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逆命出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7章 帝皇之术(第1页)

岳赋所言,全是猜测,但是,万象镜是上古秘宝,集天地精华而生,极具灵性……这么说来,岳赋的话,确实有其道理。

李正元想到这里,问周延耀道:“周大师,那日岳赋以万象镜测试资质,是否真如他所言,血墨画中之人,与游思柔一模一样?”

周延耀又岂敢欺君,况且,他狡辩也没用,只要岳赋再测一次,事实就会摆在眼前,因此,他只能点头,道了一个‘是’。

这时,又有人上前启奏,道:“陛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世上长相相似的人,多不胜数,游思柔与岳大人血墨画之人一样,不过是巧合,陛下,圣人世家的子孙,又岂会做出通奸生子这种事情呢?”

此人,当然就是文若海了!他接手游安华弊案,殚精竭虑不眠不休,到头来一无所获,龙卫镇抚司还彻底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不仅‘赔了夫人又折兵’,连师父都折进去了。

如今岳赋想要救游思柔,他岂能让岳赋得逞?

文若海向李正元上奏完之后,悄悄朝岳赋冷笑了一下,意思是:我得不到的女人,你也别想得到,想把人救回去?想得太美!

岳赋愤怒不已,但还是强忍住心中的怒火,上前道:“陛下,微臣还有物证。”

直到刚才,关于游思柔是圣人子孙的事情,岳赋他自己是不相信的。那是他决心对文若海与游安华展开报复之后,思考如何救出游思柔,才慢慢想出来的一套说辞。

当然,岳赋本人相不相信,根本没关系,只要他能够说服李正元,让李正元相信,释放游思柔,这就足够了。

但就在方才周延耀叱骂他的时候,岳赋看到了一个细节……他骇然现,所有的猜测,居然是真的!

周延芳在诗词歌赋一道上,有重大建树,他与简直一样,皆为国士监名誉祭酒,本来,这种无实授的虚职,一般没资格上早朝。

但是,今日是他徒弟判刑的日子,而古玥,也急于找人充撑门面,便由着他进朝堂。

而岳赋看到的细节是,在周延耀骂他的时候,周延芳斜斜地瞟了周延耀一眼,那表情是相当的怪异。

原来,游思柔的亲父居然是周延耀,周延芳会收游思柔为徒,并不是因为游思柔‘文心通明’的资质,而是因为周延耀不好亲自出面,只好让自己的亲弟周延芳出马,去悉心教导自己的女儿……

那日山河歌会上,以周延耀的身份,本不该与一个小辈过不去,更不该骂游思柔骂得那么狠,毕竟不过是一个唱歌比赛,毕竟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女。

但是,周延耀不仅骂了,还骂得非常狠,那话语的恶毒,根本就不像一位德高望重,道行高深的长者。岳赋一开始还道是周延耀嘴臭,然而,他现在才明白,周延耀是爱之深责之切。

李正元见岳赋说得言之凿凿,还说有物证,便问:“物证在哪?”

岳赋不紧不慢,继续道:“物证就在皇宫,就在陛下手上。”

上一次,岳赋说有人证,就说过人证在皇宫,这一次,又这么个说法,李正元不禁自问,为什么每逢出了大事,人证物证都在皇宫,而他这个皇帝,却完全不知情?

李正元听此言,甚为恼怒,他现在才终于现,岳赋最是让人讨厌的一点,就是这小子太过聪明,总是会让人怀疑自己的智商。

李正元冷哼一声,道:“那证据何在?”

岳赋再回禀道:“就在皇宫印绶监之中,为光武二年大举地榜考试的宗卷,周延耀定必有份批改游安华的试卷,也必然给了非常高的评价。”

光武二年,大明初立,百废待兴,文官的官僚系统尚不完善,确实有请周延耀,丁善忍这些世外高人,帮忙批改大举考试的试卷……

依照岳赋的弦外之音,那就是游安华为了能够榜上有名,以妻子美色娱人,贿赂周延耀。

李正元先不管这事情真假,劈头先问道:“岳赋,你偷看了印绶监里封存的宗卷?”

这才是李正元最为关心的问题,印绶监里不知道有多少隐秘记录封存其中,若是岳赋能够偷看到宗卷,那还得了?

“陛下,微臣只是推理断定,并无偷看宗卷,若微臣的推测错了,愿受陛下责罚,也愿意当着满朝文武面前,向周延耀周大师磕头认错。”

岳赋确实是猜的,但他很是清楚,游安华就是这一种人!

无论是最初让游思柔在山河歌会上引诱太子李永龙,还是后来使游思柔侍奉他这个‘皇帝宠臣’,再到后来牺牲游思柔,把游思柔嫁给文若海保存自己的性命,这些事情,无一不是例证。

当然,岳赋并无百分百的把握,若跟他猜想的不一样,那便只能受皇帝责罚,然后跟周延耀磕头认错了。

李正元见岳赋信心满满,对黄振道:“阿黄,你带朕的口谕,到印绶监取来光武二年,游安华的考卷。”

“奴才领旨。”

黄振回过话,急急脚走出奉天殿,片刻之后,端着一个木盘,上边放着一叠黄的试卷,恭敬地跪在李正元面前,把木盘举过头,道:“恭请陛下复阅!”

李正元拿起试卷一看,勃然大怒,果然如岳赋所言,游安华的试卷,由三人批阅,其中之一便是周延耀,而周延耀给出的评价,也是三人之中最高的,而且比其余两人要高出不少。

万象镜血墨画一事,可能是巧合,周延耀给游安华批改试卷一事,也可以是巧合,但是两个巧合同时生……呸!世上哪里来这么多巧合。

“这朝廷百官,不是贪财就是好色……是朕这泥腿子不懂当皇帝,不擅控御之道,才疏德薄,愧对万民啊!”李正元仰天长叹,双眼红,似有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