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汉王朝的削藩之路(第1页)

“从手段上来说,这个推恩令确实是很高明的,就如李康所说的那样,汉武帝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转移到了地方内部!因为汉武帝本人是以赏赐的名义来分解诸侯国的,用现代流行语来讲,妥妥的‘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

因此推恩令的实行对汉武帝的名声不但没有任何的影响,反而还赢得了‘仁政’的称赞,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并没有动用任何的兵马,边疆汉初至今的藩王问题给解决了!

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之后便有了‘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的局面,即使诸侯王胆敢拥兵自重,中央也能够很快平叛,毕竟十余城相对于坐拥十三州的大汉来说,实在是毛毛雨。”

寥寥数百字,经李鸿运的手发出,让聊天群中的六个人都是感悟颇深。

大靖王朝的钟天率先发言:“阳谋!妥妥的阳谋无疑啊!除非造反,不然只能看着朝廷一步步的削弱诸侯王,而造反,成功的概率又太小了,七国之乱又是前车之鉴!可以说推恩令一出,这大汉的藩王也算是彻底解决了!精彩!精彩啊!”

“阳谋无解!今日算是又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阳谋无解,堂堂正正!不过阳谋能够得以施展,还是要基于武帝本身拥有有不败的实力!”大燕皇帝周峰也是颇为感慨!

“也是有七国之乱在前,不管是武帝还是各地藩王,都不想再起战端!而这推恩令,也算是恰到好处!不然,若是在景帝时期一开始就实行推恩令,这些个诸侯王怕是也要战一次才会安稳!”大翊皇帝刘信点评道。

“是的,从汉文帝刘恒开始,到汉景帝刘启,再到汉武帝刘彻,只有将三代皇帝的削藩串联起来看,才能体悟到各个时期各个大臣们所提出的策略的妙处!甚至于从藩王遍地的源头,汉高祖刘邦分封那么多同姓王开始,分封和削藩就处于一种奇妙的相持状态!不管是分封还是削藩,各有各的好处。但都以一个前提,合乎时宜!”

而在李鸿运刚刚发出去没多久,大燕皇帝周峰就接了话茬:“说得好啊!一切的政策都要合乎时宜,李鸿运,那你何不将其串联在一起,给我们说说怎么一个合乎时宜法?”

本来李鸿运就是要将全部串起来梳理一下的,现在周峰又这么一说,并且周峰还特“懂事”的发出一个红包来!那李鸿运瞬间就坐直了身体,梳理了一下大致思路后,开始……

“燕帝阔气!”在回了周峰一个消息后,李鸿运接着讲了起来。

“众所周知!”

李鸿运先是发出了这么四个四来,然后又想了想不对劲,又将“众所周知”四个字给撤回了。

大翊皇帝刘信:“……”

大夏齐王林远:“……”

大燕皇帝周峰:“……”

卫国国君李康:“虽然他撤回了,但是寡人觉得受到了侮辱。”

大靖王朝钟天:“贾谊!”

大魏太子安逸:“楼上的是+1”

看到群中的吐槽,李鸿运也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接着打字:

“不好意思啊!忘了咱们的历史都不一样了!在我所熟知的历史当中,汉朝是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在大汉王朝的前面,上一个也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秦朝!

而在西汉初年,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大一统,大汉帝国真正直辖的区域也就是关中、巴蜀一片,函谷关以东大片土地基本上都掌握在异姓王、侯的手中,这便是汉高祖建立的王朝最初的模样!”

发完文字之后,李鸿运还在群里发出了一张汉初的地图,这在六人看来可是个好东西,各自的世界中,地图都是国之重器!当然,在李鸿运自己的时空中,地图也是国之重器,不然要什么北斗卫星?只不过相比几千年前,现在地图的精确度实在是高的恐怖!

而汉初的形势图一发出,聊天群中的众人都把自己带入到了汉高祖的视角,看着这个天下有一半地盘都在这些诸侯王手中,也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样的局势是由秦末汉初的形势决定的,先不要着急骂刘邦,如果不这么分封天下,刘邦的大汉也建立不起来!”

“刘邦称帝之后,封了八位异姓王,这些异姓王是谁我就不多说了,反正除了韩信之外,都是刘邦打天下的合作伙伴!除了异姓王之外,还有一大堆的异姓诸侯,这些都是有实权的诸侯,不过这些诸侯都是刘邦的直系臣子,对于汉高祖刘邦来说不管是从忠诚,还是从实力考虑,这些异姓王的威胁怎么都比列侯大,于是这些异性王除了最弱的长沙王,和最远的闽越王之外,其他的都被刘邦给杀死,或者贬为侯爵。

这些诸侯王被杀或被废,名义上都是造反,实际上更多不过是“莫须有”的罪名,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何况都是在楚汉之争中踊跃而出的豪杰。”

大夏齐王林远:“莫须有?罪名?这是什么罪名?”

“这个以后再说,简而言之就是找不到有罪,说你有罪就有罪的意思!”

李鸿运对于这样的打断已经有些轻车熟路了,解释完之后继续接着之前的内容讲。

“而在解决了异姓王之后,刘邦又封了一批同姓王,这一批同姓王当中便有之前提到的汉文帝刘恒,刘恒被刘邦封为了代王!在刘邦死后,吕后掌权的时代,也是因为这一批刘姓王侯的存在,这大汉还是大汉!

吕后就是刘邦的皇后,这一段时间主要是吕姓外戚的问题!在吕后死后,刘氏宗亲拥立代王刘恒即位,即汉文帝。”

大翊皇帝刘信:“原来汉文帝的皇位是这么来的啊!怪不得在汉文帝时代虽然有削藩的意愿,但是最终好像也没有多大的行动,因为他本来就是受这些宗亲拥立的!以小宗入大宗,原来竟是如此!”

大夏齐王林远:“确实确实,这样一来,对于汉朝来说,明显是在增加削藩的难度啊!”

大燕皇帝周峰:“毕竟分封的好处已经体现出来了!确实保住了这大汉王朝还姓刘!”

卫国国君李康:“汉文帝,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这刘恒能得到这么一个谥号,想来天下整体是稳定的!若是在文帝一代就开始大规模削藩,天下怕是立马就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