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 群会议和入群申请(第1页)

“而宋朝也有落榜的猛人,张元和吴昊二人与唐末的黄巢一般,都是屡试不第,最后投靠了西夏,然后还带着西夏打败了大宋,还写诗将大宋的丞相嘲笑了一番。

然后宋朝在嘉佑二年,也对科举做了改革,在殿试中不再刷人,只要参加了殿试,最少也是个同进士出身。尽可能的防止文人叛国投敌。”

李鸿运说完之后,在群聊中上传了一张宋朝的形势图。

聊天群中的皇帝们,也被这样额度骚操操作给整麻了,前面一个黄巢,落榜后一言不合就造反直接将大唐给屠了,后面的宋朝同样是落榜生,一言不合直接投递叛国。

“这这这!!!”

卫国国君李康已经被震得说不出话来,对于他来说,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有些天方夜谭,不是说造反、叛国倒是没什么,主要是这个原因,着实让皇帝们也是涨了见识!

“落榜的书生,都这么厉害么?”

大魏太子安逸喃喃自语说道。

看到群聊中皇帝们这般反应,李鸿运心中也是在嘀咕:“这才哪到哪,国外那个落榜的美术生那更恐怖,考不过就二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总之科举制慢慢发展,到了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很成熟且公平了,想要当官,那就考科举吧,从最低级的县里获取考试资格,考过了再去州府考试,再考过了就进京赶考,最终再若是能够上榜,那么也就算成功了,因为后面的殿试并不会刷名额。

逢进必考,择优录取,这便是科举制!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科举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那些走后门或者其他途径得到官位的,在进士眼里,什么都不是,因为不是通过科举制进入官场的,那些提拔也好,升职也罢,多多少少,都跟你没关系!

而且宋朝重文轻武,录取的官员数目也在增加,相比唐朝近三百年,通过科举制录取的官员才六千多人,而到了宋朝,光是宋太宗时期,科举制就录取了将近万人。

能有这么大规模,可想而知在宋代,这科举制该受到怎样的重视!”

“我滴乖乖!宋太宗一朝,就录取了近万名官员?怎么可能这么多?我大夏的官员,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吧!”

大夏齐王林远被科举制录取的官员数目给吓到了。

“宋朝的文官,还真就有这么多,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到了后期就造成了冗官的问题,给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

李鸿运只是随口一解释,但是这样一句话,在皇帝们听来,却又是一种另类的凡尔赛。

冗官!

那得多有钱,才能养的起这么多官员啊!还到了后期才有这样的问题?

光是宋太宗一朝的官员,他们都养不起!

“科举制从隋唐开始,到清朝结束,其间经历过数次的革新,越来越完善,算是最为成熟的选官制度,即便是到了现在,依旧是逢集必考,分科取仕,还是科举制那一套!你们要是想照抄,也可以,但是要注意,科举制也是一步步慢慢完善的,你们可不能直接拿宋朝的那一套,套用在你们自己的世界!”

李鸿运一番总结之后,告诫众人说道。

“寡人明白!其实在隋朝的时候,未必就没有人想过科举制的最终状态,但是现实情况,总是有这种或者那种的不允许,现在的卫国,要施行科举制的话,也顶多是个隋唐的水平!”

卫国国君李康点头说道,脑海中还在一遍又一遍的梳理着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之间的所有问题。

“如果有可能,未来朕倒是想在大楚,试着推行一下这个科举制!”

杨旗经过一番思索后说道。

“哦?你这是想在学习大宋的路上,一条路走到黑么?”

就连李鸿运也觉得有些意外,有人想要推行科举制,这本来就有预料,让李鸿运意想不到的,最先说出这个想法竟是杨旗。

“是因为以文抑武么?”

卫国国君李康猜测说道。

“是的!千年征战实在是让这片土地太过于混乱,必须给军队套上枷锁,哪怕是牺牲一些战斗力!”

这个时候的杨旗,态度异常的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