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红尘中遇见你原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部分(第1页)

上面我所说的平衡点,也可称作人活于世必须要找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以一种家的形式存在。这个家,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甚至仅仅只隐于人的内心。这个家,就是人生的平衡点。毕竟人是错综复杂的自然和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结,要打散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总是麻烦。身回来很好,而心回不回来,完全可以无关真爱。一个人的最终归宿从来不在任何人、任何事或任何特定指向物上,而在于他的内心。一个人可以失去真爱,但不能没有可以回归的内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故事主人公们的所有寻找、困惑、出轨,迷失,其实就是一个寻找回家的过程。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存于这世上的所有挣扎,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寻找一条回家的路。

于是,宏成回归了。蔚韦回归了。蓝珊回归了。而郭东最后在蔚韦烟灰缸下的意外死亡,也是一种回归。暂且不论他们是否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是否还留有些许遗憾——毕竟在滚滚红尘中,生活的回归等同于爱的回归的概率能有几分?至少在我看来,他们的确是回归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自然和社会关系网的点上,也回归到了自己的内心。他们的生命和灵魂,因此能够在那里比较长久、妥善地安放——他们终于,都安然回家了。

“我的爱就是你的路,你的家就是我的家”,这是莫文蔚的歌。遗憾的是,身陷红尘的小说主人公们,并不是在这条他们所曾遥望的蔚蓝之路上回家的。那么我们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以爱的名义

以爱的名义

——评《在红尘中遥望》

小说《在红尘中遥望》讲的是男主人公宏成和性格张扬的妻子蔚韦好不容易步入中产阶级的行列,日子越来越红火,感情却越来越淡。儒雅的宏成在强势的妻子的压力下,甚至丧失了男人的功能。顺理成章地,宏成和网友蓝珊——一个天生丽质而又蕴涵丰富的女子产生了婚外情。而妻子蔚韦也在英俊年轻的助理——一个财迷心窍、又有恋母情结的“小白脸”郭东身上感受到“原来感情可以如此激越。”最后的结局是谁也没得到,蓝珊到国外找旧爱去了,郭东罪有应得地死去,生活又恢复了平静,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作者对宏成和蓝珊有所偏爱,把他们设计成一个是建筑设计师,一个是服装设计师。他们的恋爱也特“优雅”,作者把他们的地下行动放在了江西婺源,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暗示着他们追求的是爱情。而蔚韦和郭东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一个虽事业有成,但飞扬跋扈,一个俊朗能干,但一副奴才样。他们的恋爱一个是“我把金钱换青春”,另一个是“我把青春换金钱”,所以他们的地下行动在“不到海南,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的三亚,暗示着他们要的是欲望的满足。在小说中郭东后来现了他财迷心窍的原形,被蔚韦因防卫过当杀死了。而另一对呢,也没成,蓝珊甚至不知所终。

作者抓住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婚外恋,特别是60后的一代中年人。这一代人的婚姻正面临着诱惑和挑战,爱情在原始积累中身心俱疲,陷入了婚外恋的沼泽。宏成和蓝珊的一段对话,交代了宏成夫妇婚姻的危机。“你们婚前有这么长的共同经历,婚后又一起奋斗过,你们应该是很般配的一对啊。”“是啊,我也没料到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让我不解的是,这几年里,我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就连夫妻性生活曾经激情万丈的感觉,也早已不见踪影。看多了她疲惫不堪或者敷衍了事的样子,我也失了兴趣。慢慢地,我开始不喜欢甚至排斥起她的身体。”

正如一位婚姻咨询师所说:“这一代”的婚姻困境,表面上都是社会的诱惑,外界的变迁,但实际是“这一代”内心成长上的迷茫。宏成、蔚韦他们不知道自己和对方真正的内心需要。所以在为丰衣足食奔波的时候,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不太会有裂痕。一旦外在的需要得到满足,不知道自己和对方需要什么的时候,空虚和隔膜就乘虚而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这种婚姻的命运。

但作者有所偏爱的宏成和蓝珊的蔚蓝色 “爱情”真的是那么美好么?我们来看一下蓝珊。作为女主角她外表天生丽质,更重要的是她的内涵。蓝珊“蕴涵丰富”主要表现于她常发表对人生和爱情的看法,比如,宏成去南京看她并发生实质性关系后,蓝珊发表感言:“人生是什么?就像一场热闹的戏,到最后都免不了曲终人散、物是人非。青春是什么?是一场梦;爱情是什么?是一场梦的内容……个体的生命在历史长河实在是太短暂了。所以我想,我们要珍惜现在所能把握的一切,所拥有的一切,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来到美丽的婺源后,蓝珊更是像个启蒙者,宏成则像个小学生恭听着,从内心深处感激眼前这位红颜知己,她不但重塑了他的身体(她的激情修复了他的功能),也重塑了他的精神。其实,人到中年的宏成怎么会没有听说过这些呢,五四时期就有了。只不过是为两人的行为找个理由罢了。其实说到底,宏成心目中的女神蓝珊是个被“天生丽质而又蕴涵丰富”惯坏了的孩子,在爱得死去活来的初恋破灭后,她成了一个“着迷于只发生于偶然,不问过去,也不讲未来的情爱”并所向披靡的女人,遇见一个略具抵抗力(网上聊了两年才见面)的宏成,便觉得这与当下网上网下“*”的情形是多么不同,是一场比柏拉图还柏拉图的精神之恋,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想爱什么样的人,她只是从占有“与众不同”来确认自己的魅力和价值。和蓝珊从占有“与众不同”来确认自己的身份、魅力和价值一样,宏成这个在作者看来近乎完美在老婆面前感到自卑的男人在蓝珊身上恢复了自信,蓝珊越是优雅,水涨船高地,被优雅爱上的更是优雅,这种感觉好极了。所以他们的两情相悦,其实就是以爱的名义从对方身上确认了自己。

要摆脱婚姻困境,首先婚姻中的人要学会成长,要认识到,“你只能拿有限的你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什么都要,更不是闭上眼睛去幻想一段虚假的感情或鸵鸟式地寻找一份“真爱”。 事实上,没有自我确认、没有内在力量的人是缺少爱的承受力的。换句话说,一个在内心无法确认自己的人,哪怕放任他去谈无数次婚外情,他的人生依然是一团糟,因为他内心就是一团糟,因为他没真正弄明白““我到底想要什么”。也许这就是小说的值得寻味之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红尘中的爱欲迷乱和心灵赎救

红尘中的爱欲迷乱和心灵赎救

红尘中的爱欲迷乱和心灵赎救

——评长篇小说《在红尘中遥望》

刘华(文学博士)

长篇小说《在红尘中遥望》聚焦世俗红尘中的人生两大角斗场——商场与情场中的进击、沉沦、挣扎、迷失和追寻。小说中以时代当下场景为视点,以主人公欲望和情感的迷乱为叙事阈限,由于作者秉持人性和历史的尺度,小说获得了较为丰赡驳杂和可供思索的意义蕴涵。

宏成与蔚韦,是生活中的伉俪,也是事业上的搭档,一个是上海蔚氏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一个是蔚氏建工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虽然他们的魄力和才能在经营一个越来越奢华的私家别墅和一个越来越强悍的集团公司上堪称杰出、游刃有余,但是在经营属于自己的家庭后院和情感空间上却显得捉襟见肘、险象环生。能力创造财富,财富改变情感。宏成与蔚韦的婚姻在他们的事业渐入佳境之时却陷入了危机。宏成借赴南京的党日活动的机会去与早已在网上聊天室里邂逅的蓝珊幽会;而蔚韦则在郭东毛遂自荐的温柔设局中主动陷落。

这对表面上很体面很恩爱的伉俪在精神、肉体上先后出轨,但出轨却非关爱情(至少非全关爱情),尽管这其中包含的情欲缠绵有时很有些爱的气象。宏成和蔚韦尽管事业有成、生活优渥。从通行的意义上讲其自我已经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同;然而在另外的意义上,比如生命或审美的意义上,自我认同却出现了深刻的危机。现代社会的成功和成就感是以效率和功利为尺度的,蔚韦开始时的价值认同心态便是这样:

作为一个偌大公司的总经理,蔚韦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快节奏、高负荷的状态中度过的。这与她的丈夫——宏成的悠闲轻松,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不过,她很喜欢自己这种紧张的工作、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她清晰地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所负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或者说是使命,由此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之所在。

这里浑然不觉且感觉良好的蔚韦其实已经异化成了马尔库塞意义上的单向度的人。蔚韦在与宏成的情事上习惯掌控主导与她在公司商场上习惯呼风唤雨其实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宏成在情事上面对蔚韦的失败,与其说是性别角色错位使然,还不如说是对以效率和功利为核心价值的现代文明的焦虑与恐惧。出逃,并以爱欲为目的地,成了宏成义无反顾的选择。在宏成这边演绎秦淮幽会、婺源情奔的同时,蔚韦那边也在上演酒后失身、户外宣淫的话剧。在这里,爱欲的解放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有反抗“现代文明病”的效能,但并不能使自我回归到原初、整一与和谐的状态。蓝珊的离去、郭东的非命以及蔚韦的入狱,不但昭示着物欲对人性仍具有强大的主宰力量,而且也彰显着滚滚红尘中的有情众生其心灵普遍处于漂泊无依的状态。何处是归程?也许小说中不时出现的知青歌曲《南京之歌》以及伴随着这一旋律中升腾起来的怀旧乌托邦才是停泊心灵的锚地。

小说力图突破单一的现实主义手法的局限,在叙事技术和叙事形式上作了一些有意味的探索和实验。比如,主线和副线的交叉推进,不同时空场景的纵横穿插,结尾亦真亦幻的元小说色彩以及具有抒情感伤基调提示作用的题诗,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探索是可贵的且总体上也是成功的,尽管具体运用时偶有生硬和浮泛的缺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