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西晋“八王之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同恶相济,自绝于天下人。当年鲁庄公与他那弑父害国的母亲文姜断绝往来,为《春秋》所赞许,这是因为君王奉顺祖宗,肩负至公天下的重任。陛下即使怀着深厚无边的孝心,免于追究皇太后的罪行,我们这些做臣子不敢奉诏。请陛下宣敕,将此事交由王公贵臣在朝堂上公议。”

朝臣们公议的结果,当然是皇太后罪不可赦。

皇后是一国之母,皇太后就是一国之祖母,现在孙子们出于拳拳忠君爱国之心,不惜犯险弹劾祖母,可见这皇太后确实恶贯满盈,稍有良知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但是皇帝出于孝心,总不能人家一说弹劾马上就点头,总得推辞一下做个姿态。

所以皇帝说:“这事非同小可,你们再考虑考虑。”

朝臣们不答应,继续上书:“杨骏凭借外戚的身份,居处于宰辅的职位上。陛下‘谅暗’期间委托杨骏处理政事,杨骏因此阴谋叛逆,在朝廷里布树私党。皇太后作为杨骏在宫中的内应,协同杨骏谋逆,阴谋败露之后,皇太后等人悍然违背诏命,拥兵负众血染宫廷,(这明显是在胡扯了)皇太后又飞箭传书招募将士,鼓励他们附逆奸党。

“皇太后的所作所为,上有愧于祖宗之灵,下辜负亿兆臣子的期望。当年鲁国夫人文姜参与弑杀鲁桓公的阴谋,被《春秋》贬斥;汉初外戚吕氏阴谋叛乱,高后吕氏因此被汉光武帝清理出太庙,不受子孙供奉。有这些成例在前,请将皇太后废黜为峻阳庶人。”

朝臣们起先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好意思提出自己的政治诉求,但是他们的耐心或者说贾皇后的耐心极其有限,还是迫不及待的亮出了底牌:他们要废皇太后为庶人。

这个要求就十分无理了。

太后的“太”与太上皇的“太”是同一个含义,表示是皇帝的长辈,凌驾于皇帝之上。

并非所有先帝的皇后都会被尊奉为太后,如果皇位是兄死弟及的话,皇帝一般是不会把嫂子尊为太后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皇后犯有大罪恶,不配做天子之母,所以也不被尊为太后。

历史上有过太后犯法被废黜的先例。西汉时,汉成帝暴死没有子嗣,由宗室定陶王刘欣入继皇位,是为汉哀帝。汉哀帝尊奉成帝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但是不久有人揭发赵飞燕曾杀害成帝的皇子,罪行确凿。于是汉哀帝褫夺赵飞燕的太后称号,贬为汉成皇后。

除此之外,还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把吕后剔出太庙也算是一例,东汉汉和帝也差点把窦太后给贬了。

不过,汉哀帝等人的权限仅限于此,他可以不承认赵飞燕的长者地位,不尊奉她为太后;他也可以对赵飞燕不尊敬,不对她行子侄礼。但是他不能褫夺赵飞燕的汉成皇后称号,这是已成事实,也是先帝汉成帝的意志,只有汉成帝本人才有权力收回。

同理,如今惠帝也没有权力废黜杨太后为庶人,他最多只能把杨太后贬为晋武皇后,想要免为庶人,除非把武帝从峻阳陵里请出来。

太子太傅张华看不下去了,这人仕途跌宕,脾气却一直没改。张华被武帝发配到幽州后,政绩很卓著,于是在太康末又被招回洛阳。杨骏当政时,他被打发到东宫陪太子读书。

张华认为那些朝臣不学无术,太胡来了。他上书说:“太后并没有得罪先帝,如今至亲犯罪连累了她,免为庶人太过,可以援引汉代孝成皇后赵飞燕的旧例,贬为武帝皇后,打入冷宫养老送终就行了。”

这显然不合贾皇后的心意。贾皇后最不愿意人家提武帝了,在武帝时代她受的委屈太多了,现在是后武帝时代,武帝时期的一切都该推倒重来。贾皇后要借题发挥,杀很多很多她不顺眼的人,杨太后只是头一个靶子。

因此,马上就有左仆射荀恺与下邳王司马晃再次上书,请求治杨太后的罪,免太后为庶人。

这次皇帝不再矜持犹豫,诏曰:“可。”

荀恺接着上书,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步步紧逼:“杨骏谋反,家属理应受诛,陛下先前赦免杨骏夫人庞氏的性命,只是为了宽慰太后之心。既然太后已经是庶人了,那么庞氏就该作为犯妇交给廷尉行刑。”

也许是惠帝真的不忍心,或者是贾皇后还在作态,诏曰:“听任庞氏随女儿待着吧。”

但是朝臣坚持国法为重,一定要置庞氏于死地。

最后皇帝做了让步,诏曰:“可。”

于是可怜庞氏一老妪,在昨晚的杀戮场中侥幸死里逃生,到女儿处避难,席不暇暖惊魂未定,又有一群虎狼扑了进来,被倒拖着出宫去斩首。杨芷,这个昔日的太后抱着母亲嚎哭不止,一直跟到刑场。在极度的惊惶哀伤中,杨芷已失去了理智,她把头发剪掉,理成女囚的发型,她上书乞求儿媳的怜悯,她不顾身份地向儿媳献媚认罪、自称为“妾”。

但这一切的一切,最终还是没能让庞氏免除那一刀之厄。

许多人都不忍看这一幕人伦惨剧,有个叫董养的太学士,愤然说道:“朝廷为什么要建这个太学堂?是想培养我们这些太学士成为贤良之士吧!我翻看历朝历代的赦书,里面有的连谋反大逆的犯人都会赦免,唯独杀害祖父母、父母的忤逆之人坚决不赦免,这说明不孝忤逆确实是王法不容的。现在皇帝想杀祖父母,还摆出个交由公卿商议讨论的姿态,这未免将天下人都当白痴了。天人之理既灭,大乱将作矣!”

杨芷本人从此被打入金墉城,起先还有十几个宫人服侍,后来都被贾皇后赶走,杨芷以囚徒的身份走完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程。元康二年(公元292年)二月,政变发生的十一月之后,杨芷八天没有东西吃,活活饿死在金墉城,死时三十四岁。

贾皇后担心杨芷死后与武帝会面,于是将她脸向下殡葬,身上贴了许多厌劾符书之类的东西,让她做了鬼也无法去申冤。

九、洛阳三月血满街

杨骏就像一个纸糊的巨人,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了。杨骏的倒台换来一大群人的欢乐。

那些宗室成员很高兴,从武帝末年开始“三杨”就一直在欺负宗室,杨珧把他们驱逐出洛阳,杨骏将他们排挤出朝堂;到了武帝驾崩的时候,宗室原本有机会扳回一局,可是怯懦的汝南王不战而降,使宗室几乎彻底失去出头之日。

如今可好,宗室全面收复失地,今后的朝政依然是姓司马的人说了算。

贾皇后也很高兴,杨骏和太后一死,就没人有资格与她争夺皇帝的控制权,也没人有能力阻止她染指朝政,贾皇后可以将亲信渗透进朝堂,明目张胆地干预朝政。虽然离她独占朝堂的目标还很远,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一个障碍已经粉碎,下一个就轮到……贾皇后望着年轻的楚王那春风得意的表情,嘴角浮现一丝冷笑……

政变之后照例有政治大清洗,该赏的赏,该杀的杀。

惠帝下诏封赏功臣:

东安公司马繇进爵为东安郡王,食邑两万户;

陇西王司马泰的世子司马越封为东海公,食邑五千户,不久又封为东海王,食邑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