击半渡之兵,穷追不舍,获得成功。

此战后,偃师、柏谷及河阳等地的隋将纷纷率部投降。江淮等许多地方的义军争先恐后响应瓦岗军,李密部队得到长足发展。瓦岗军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势力,这也是瓦岗军最兴盛的时期。在这时,各路义军首领如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都奉表劝进,部属裴仁基等也劝李密登基称皇帝,甚至李渊都遣使奉他为主。但是李密想拿下洛阳后,在城内登基,故李密说:“东都未平,不可议此”。

在此大好形势下,李密在战略上像他曾经的主子杨玄感一样再次犯了严重的过失,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势,他总以为只要占领东都洛阳,天下就易为已有。从此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余战,贻误了向其它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的消耗了瓦岗军的力量,最后使他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农民领袖

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或许算是农民起义,但是作为农民军领袖的李密却不是农民,而且还是出生极好的贵族,然而在隋末的历史中还是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义军领袖。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窦建德和杜伏威了。

起义后的窦建德一直在自称“东海公”的高士达手下混,没有独立领军的机会。后来在大业十二年(616)十二月的时候,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余人攻打高士达。高士达认为自己智略不及窦建德,便以窦建德为军司马,让其指挥作战。窦建德掌管兵权后,想树立自己的威信,便提议由高士达留下看守辎重,自率精兵七千人前去抵抗郭绚。窦建德假称和高士达不和前来投奔,郭绚却心怀疑虑。正值高士达也四处宣称窦建德背信弃义投降隋军,并将俘获来的一名妇女,当作窦建德的妻子,在军中杀掉。窦建德派人给郭绚递上降书,并说自己愿意作为先锋,带郭绚去攻打高士达。郭绚相信了窦建德,率兵至长河界地与他相会,共图高士达。郭绚部遂放松了对窦建德的戒备,窦建德抓住战机,发起突然袭击,大破郭绚军,杀略数千人,获马千余匹,并将逃跑的郭绚斩首。

自此,窦建德所率义军兵威大振。郭绚兵败后,杨广又派太仆卿杨义臣率兵万余前来围剿起义军。杨义臣于清河先歼灭了张金称的部队,由于杨义臣将所俘义军全部杀死,以至无人愿降,一些溃散在草泽中的残部相继投奔窦建德。杨义臣乘胜至平原,准备进入高鸡泊讨伐高士达部。窦建德见隋军士气正盛,便对高士达说:“历观隋将,善用兵者,唯义臣耳。新破金称。远来袭我,其锋不可当。请引兵避之,令其欲战不得,空延岁月,将士疲倦,乘便袭击,可有大功。今与争锋,恐公不能敌也”。但高士达却不采纳窦建德的避敌锋芒、以逸待劳、伺机破敌这个正确意见,留窦建德守营,亲自率精兵主动出击。初获小胜,便纵酒高宴,有轻杨义臣之心。窦建德闻讯后,说:“东海公未能破贼而自矜大,此祸至不久矣。隋兵乘胜,必长驱至此,人心惊骇,吾恐不全”。自率精锐百余人把守险要,以防高士达之败。结果。不过5天,高士达便被杨义臣所杀。杨义臣乘势追击窦建德,欲将窦建德所部全歼。追至北薄垒,守兵闻高士达败。皆溃败。窦建德寡不敌众,不能再战,只得率百余人突围而去。窦建德撤至饶阳,见饶阳守军没有防备。遂攻占饶阳。杨义臣见高士达已死,并没有将当时不出名的窦建德放在心上,领兵而回。窦建德遂得以回到平原。在此收编余部,抚循士众,多数人表示愿意跟随窦建德,同时窦建德在此又得3000余兵,实力有所增强。接着又招集亡卒,得数千人,军威得以重振,窦建德开始自称将军。起初,义军见到隋官及士人一律杀掉,唯有窦建德注意争取这些一般官吏,所以隋郡县的许多官员都主动归附。窦建德军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

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窦建德在河间郡乐寿(河北献县)筑坛,自立为长乐王,年号丁丑,开始设置百官,分治郡县。窦建德率兵攻占信都(河北冀县)、清河诸郡,并俘斩隋将杨善会于清河。七月,杨广为解瓦岗军急攻东都之围,命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领3万幽、蓟精兵南下,会同王世充等驰援洛阳,“所过盗贼,随便诛剪”,王世充等诸将皆受薛世雄节度。薛世雄部队进占七里井准备进攻刚刚在乐寿称王的窦建德。当时,窦建德军在乐寿周围各县分散收麦。窦建德本人在武强征粮,闻薛世雄带兵前来,遂撤出诸城,扬言还回豆子航,以麻痹敌人。薛世雄以为义军怕自己,放松了警惕和戒备。窦建德距薛世雄营寨140里,亲自率敢死队千余人先行,命令后续部队跟进于后,星夜奔袭薛世雄。翌日凌晨,窦建德进抵薛营前,正巧大雾迷漫,咫尺莫辨。突然发起冲击,薛世雄士卒大乱,纷纷离帐逃命,自相践踏,不可收拾。薛世雄率亲兵数十骑逃归涿郡,惭恙发病,未几而卒。窦建德乘胜进攻河间城,围困城池,却屡战不克。

大业十四年(618年)正月时,他与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各路义军首领一起派使者让瓦岗的李密称帝。虽然李密没有同意,但李密却没放松对各路义军的拉拢。二月,李密便派房彦藻、郑颋等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窦建德知道这是李密想兼并各路义军,但鉴于实力尚弱,便借口北部罗艺南侵为由拒绝了李密。为了不让李密生疑,窦建德亲自写了回信,对房彦藻还卑辞厚礼相待。

另一人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时落拓不羁,不事生产,家境极为贫困。他与临济人辅公祏为刎颈之交。辅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辅公祏屡次暗地送羊给伏威。辅公祏姑家因此举报他们偷盗的事,官府缉捕很急,伏威与公祏便逃亡在外,聚众起义。这时伏威才十六岁。杜伏威是一个很勇敢的青年,每次战役,“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所以部众都很佩服他,推他做首领。

当时山东王薄、左君行等首先起义于长白山。大业九年(613),杜伏威率众往投左君行,没有得到左君行的重视,便离开长白山南下,辗转到达淮南,自称将军。当时下邳有苗海潮部起义军,杜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