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远望当归董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部分(第1页)

那时候,我只是以为,她对于实现自我的才干有所渴望,于是朕愿意给她发挥能力、上达天听的机会。在我以女子的思维无法理解明莼的行为时,便把男子的想法加在了她身上。

对于男子来说,著书立说又怎比得上在权力场上有所作为呢。

习得文武艺,不过为了货与帝王家。

甚至我会觉得,阿莼所谓“埋起来等待考古人士”,不过是女儿家天真的言辞,她真正的愿望,还是被朕发现,被朕欣赏,并秘密地给予她舞台。

然而,到我将死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误会令我和她彻底错过。

我那时才明白,她一直以来为之恐惧的是什么。

她怕被世界遗忘,她怕生活而无意义。

然而,我明白得太迟了,太迟了。

作者有话要说:

陛下,你没救了,你不仅有过正妻,还有过N个宠妃,现在居然还有过红灯区史……

弘晖可是纯洁的啊。

太子

雍正篇第十章。

旧爱虽已分解,可我已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影子。——波德希莱。

雍正七年,除夕过后,皇后又一次生病了。这几年来,她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明莼身为宫妃,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侍疾,朕也不好就带着她回园中。

每次回来后,阿莼总显得十分低落哀伤。

自从手札之事后,大概是察觉到身边有我的人,她在自己的宫室里也不太放得开,常常屏退宫女内侍一个人待在内室里,整个人显得越来越孤僻内向。

好在她还记着身为嫔妃的本分,无伦心里存着什么想法,侍驾时总是巧言欢笑、柔声细语。

在几年前,我对明莼的要求也不过如此,希望她尽心侍奉,能够温柔些、乖顺些。但现在我却常常忍不住要去探寻她的内心。

另一边,十三弟允祥又病了,他这次生病不同以往,病势汹汹,长久不见好转,朕也只能赐下珍奇药材,并令太医用心侍奉而已。

他生病后,朕在朝政上失去了一大臂助,就有些忙乱不堪。最初的时候只是会在朝政上问计于明莼,后来精力不济之时,就让她念折子给朕听,有的时候还会让她讲解。

好在朕始终记着武后之事,从不肯做出让后妃代批折子的事情来。

宣妃既然参与朝政,自然就要卷入朝堂斗争之中。她根基浅薄,本来不过是宫婢出身,可以说除了个只会添乱的老十四外毫无政治资本。朕为了保住她,也不得不加恩于宣妃的父兄。

在朝堂上,势力大致分为两股,满汉之争从来存在。

满人中,最得朕心的自然是和硕怡亲王允祥,可惜自从雍正七年十一月以来他便一直病倒在床,无法上朝。其余宗室中礼亲王与果亲王等人,虽有忠心,毕竟资质有限。明莼与十四弟看在死去的太后面上,总是互为援手,朕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汉人中,朕的臂膀便是大学士张廷玉,他为人最是谨小慎微,自然不会与身为宠妃的明莼为难,明莼与他,也有颇多政见相同。其余如能吏如田文镜、李卫之流,能做的也只有进上道士,以期分薄宣妃之宠。还有一些清臣固守礼教,看不惯此景的,也不敢多说什么,不过腹诽罢了。

有朕护着,明莼的政治道路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挫折。

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随着十三弟的病倒,朝堂权力出现了真空期,张廷玉毕竟是汉臣,朕无法放心把权力完全交给他。明莼能够稍微分薄他的权力,也是朕乐意看到的。

——毕竟,宣妃只是嫔妃而已,生死富贵,完全掌控在朕的手中,甚至比怡亲王更能让朕放心。

唯一让朕有些不快的是,弘历作为隐形太子逐渐接触朝政,他的许多思想竟然与朕格格不入,甚至还不如阿莼与我合拍。

所以,阿莼在我面前和他相互较劲,暗地争斗,掐来掐去,看得我也很是开心。儿孙都是债,有的时候,就像明莼一样很想直接抽弘历一顿啊……。

不过,弘历你身为未来的皇帝,欺负朕的后妃很有意思吗?。

没出息。

看弘历在女色上很是昏庸的样子,朕真的很想告诉他小心一点,女人不仅有他皇额娘那样贤惠的,也有明莼这样聪明得过分又任性得过分的,不能太过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