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神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部分(第1页)

招收的亦工亦农的考古训练班学员,组成一支钻探小分队走进秦始皇陵园,作大规

模的钻探,以期揭开始皇陵地宫周围埋葬于地下的所有秘密。

程学华放弃秦俑坑的发掘,扛起考古探铲,率小分队走进秦始皇陵园。

随之,这里的一切秘密也将被揭开。

最初在陵墓上筑丘和植树的陵园形式,来自春秋时代的孔子。这已被大多数研

究者所承认。在孔子之前的葬仪极为简单,死去的人抬到野外,挖坑埋掉,坑的上

方不加封土,周围不种树木。有研究者认为这种葬仪是由于当时人们的物质条件简

陋和思想方式简单所决定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简陋的物质条件赋予人类一种深

刻的思想内蕴,使他们相信人类来自于自然的润孕,最后必然再回归到自然的怀抱。

一切人为的修饰都是无益的。这种思想正是为无数哲学家和思想家所称道的“深刻

得到了浅薄的程度”的最高思想境界。

正可谓,由浅薄到深刻难,由深刻到浅薄则难上加难。今天的人类有多少至死

也没悟透这个道理。

尽管殷商时代葬仪已实行棺椁和墓穴制,但仍未起陵丘。而春秋末期的孔子之

所以在父母的墓穴上筑起四尺高的土丘并种植几棵小树,实则是因为四处奔走,怕

回来时我不到父母的墓地。而无法行施他一生为之苦苦宣教的两个字:礼制。这时

的孔子绝对想不到他推行的礼仪收效甚微,而在陵上筑丘和植树却在各国风行起来,

并且越演越烈,直至涂上了一层依厚的政治色彩。

秦始皇一生讨厌儒学,但唯独在陵墓的建造上没有拒绝孔子最先创立的在陵上

封土植树的礼制,并把它加以发展而系统化,建造了规模庞大格局完整的陵墓陵园

机构,从而开创了历代帝王在陵墓建制上的先河。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秦始皇在13  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他的陵园建

造工程便随之开始。建造人数最多时达70  万人之多,直到他死亡并葬入地宫后,

陵园的工程尚未全部完成,前后修建达39  年,其规模之庞大、建筑之豪华可想而

知。遗憾的是,伴随着秦始皇的尸骨走入地下迷宫,我们的大秦帝国也已是日薄西

山,只有靠惨淡的光辉来照耀这块黄色土地了。

公元前207 年9 月,起义军将领刘邦率领军队攻克了函谷关,直扑秦国都城咸

阳。这时秦始皇已命丧3 年,其子胡亥也被丞相赵高所杀,帝国古船只有靠秦始皇

的孙子秦王子婴独自支撑,作最后的航行。

刘邦率大军兵临城下,子婴大惊失色。秦帝国的现状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已经彻

底走向沉沦。既不能出战,也无力守护,唯一的选择就是开城投降。

年轻的子婴乘着白马素车,以绳套颈,手捧传国玉玺,满面泪痕来到刘邦跟前

屈膝下跪,俯首请降。刘邦面对这位只做了46  天皇帝的秦王,冷笑几声,命部下

收起王玺、兵符和节杖,并把子婴看押起来,挥军攻城而入。

至此,秦始皇东征西讨所创造的伟业,仅在世上存活了15  年就烟消云散了。